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小学数学第十册优秀导学案1-3单元优秀导学案

2012年小学数学第十册优秀导学案1-3单元优秀导学案

ID:34882864

大小:109.50 KB

页数:59页

时间:2019-03-13

2012年小学数学第十册优秀导学案1-3单元优秀导学案_第1页
2012年小学数学第十册优秀导学案1-3单元优秀导学案_第2页
2012年小学数学第十册优秀导学案1-3单元优秀导学案_第3页
2012年小学数学第十册优秀导学案1-3单元优秀导学案_第4页
2012年小学数学第十册优秀导学案1-3单元优秀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2年小学数学第十册优秀导学案1-3单元优秀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案2012年2月琼山第一小学李春花一、教学内容、目标及说明与建议:1图形地变换   2因数与倍数  3长方体和正方体  粉刷围墙  4分数地意义和性质  5分数地加法和减法  6统计  打电话  7数学广角8总复习b5E2RGbCAP第一单元 图形变换【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地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地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地轴对称图形.p1EanqFDPw2.进一步认识图形地旋转,探索图形旋转地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地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4.让学

2、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地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地应用,体会数学地价值.DXDiTa9E3d【说明与建议】1、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地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地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地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地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地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地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结合本单元地学习,还安排了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RTCrpUDGiT2、重视学生已有地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地

3、特征和性质.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地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地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地对称轴和它地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地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地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地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地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地另一半地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地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地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5PCzVD7HxA3、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地旋转.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地表针和风车旋转地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地含义,探索图形地旋转

4、地特征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jLBHrnAILg59/59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4、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由于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地关于对称和旋转地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地生活情境进行安排地,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地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地时间和空间.不要让教师地演示或少数学生地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地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这样学生地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xHAQX74J0X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

5、、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地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地倍数地特征.3.逐步培养学生地数学抽象能力.【说明与建议】1、本单元涉及到地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地基本内容.数论是一个历史悠久地数学分支,它是研究整数地性质地一门学问,以严格、简洁、抽象著称.数学一直被认为是“科学地皇后”,而数论则更被誉为“数学地皇后”,可见数论在数学中地地位.本单元地知识作为数论知识地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地重要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地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地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地抽象思维.LDAYtR

6、yKfE2、在以往地数学教材中,也一直把“数地整除”概念编排在这一单元地起始位置,再把因数(以往地教材中称为约数),倍数,2、5、3地倍数地特征(以往地教材称为能被2、5、3整除地数地特征),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因数(以往地教材中称为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等内容共同编排在后面,合为一个单元.这样编排,虽然突显了以上这些概念地紧密逻辑关系,但也形成了同一单元内概念多而集中、抽象程度过高地现象,学生在学习时经常出现概念混淆、理解困难地问题.Zzz6ZB2Ltk3、我们在本单元研究地都是整除现象,因此,可以说整除概念是贯穿这部分教材地一条主线.但“整除”这一词汇是否必须出现呢?让学生大

7、量叙述“×能被×整除”“×能整除×”是否必要?签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具备了大量地区分整除与有余数除法地知识基础,对整除地含义已经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不出现整除地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地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地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地概念.dvzfvkwMI1459/59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在以往地教材中,由于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时,采用地方法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