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艺术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艺术

ID:36826587

大小:5.85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9-05-10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艺术_第1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艺术_第2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艺术_第3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艺术_第4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炼字艺术之学习目标1、寻找关键字。2、赏析关键字。3、如何规范答题。(一)找关键词1、找动词“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2、找修饰词“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

2、独坐敬亭山》)“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3.找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4、找数量词例:“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郑谷把诗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使“一枝”与“早”意丝丝入扣,齐己因此而拜郑谷为“一字师”。(二)赏析关键字基本步骤:(1)明确关键字。(2)解释该字的含义(基本义+句义)。(3)展开联想把该字

3、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翻译诗句)(4)用两三个词概括诗歌的意境,概括诗歌的情感。例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1、“诗眼”分别是“咽”、“冷”。2、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3、“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烘托出山中幽冷孤寂的环境。再如:“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用的好的两个字是:“低”“近”。2、“低”:日暮时刻放眼望去,旷野无垠,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近”:夜幕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

4、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那么近。3、这两个字烘托出空旷、孤寂的环境,抒发了作者淡淡的旅愁(感情)。如果这个字使用了某些特殊手法,那么我们在回答的过程中还应明确这个字的手法及表达效果。“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里的“红”和“绿”使用了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写出了事物变化的动态过程。春风细雨又一次催红了樱桃、染绿了芭蕉。蒋捷抓住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词中借“红”“绿”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催”

5、字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淑气”以人的情态,既写出了春气之暖又突出了春鸟叫声之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江南春景的勃勃生机。(三)规范答题步骤基本步骤字含义+手法句特点+意境篇情感+主旨扩展练习:江上葛天民连天芳草雨漫漫,赢得鸥边野水宽。花欲尽时风扑起,柳绵无力护春寒。问:这首诗中“扑”和“护”字用的巧妙,你认为巧妙在哪里?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解析“花欲尽时风扑起,柳绵无力护春寒。”花落时让风去扑救它,表现出诗人对春色的挽留;让柳绵去护春寒,而柳绵又无力,寄寓了诗人惆怅又无可奈何的感情。一个”扑“字一个”护“字运用了拟人手

6、法,把”风“和”柳绵“写得很有人意。送裴侍卿归上都张谓楚地劳行役,秦城罢鼓鼙。 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 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问:你认为这首诗第五、六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为精当?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解析:这两句中“随”和“趁”两字用得好。月在江中的倒影,时时追随着诗人的人影,山花紧紧追逐着马蹄。分别将“江月”与“山花”拟人化,江月与山花皆有情,只可惜友人就要离去,体现了诗人不尽的惜别之情。华子岗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问:

7、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解析:诗眼是“侵”和“拂”两字。“侵”写出了夕阳余晖渐渐消退的动态过程和诗人伴随着夕阳一步步下山的情景;“拂”运用的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态感,使人想见山色青翠可爱、柔和多姿。这两个字写出了云光山色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正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再见练习题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边的题目。水槛遣心①杜甫去郭轩②楹敞,无村眺望赊③。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8、注]①此诗作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时期。②轩:长廊。③楹:柱子。③赊:远。请赏析画线诗句中“出”和“斜”两词运用的妙处。答案:“出”指鱼跃出水面,“斜”指燕子斜飞。分别刻画出鱼的活跃和燕的轻盈。鱼和燕的“动”与周围环境的“静”结合,烘托环境的幽静,烘托诗人闲适的心境。或:“出”指鱼跃出水面,“斜”指燕子斜飞。分别刻画出鱼的活跃和燕的轻盈。“鱼和燕”的动态,表现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