缬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比较

缬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比较

ID:34306896

大小:55.6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5

缬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比较_第1页
缬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比较_第2页
缬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比较_第3页
缬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比较_第4页
资源描述:

《缬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颔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比较【摘要】目的:比较颔沙坦和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纟颉沙坦组和卡托普利组,各20例。纟颉沙坦组口服绷沙坦80mg,1次/d,连用4周;卡托普利组口服卡托普利12.5mg,3次/d,连用4周。1周后血压未达到正常水平的,剂量加倍。监测两组血压变化情况。结果:纟颉沙坦组降压的总有效率优于卡托普利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纟颉沙坦和卡托普利均为有效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但在药物持续时间和安全性方面,颔沙坦优于卡托普利。【关键词】颔沙坦;卡托普利;高血压中图分类号R544

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3)26-0115-01绷沙坦是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I拮抗剂,通过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II与肾上腺和血管平滑肌等组织细胞ATI受体的结合,抑制血管收缩和醛固酮分泌,产生降压作用。口服后可迅速吸收,2〜4h后达血药峰值,口服用药时本品经粪便、尿主要以原型排泄,仅20%转化为代谢产物排除,半衰期为4〜6h,平均绝对生物利用度为23%,作用时间持续较久[1]。卡托普利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口服有效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生物利用度为65%,1h后血药浓度达峰值。本文旨在观察颔沙坦和卡托普利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中的时效和不良反应方面的不同,现将观察结果

3、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伴有其他严重内科疾病,所有患者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中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高血压标准$140/90mmHg[2]o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60±15)岁,病程(10土5)年,血压(170±20)mmHg/(110土20)mmHg,将其随机分为颂沙坦组和卡托普利组,各20例。颔沙坦组男11例,女9例,年龄(61±14)岁,病程(11±4)年,血压(175±15)mmHg/(120±15)mmHgo卡托普利组男11例,女9例,年龄(58±15)岁,病程(11±5)年,血压(170±20)mmH

4、g/(110±20)mmHg,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选用药品:颂沙坦:北京恩泽嘉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80mg/粒。卡托普利:上海皇象铁力蓝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25mg/片。用药方法:患者在观察前停用其他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2周,期间给予安慰剂,1次/d,口服。观察开始时,纟颉沙坦组以80mg口服,1次/d为起始剂量;卡托普利组12.5mg口服,3次/d,如服药1周后,降压作用不明显,剂量均加倍,4周为一疗程。1.3观察指标治疗前1日和治疗4周后,作心电图,血、尿常规、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等检查,记录不良反应,测量

5、血压:于患者静息15min后台式血压计测左上臂血压,2次/d(8:00,16:00),取服安慰剂2周后和服药4周后所测血压均值为治疗前后的血压。1.4疗效评价标准按卫生部1993年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3]: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血压$20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0.05)。颔沙坦组出现咳嗽、头晕等症状,但并无临床意义。卡托普利组出现:顽固性干咳、味觉减退、烦躁、头晕等症,均无需中断治疗。3讨论缠沙坦对血容量不足和肝功能损伤患者慎用,因其抑制醛固酮的释放可能发生症状性低血压,但约70%以原形随胆汁排出。卡托普利,长期应用观察是否有血管神经性水

6、肿、皮疹、肾脏损害。本研究结果表明,颔沙坦和卡托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均有较好的降压效果,治疗期间患者血压显著下降。卡托普利是血管紧张素的基本药物,单用对于轻、中度原发性髙血压疗效优于利尿药或B受体阻断剂,但其顽固性干咳、发生率皮疹高,对造血系统和肾脏损害等不良反应较多。而颂沙坦的疗效高于卡托普利,作用时间较长,不良反应较卡托普利轻和少见,是临床应用较满意的抗高血压药,但与保钾利尿合用可使血清钾浓度升高,故临床应用时注意。参考文献[1]胡发明•抗高血压药颂沙坦[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98,3(3):3.[2]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本)[M].北京:人民卫

7、生出版社,2005:25.[3]陈漂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96.(编辑:韩珊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