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

ID:38576689

大小:2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15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_第1页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_第2页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水调歌头》教学设计旬阳县红军中心学校韩琼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2.过程与方法(1)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引导学生鉴赏课文,培养良好的语感。(2)师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感悟诗词的意境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悟,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精神、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体会诗意,领会诗境,并积累咏月的名句。教学难点:借助想象,感悟意境美,深刻体味作品所蕴涵的哲理

2、,理解诗人的豁达乐观情怀。教学方法:1.诵读法2.情景教学法3.讨论点拨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新课: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苏东坡的词,境界开阔,想像奇特,在宋词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更是不同寻常。请看清代评论家胡仔对它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2、简介作者。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中期

3、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才华横溢,散文、诗、词、书、画等都有很高成就。他的词一洗柔弱宛转之风,扩大了词的题材,在词的发展史上创立了豪放一派,有《苏东坡集》传世。但苏轼在仕途上却几经浮沉,不能得志,多次被贬。然而此人生性豁达、乐观,不论处于何种逆境总能以积极的态度勉励自己,只这一点便足以令人敬服。1071年,作者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迫离开京都,任杭州通判,过了三年,改调密州,这首词写于1076年.盖为醉后抒情,怀念弟弟子由之作。二、诵读词作,读出节奏,读出感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

4、/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三、整体感知,理解词作的主要内容。1、词前小序有什么作用?2、开头两句有何意蕴?3、“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只是赞美月夜吗?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矛盾心理?5、“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如何理解?6、苏轼原在朝廷

5、做官,由于党派相争受到排挤,背贬为地方官,加上与其弟分别六年之久,面对中秋圆月他的心情会怎样?7、作者多想离开令他伤心的尘世,飞向美丽的月宫,他的思想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标志苏轼思想起伏变化的关键词有那些?【老师小结】高处不胜寒内涵非常丰富,确实表达了作者禁不住朝廷党派之争相互排挤的打击,害怕回去没有立身之地的思想感情。但在人间也不错,做个地方官,逍遥自在。同样可以为国家效力,为百姓造福。于是苏轼化解了心中的苦闷,抑郁之情。翩翩起舞。8、哪几句由望月过渡到怀人?9、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一句

6、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10、讨论对待政治上的失意,作者如此豁达、襟胸坦荡,皓月当空,但骨肉分离。作者如何看待这件事的?11、结尾两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12、全班齐读:归纳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讨论明确:(苦闷——矛盾——豁达——祝愿)四、讨论交流,理解词作的思想感情。1、读上片,回答问题。词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向往天上宫阙,不愿留在人间?为什么?2、读下片,回答问题。(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为何无眠?(2)、词中作者的感情有哪些变化?明确:由怨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到感悟人生人有

7、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最后又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共赏人间美景作结。表现出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3、结合历史背景,明确诗词的主旨。“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词人为何“大醉”?为兄弟分离而醉为亲人离去而醉为自身遭逢而醉(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黄州团练副使——颖州知州、定州知州、英州、惠州、儋dan州、廉州、舒州、路经常州、病终常州)小结:这首词上阙把酒颂月,抒写了由幻想出世到入世现实的思想过程;下阙对月怀人,阐发了月有圆缺,人有离合的人生哲理。全

8、词意境清远,笔调深婉,表现出诗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还抒发对弟弟的强烈思念。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五、拓展探究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试比较它们与本文情感、风格的不同。六、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这首词。2、搜集有关月亮的古诗词。3、将本文同《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作比较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