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参与式德育活动

主体参与式德育活动

ID:38051588

大小:3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主体参与式德育活动_第1页
主体参与式德育活动_第2页
主体参与式德育活动_第3页
主体参与式德育活动_第4页
资源描述:

《主体参与式德育活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主体参与式德育活动  一、造成学校德育低效的主要原因不少学生在学校德育情境下的表现与非学校德育情境下的表现迥异,实实在在地表现出知行不一、知情不一等矛盾的双重人格。调查结果显示,社会主导性价值观没有被学生内化,“相当数量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正确与错误并存,是非界限不清,思想倾向不鲜明”,“普遍存在着缺乏自觉纪律、缺乏自我负责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及使命感的现象”。造成学校德育低效的原因很多,我们认为学校德育的主体性缺失是主要原因之一,表现在:1.“参加”而未“参与”——活动对象的被动性 现行德育体系中的不少道德活动,是在教师、家长和社会的

2、“要求”下,由整体对学生个体、从上而下、自外而内的单向地“组织”或“发起”,并要求学生“参加”的。这种“参加”在很多情况下是被动的。教育者为学生安排好活动的一切,包括认识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实践活动的内容、手段、时间、地点、空间等,全然不顾活动过程的组织引导、内涵提炼和评价内化,学生犹如“例行公事”。学生只是作为消极被动的对象或客体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不是主人,不是主体;学生的“参加”只是一种“客体参与”,学生真正成了“道德的容器”或旁观者。这种被动性、统一性的德育活动,没有将品德养成看成是学生主动内化的过程,忽视学生的主体

3、地位,只能导致道德教育的低效或失效。2.全体而非主体——德育活动目标的划一性 学校德育活动脱离学生的年龄实际和道德水平的现象十分普遍,所谓的“无人德育”并非危言耸听。道德教育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要提出不同的教育目标。可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人比较重视参加活动人员的全体性,强调活动目标的一致性,追求轰轰烈烈的活动场面,而忽视活动的实际效果。教育者不研究教育对象,不了解学生已经形成的“道德框架”,既不清楚学生“道德教育应达到的境界”(应然),也不明白学生“道德教育实际能达到的境界”(实然),想当然地提出不切实际的教育目标,实际是“

4、目中无人”的表现。难怪学生发出“老师,其实你不懂我的心”的呐喊。还有些人不能完整地理解德育的功能,比较重视德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而忽视人的发展功能和文化功能,表现出德育中的功利性。德育内容的“倒三角”现象(小学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大学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和德育功能中的功利性都是德育主体性缺失的表现。3.重“他律”与轻“自律”——德育活动过程的表面性 以杜威、皮亚杰、科尔伯格为代表的道德认知理论告诉我们:学生道德发展在达到自律性的德以前,必然经历一个他律性的德的阶段。为了使学生能正常生活健康成长,有必要灌输一些道德规范,并引导他们养成遵守这些

5、规范的习惯,形成他律的德。处在旧的东西仍在起作用,新的东西尚未健全、完善的改革开放时期,人们普遍否定旧的东西,包括旧东西中合理的成分,肯定新的东西,包括新东西中不合理的成分。在这种多元价值取向下,肯定旧东西中合理的成分,拒斥新东西中的不合理成分,确立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并灌输给学生,尤其显得重要。但是,把德育目标定格在使学生“明了”、“服从”学校及社会的要求、规范上,无视学生自律性的德的培养,无视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内化,纯然以他律性的德的培养为目的进行学校德育,必然极大地限制学校德育有效性的实现。其实,德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有自

6、律道德的人,既学会自律。德育活动不能在形成“他律”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自律”,只能是半途而废。可惜的是,许多人将活动过程与教育目标混同,将一次次具体德育活动的完成视为德育目标的实现,将所有学期、学年、学段的德育活动视为德育目的的实现,全然不顾我们的教育活动是否能培养自律性的德。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在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离开校园却做出缺德的事,不少学生成了“口头上的君子,行动上的小人”。  二、主体参与式德育活动开展的基本条件1.树立主体性教育的理念 主体性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

7、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一句话,主体性教育是一种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本,重视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把人的发展本身作为目的和核心,确立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自觉地以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主体地位的确立、主体能力的扩大和主体力量的解放为己任,建构学生的丰富而全面的主体性,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活动在个体的主体性

8、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活动可以使个体在既有素质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活动有利于培养和发挥个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在活动过程中,个体对活动客体、活动手段、活动方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