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基础.doc

数控技术基础.doc

ID:35987272

大小:18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29

数控技术基础.doc_第1页
数控技术基础.doc_第2页
数控技术基础.doc_第3页
数控技术基础.doc_第4页
数控技术基础.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控技术基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数控技术基础(专)》阶段练习(1)一、填空题:1、数字控制,简称为数控,是一种自动控制技术,是用数字化信号对控制对象加以的控制一种方法。2、计算机数控系统的软件由管理软件和控制软件组成。管理软件主要包括输入输出、显示、诊断等程序;控制软件包括译码、刀具补偿、速度控制、插补运算、位置控制等部分组成。3、机床数控系统按机床的运动轨迹分类有点位控制系统、直线切削控制系统、连续切削控制系统。4、机床数控系统按伺服系统的控制方式分类有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半闭环控制、开环补偿型控制和半闭环补偿型控制系统。5、CIMS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简称

2、。6、FMS是柔性制造系统的简称。7、CNC装置由计算机、PLC、输入输出接口三部分组成。8、数控加工程序的主体由若干程序段组成。9、程序段采用字地址格式,由尺寸字、非尺寸字和程序段结束字组成。10、尺寸字在程序段中主要用于指令机床刀具运动到达的坐标位置。尺寸字有X、Y、Z、U、V、W、A、B、C、I、J、K。11、非尺寸字有顺序号字N、准备功能字G、进给功能字F、辅助功能字M、主轴功能字S、刀具功能字T。12、根据G指令有效和注销形式来分,G指令可分为模态指令和非模态指令。13、数控机床Z轴的正方向是增大刀具与工具距离的方向。14

3、、数控机床参考点的位置是由每个轴上的挡块和限位开关来确定的。15、基点是指零件轮廓的各个集合要素间的交点或切点。16、节点是指用直线或圆弧来逼近其它曲线时,逼近线段间的交点或切点。17、后置处理是数控加工编程技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将前置处理生成的通用刀位数据转换成适合于具体机床数据的数控加工程序。18、加工中心具有自动换刀功能,可以实现工件一次装夹下进行多工序的加工。19、用于刀具半径左补偿的指令是G41。20、固定循环指令实质上是一连串的程序段,用于简化编程。二、简答题:1、在机械结构上对数控机床有哪些基本要求?答:教材P.32、

4、简述点位控制与轮廓控制数控机床的区别。答:教材P.53、数控机床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各有何作用?答:教材P.1教材P.23、数控机床的特点是什么?答:教材P.44、名词解释:对刀点、刀位点、起刀点、参考点、工件零点、机床原点答:教材P.37教材P.38教材P.32教材P.335、什么是数控机床坐标系和工件坐标系?两者有何的关系?答:教材P.326、数控机床主要的辅助装置有哪些?答:教材P.47教材P.487、简述判断圆弧顺、逆的原则以及圆心的表示方法。答:教材P.448、编写图示两个零件的精加工程序。(CK3263数控车床)9、编写图

5、示垫片的的铣削四段直径为55外圆弧加工程序。立铣刀直径28。(数控铣床)提示:先计算确定相关基点《数控技术基础(专)》阶段练习(2)一、填空题:1、CNC装置的硬件结构分为单微处理器结构和多微处理器结构。2、CNC装置的软件结构分为前后台式软件结构和中断式结构。3、普遍应用的插补算法为脉冲增量插补算法和数字增量插补算法。4、开环CNC系统一般采用脉冲增量插补算法。5、逐点比较插补算法的四个节拍是:偏差判别、坐标进给、偏差计算、终点判别。6、数字增量插补计算法的特点是插补运算分两步完成,粗插补和精插补。7、脉冲当量是一个脉冲所产生的坐

6、标轴的移动量。8、八方向逐点比较法以45°折线逼近给定轨迹,逼近误差小于半个脉冲当量。9、.在数字积分法直线插补中,如果累加器的位数为n,则整个插补过程中要进行2n次累加才能到达直线的终点。10、DDA圆弧插补的物理意义是使动点沿速度矢量的方向前进。11、DDA直线插补时,进给速度的均匀化措施是左移规格化,即在被积函数数据送入寄存器时,进行左移,直到X或Y寄存器有一个最高位为1时左移停止,转入插补运算。12、减少DDA法插补误差的方法有:减少脉冲当量和累加器中预置数。13、在实际轮廓加工过程中,刀具半径补偿的执行过程分为刀补的建立、

7、刀补的进行和刀补的撤消三个步骤。14、B功能刀具半径补偿要求编程轮廓的过渡为圆角过渡,其对编程限制的主要原因是在确定刀具中心轨迹时,都采用了读一段,算一段,再走一段的控制方法。15、所谓稳定速度,就是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每插补一次(一个插补周期)的进给量。设插补周期为10ms,指令进给速度为1200mm/min,速度系数为0.8,则稳定速度为:0.16m/s。16、DDA圆弧插补的左移规格化是将两个被积函数同时左移,使其中至少有一个寄存器的内容的次高位为1。17、无论是直线加减速控制算法还是指数加减速控制算法,都必须保证系统不产生失

8、步和超程,即在系统的整个加速和减速过程中,输入到加减速控制器的总位移之和必须等于该加减控制器实际输出的位移之和,这是设计后加减速控制算法的关键。18、在单微处理器结构中,采用集中控制、分时处理的工作方式处理数控的各个任务。19、软件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