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的几点反思

对新课改的几点反思

ID:36746574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4

对新课改的几点反思_第1页
对新课改的几点反思_第2页
对新课改的几点反思_第3页
资源描述:

《对新课改的几点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新课改的几点反思眼下,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从繁华的城市到偏远的乡村,从年迈的老教师到教育战线上的新生力量,千千万万的中国教师,正在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中来。力图使中国的教育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回首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的确给中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教师对学生不再是一训到底,激励评价机制的引入,让课堂充满了温馨的氛围,学生乐学、好学,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与此同时,新课改也存在一些不完美之处,先就自己的理解与认识,谈谈对新课改的几点反思:一、农村与城

2、市发展不均衡。新课程改革已把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力求使学生得到更为直接的感性认识。对于城市学校来说,物质条件优越。可在广大农村,由于经济条件制约,大多数学校至今连一个多媒体教室都无法建成,由于缺乏培训;大多数教师根本就不会应用现代化教学设施,更别说制作课件了。所以,即使国家给每所学校安装了一台电脑,却几乎很少应用于教学。孩子们失望,教师更是无奈。二、"能力教育"与"应试教育"。孰轻孰重。新课程改革倡导培养学生的各种实际能力。如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广大教师按此要求去做了,却很难看到成效,纠其原因,我们的教育评价机制仍存在问题。培养的是

3、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每到期末,却只靠--张试卷来评价学生一学期的表现,这不又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了吗?我们培养的是综合型人才,而不是只会考试的书呆子!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切的希望,国家在改革教育万法时,更应改革陈旧的教学评价机制,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三、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新课程改革要得以深入发展,离不开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配合。但直到现在,大部分教师都还只停留在理论学习状态,没有将新课程理念真正的融会贯通,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有些教师简单的认为,新课改就是要课堂热闹,让学生多进行小组讨论,多玩游戏。因此,我们常见一些教师在公开课上表扬不断。如“夸夸你”,

4、“你真棒”、“你真聪明”、“你很了不起”等等。或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故意安排一些无意义的小组讨论,以为这样就算是体现合作意识,哪管这个问题值不值得讨论。钉对这些现象,我们可明显感觉到,这些教师还没有真正理解新课程的深层内涵。因此,我觉得国家给予广大一线教师扎实的培训,使他们深入理解新课程埋念,正确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切实提高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水平;真正确立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转变角色,真正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参与者。四、一味创新、不求继承。生动的课堂教学冲破了僵化固定的教学模式,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但与此同时,有一大部分教育工作者

5、,上至调研员,下到一线教师,都错误的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方法都已不能胜任新课改的要求,一切都应摈弃,一切部应改革。如此以来不论是公开课还是--般的过关课,执教教师都生怕落入传统教学的俗套,一味的奖励、一味的讨论、一味的表演,把一堂课生生变成了一台综艺大观园。其实,任何新生事物都是在传统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不是在虚无中产生的。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也一样,是继承了优秀的传统教学思想并广泛吸纳了世界先进的教学思想而产生的。因此,进行新的课程改革,不能割断了广大教师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的科学探索,而要继承他们在今天仍然有益的东西。传统的讲授法不能说它一无是处吧,传统的语文工具性

6、能力的培养不能说是错误吧。只有我们认真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剔除糟粕,汲取精华,才能有效促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