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床发现子宫腺肌病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子宫腺肌病,即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但并未超过子宫之外。之前名曰:内在性子宫"> 近年来临床发现子宫腺肌病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子宫腺肌病,即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但并未超过子宫之外。之前名曰:内在性子宫" />
子宫腺肌病246例临床分析

子宫腺肌病246例临床分析

ID:38084461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4

子宫腺肌病246例临床分析_第1页
子宫腺肌病246例临床分析_第2页
子宫腺肌病246例临床分析_第3页
子宫腺肌病246例临床分析_第4页
子宫腺肌病246例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子宫腺肌病246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子宫腺肌病246例临床分析【关键词】腺肌病近年来临床发现子宫腺肌病的发生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子宫腺肌病,即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但并未超过子宫之外。之前名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的研究发现,子宫腺肌病与内膜异位症的病理形态虽相似,但其病因、流行病学、症状、对卵巢激素的反应及治疗均不同,故成内异症的“单列式”,目前经典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子宫切除。子宫腺肌病在临床上较难确诊,本文对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的2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和方法

2、"TEXT-INDENT:24px">1.1一般资料2001年1月~2003年6月间,我院妇产科行子宫切除或腺肌病灶挖除术标本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者共246例,就其发病情况、年龄分布及术前诊断进行分析。1.2统计学方法本文计数资料采用标准化率的比较。2结果2.1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一般情况本文研究对象共246例。其中5例为原发性不孕,其余均有生育史,年龄27~55岁,平均年龄41.20±5.65岁。

3、NDENT:24px">2.2子宫腺肌病发病年龄分布见表1。表1246例腺肌病发病年龄2.2.1本组246例中,痛经者192例,占78.05%;月经异常者包括月经过多、周期缩短、经期延长共139例,占56.50%;两种症状均存在者共102例,占41.46%;所有病例术前均行B超检查,诊断符合率65.12%。2.2.2腺肌病术前B超及临床诊断分析见表2。表2腺肌病术前B超及临

4、床诊断3讨论子宫腺肌病因其发生率升高已日渐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尽管理论上的研究日渐深入,但对其发病机制尚无清楚解释,目前主要认为:子宫内膜与肌层之间缺乏粘膜下层,而粘膜下层对反向粘膜生长有抑制作用,因为它多见于已婚已产妇女,所以,一般认为妊娠、分娩以及刮宫、上环对子宫壁的创伤会导致子宫内膜向肌层内生长所致。继发痛经伴渐进性加重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症状,也是患者最常见的就医主诉。本文病例中,痛经发生率为78.05%,腺肌病患者的痛经较重与前列腺素的异常产生有关[1]。前列腺素具有强

5、烈的收缩子宫平滑肌的作用。另一方面,其异位内膜受卵巢激素的影响而发生肌层内在的出血及血液量增加,这些都使坚厚的子宫肌壁扩张,被覆浆膜张力增加而引起较重的疼痛,尤其在经期造成挛缩样的痛经[2]。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可从经前一周左右开始,或可延长至经后1~2周。常导致误诊为盆腔炎。月经异常是子宫腺肌病的另一主要症状。本组病例中占56.50%。可单独存在,也可与痛经同时存在,本组占41.46%。少数患者发生月经量过多,导致贫血,易被误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因为月经异常也是子宫肌瘤患者的主要症状,且两者发病群体相同,故临床也易将子宫腺肌病误诊为子宫肌瘤。

6、24px">对于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要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妇科检查也是其主要手段之一。妇科检查发现子宫增大,多为均匀性,较硬,一般不超过孕12周大小,否则可能合并有子宫肌瘤。若病灶是生长在子宫某一部位(子宫腺肌瘤),也可表现为非对称性子宫增大。近年来,随着B超在妇科临床的广泛应用,B超检查也成为子宫腺肌病的有力诊断手段之一,其准确率在本组为65.04%。子宫腺肌病典型的B超声像图:子宫常均匀增大,呈球形,宫壁回声不均匀,见细小强光点呈弥漫性分布,其内相间多个小的液性暗区,周围伴纤维组织和肌纤维反应性增生所致。子宫腺肌瘤表现为增大的子宫形态不规则并见团块状略强回声与正常肌层分界不清[3

7、]。阴道超声检查可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及准确性。也有报道采用子宫碘油造影,可见碘油进入子宫肌层,但阳性率不高。另外CA125测定对子宫腺肌病也有明显的辅助诊断价值。CA125是一种膜抗原,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明显升高,敏感性可达87.10%,特异性为90.2%[4],目前也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子宫腺肌病发生率日渐升高,但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行之有效的仍为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中子宫切除术是主要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