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观察

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观察

ID:36754600

大小:66.6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14

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观察_第1页
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观察_第2页
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观察_第3页
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观察_第4页
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肺间质纤维化临床观察作者:李辉,李国勤,刘俊玲,边永君,王蕾,金在艳,刘志国,刘世刚,刘丽,熊春芳【关键词】益气活血通络汤;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药疗法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pulmonaryfibrosis,IPF)是一种原因不明、病程呈进行性、以两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伴蜂窝状改变为特征的疾病。该病反复不愈,逐渐进展,导致患者生存质量明显降低,且目前尚无治愈的有效方法,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思想负担和经济负担。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肺功能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在

2、治疗IPF中已显示出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30例IPF患者均系2007年5月-2008年3月本院呼吸科门诊或住院患者,均已在本院或外院排除已知原因的间质性肺疾病(ILD),如某些药物毒性作用、职业环境接触史和结缔组织病等;经肺功能和高分辨CT及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或肺泡灌洗液(BALF)检查可临床诊断者[1]。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2~79岁,平均64.8岁;病程0.5~10年,平均3.25年;病情分级轻度8例、中度8例、重度14例。  1.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8

3、年颁布的《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2]制定。  1.2.1主要证候  气虚血瘀证:咳嗽无力,气短而喘,动则尤甚,吐痰清稀,痰中带血,血色黯红或成块,伴有胸部刺痛,声低乏力,或有自汗畏风,唇甲紫绀,舌淡黯有瘀斑,脉细弱或弦涩。  1.2.2兼挟证候  ①肺阴亏虚证:干咳少痰,或痰粘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口燥咽干,潮热颧红,或有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②阳虚证:动则喘息,呼多吸少,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形寒肢冷,或见肢体浮肿,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③痰浊阻肺证:胸部痞闷,咳嗽气喘,咳吐白痰量多,以晨起和饭后为重,或呕恶纳呆,肢体困重,苔白滑腻

4、,脉弦滑或弦涩。9  1.3治疗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从开始治疗时间起,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汤口服。益气活血通络汤药物组成:生黄芪30g,莪术15g,党参20g,川芎15g,全蝎4g,杏仁10g等。随证加减:阴虚加西洋参15g、麦冬15g、百合15g;阳虚加芡实15g、补骨脂15g、淫羊藿10g;痰浊痹阻加半夏10g、竹茹10g、桔梗10g。每日1剂,每服200mL,每日服2次。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  基础治疗按照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1]中的治疗原则进行并详细记

5、录。观察期间,患者有急性加重时,不加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干扰素等药;若患者已长期口服激素,可继续服用,并将激素的撤减情况详细记录;必要时可用抗生素;避免长时间加用其他中药,以免对本研究结果造成干扰。  1.4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临床主要症状9  制定症状分级标准,运用等级资料计分法观察治疗前后各指标的积分。  1.4.2血氧饱和度、肺功能、胸部CT  观察治疗前后此3项指标的变化。  1.4.3中医证候总体疗效及积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中的评定标准制定。  1.5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根据2000年美国胸科学会

6、(ATS)和欧洲呼吸学会(ERS)关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与治疗的声明”[4]和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1]中的疗效标准制定,分病情改善(显效)、病情稳定(有效)、治疗失败(无效)3个等级评定。  1.6中医气虚血瘀证候疗效评定标准9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中的评定标准,根据其证候积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等级进行评定。  1.7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均数间的相互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级分

7、组资料用Ridit分析。  2结果  2.1临床症状改善情况30例IPF患者中,咳嗽严重程度改善者18例(60.00%),呼吸困难严重程度改善者17例(56.67%),运动耐量增加者8例(26.67%)。  2.2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改善情况30例IPF患者中25例患者治疗前后检测了血氧饱和度,治疗前为(90.76±9.42)%,治疗6个月时为(93.66±4.13)%,经统计学处理,t=1.62,P=0.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9  肺功能指标肺总量(TLC)、肺活量(VC)在治疗6个月时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

8、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弥散量(DLco)在治疗6个月时与治疗前情况大致相当,未见明显进展(P>0.05)。结果见表1。表130例IPF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