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历史比较法与历史层次分析法-回应秋谷裕幸、韩哲夫历史比较法和层次分析法

也谈历史比较法与历史层次分析法-回应秋谷裕幸、韩哲夫历史比较法和层次分析法

ID:36647302

大小:1.59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5-13

也谈历史比较法与历史层次分析法-回应秋谷裕幸、韩哲夫历史比较法和层次分析法_第1页
也谈历史比较法与历史层次分析法-回应秋谷裕幸、韩哲夫历史比较法和层次分析法_第2页
也谈历史比较法与历史层次分析法-回应秋谷裕幸、韩哲夫历史比较法和层次分析法_第3页
也谈历史比较法与历史层次分析法-回应秋谷裕幸、韩哲夫历史比较法和层次分析法_第4页
也谈历史比较法与历史层次分析法-回应秋谷裕幸、韩哲夫历史比较法和层次分析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也谈历史比较法与历史层次分析法-回应秋谷裕幸、韩哲夫历史比较法和层次分析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也谈历史比较法与历史层次分析法术——回应秋谷裕幸、韩哲夫《历史比较法和层次分析法》陈忠敏提要本文从五个方面回应秋谷裕幸、韩哲夫“历史比较法和层次分析法”一文:1.历史比较法的理论基础,2.汉语发展史的历史人文背景,3.历史层次分析法与历史比较法的异同,4.高本汉和层次分析学派汉语语音史观的差异,5.闽语的性质及原始闽语的构拟。关键词历史比较法历史层次分析法《切韵》原始闽语语言接触1引言方言语音史研究近年来已成为汉语史和方言学领域中的一个热点,与此相关的语音层次分析的成果也越来越受到学界的注目。

2、秋谷裕幸、韩哲夫2012年发表在《语言学论丛》第45辑的《历史比较法和层次分析法》一文(下文简称秋谷、哲夫(2012))是专门讨论比较历史比较法和层次分析法异同的总结性文章,读后深受启发。本文回应该文,解答和深入剖析有关问题。2历史比较法的理论基础语言谱系分类及历史比较法是十九世纪历史语言学研究印欧语+本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方言自然口语变异有声数据库建设(批准号:12&ZDl77)资助。本研究也获得复旦大学“985工程”三期整体推进人文学科研究项目(批准号:2011RWXKZD027)资

3、助,根据《语言学论丛》匿名审稿人提出的意见本文做了某些修改,在此表示感谢。万方数据34语言学论丛(第四十七辑)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亲属语言因演变从一个原始语言分化为不同的语族、语支、语言、方言等。人们可以通过比较分化以后的子语言(文献语言或者活语言)来重建这个原始母语。反过来,合理的构拟可以用音变规则来解释从原始母语到各子语言的演变。用历史比较法来研究语言的历史,就必须对它的理论背景和它的理论基础有一定的把握。比较法得以运用的理论基础有五:第一,音义结合的任意性。语言是音义的结合体,而音义的结合必须是

4、任意的。第二,音变的规律性。规则音变(theregularityofsoundchange)是比较法得以在语言历史研究中运用的很重要的理论基础。规则音变是由新语法学派提出的,它的主要内容是:音变有时间性和地域性;音变无例外,相同的语音条件必定有相同的音变;音变的条件是纯语音的,跟语义、句法、形态等非语音因素无关;破坏规则音变的因素有两个:类推(analogy)和语言借用(borrowing)。第三,语言演变的均变性。均变性原则(theuniformitarianprinciple)是历史比较法运用的另

5、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Rankin2003)。语言演变的均变论是指:语言演变的基本原则、机制现在是这样的,过去也应该是这样的,所以可以通过比较亲属语言现在的语音形式来构拟和追溯以前的语音面貌。第四,原始语言的一致性。语言谱系分化的假设是原始母语分化之前是一个单一的(theuniformityoftheproto-language)、内部没有变异的同质系统(homogeneoussystem)(Fox1995:122—144)。原始语言单一的同质系统虽然是理想的假设,但是这种假设是必要的。运用比较法构拟出

6、来的原始语言的语音是一种音位系统:并非是个别孤立的读音,正如Fox(1995:38)所说:ItisphonemesandnotsoundsthatwearereconstructingbymeansoftheComparativeMethod。Rankin(2003:186-188)也强调构拟出来的原始语语音是一个音系。所以只有假设是单一的同质系统才能有系统上的构拟;也只有同质系统才能合理解释语言分化以后的各种系万方数据也谈历史比较法与历史层次分析法35统演变。如果构拟出来的原始语语音仍是有悖系统性,

7、要找出可能的原因,最终要使得原始语的语音系统符合一种自然和谐的音位格局(symmetricalsoundsystemswithcongruentpatterns)(Campbell2004:143—145)。第五,分化以后的语言(方言)不发生深度的接触而产生趋同的现象。原始语言不断分化为语族、语支、语言、方言等,分化以后的语言(方言)则是相互独立发展,彼此间无深度交融或者接触。为了要保证所比较的同源词的语音形式都是来自于共同的原始语,所以得首先剔除由于语言接触所造成的借词。如果分化以后的语言(方言)由

8、于深度接触而产生了语言融合或趋同,无法区别同源和借用,就无法构拟出同质的原始语言。印欧语演变和分化的基本框架可以用谱系树模式得以解释,Szemer6nyi在他的印欧语研究著作中就认为在印欧语的历史研究中,语言接触所引起的不规则音变只发生在个别语言(方言)与语言(方言)的交界处(transitionalzone),而不会发生在绝大多数的语言(方言)的中心地带(nuclearzone)。他认为做历史比较的材料可以直接取自中心地带,不必考虑个别交界处的例外(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