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琅琅书声再现语文课堂

让琅琅书声再现语文课堂

ID:36969277

大小:2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5-05

让琅琅书声再现语文课堂_第1页
让琅琅书声再现语文课堂_第2页
让琅琅书声再现语文课堂_第3页
让琅琅书声再现语文课堂_第4页
让琅琅书声再现语文课堂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琅琅书声再现语文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琅琅书声再现语文课堂【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发展,语文课堂教学在展示多样化的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根本性地思考:怎样在教学中更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回归课本?根据新课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样的核心理念,笔者认为,还是要通过实实在在的语文教学活动,在学生学习语言的同时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笔者将以日常教堂教学中的“诵读”为突破口,以全新的视角感悟和阐释“诵读”,从而达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终极目标。【关键词】:诵读——多读、范读、重读、精读语文素养培养提高【正文】不知几时起,语文课堂上呈现出“少闻少

2、儿书声琅琅,但见学子题海沉浮”的怪现象。那大量的练习、热闹的讨论、入微的分析是否可以取代语文课的诵读呢?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中说:“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言,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那么怎样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呢?我认为“诵读”——这一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诵读能否过关,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以及文章所蕴含的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风格等,还直接关系到学生从文章中所受到的熏陶和灵魂受到净化的程度如何。所以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诵读,教给

3、学生诵读的方法,加强诵读训练就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采撷百花——多读“采撷百花”方能酿成蜜,语文教学首先要重视学生多读,提倡和鼓励学生多读。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得就是这个道理。《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专门花了15年时间对读写量的研究表明:“要使儿童学会表情地、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那么他就必须在小学期间(四年)朗读过200小时以上,并且小声地默读过200小时以上。”而事实上据有人统计我国学生从三年级到九年级诵读训练仅108小时。所以,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重

4、视诵读,要明确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把诵读放到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上。宋代理学家也说过“只要多诵读,遍数读,自然会琅琅上口,久远不忘。读得熟则不必解说,自晓其义也”。过去私塾强调诵读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于用强迫的方式,而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他们一时不可能理解的篇章。其实古今中外的许多大作家、大学问家也无不受益于诵读,可见诵读的重要性。授人以渔——范读虽然有录音、多媒体等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的范读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与作用。“同样是诵读,如果教师范读,字正腔圆,语言标准,有声有色,那就不仅能直接影响学生的诵读,而容易吸引学生,使他们不自觉地就把注意力倾注到文章中去

5、,也利于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范读不是让学生简单的模仿,而是“情”与“文”结合,是为了让学生感受教师对文章的理解,以引起共鸣。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极容易感染学生,熏陶学生,便于尽快让学生掌握诵读的要领。因此,教师要练好诵读基本功,亲自“下水”,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叶老说过“诵读是一种心、眼、口、耳并用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读书的“四到”,即眼到,口到,手到,神到。中国文学语言的美表现之一是特有的声音韵律上,无论古文还是现代文,其特有韵律与美感足以引起我们在诵读的时候“手舞足蹈”,因此可以大声朗读,品味汉语那种特殊的音乐美,吟诵出作品的精神和风采。正

6、如朱自清所说“第一得知道,诵读就是读,不是吟,也不是唱”。教师要把正确和积极的“读书声”传递给学生,这种范读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比录音教学更为直接、更亲切、更具立体感。除了声音的传递外,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会作为一种信息,即时直接传递给学生,更易感染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范读不仅易于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更易于培养语感。书声琅琅——重读对语文课堂上少了琅琅读书声,许多人已见怪不怪了。在许多优质课公开课上也很少听到酣畅淋漓的读书声了。原因之一是:已布置了学生课外预习。虽说课前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它不是法宝。我们要把诵读落实到实处还要重视课堂上的重读

7、,让语文课堂也真正“响亮”起来。自古以来,诵读在教学活动中就倍受重视,还要求抑扬顿挫等。今天我们的诵读是既仿古道而又反古道而行之,是要去其弊端,取其精华的。因为我们提倡的诵读是在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不是机械地读。要求学生真心读书,带着饱满的感情读书。在朗读训练中可以向学生明确要求:一、口里读什么,心里就思考着什么,要“口而诵,心而惟。”二、将自己的理解通过声音传达给别人。课堂上的重读可以纠错,不正确的读音、断句要靠读出声音来发现和纠正。例如:有同学朗读辛弃疾的《破阵子》词中,将“八百里分麾下炙”中“麾”误读成“mao”,将“马作的卢飞快”误断成“马作的/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