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2_这样选择样本合适吗

28.1.2_这样选择样本合适吗

ID:38791816

大小:1.35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6-19

28.1.2_这样选择样本合适吗_第1页
28.1.2_这样选择样本合适吗_第2页
28.1.2_这样选择样本合适吗_第3页
28.1.2_这样选择样本合适吗_第4页
28.1.2_这样选择样本合适吗_第5页
资源描述:

《28.1.2_这样选择样本合适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知识回顾1、什么叫做普查和抽样调查?普查:为了某一特定目标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全面的调查.......抽样调查:为某一特定而对部分考察对象进行的调查.2、普查的适用范围和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有哪些?普查的适用范围:1、对象的数量较少,没有破坏性.2、所要的结果必须准确.抽样调查的适用范围:1、调查对象的个体数很多,甚至无限,不可能一一加以考察;2、个体虽然不是很多,但考察时常有破坏性.1、请指出下列哪些调查不适合作普查而适合作抽样调查:(1)了解夏季冷饮市场上冰淇淋的质量情况;(2)审查书稿有哪些科学性错误;(3)研究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时间量与孩子性格之间是否有联系;(4)了解一个打字

2、训练班学员的训练成绩是否都达到了预定训练目标.(4)象我们一样的进行考试,即普查。知识回顾分析:(1)显然不能普查夏季冷饮市场上的冰淇淋,否则将是愚蠢的做法,中央电视台的每周质检报告也是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得出结论。(2)要对读者负责任,肯定应该进行普查。(3)不能进行普查,否则每时每刻有人盯着,会让人讨厌的。用抽样调查。1、什么叫做总体?什么叫做个体?2、什么叫做样本?什么叫做样本容量?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取出的一部分个体叫做这个总体的一个样本。一个样本包含的个体的数量叫做这个样本的容量。知识回顾知识回顾2、为了了解九年级学生的数学

3、升学成绩,从5000名学生的成绩抽取的部分中,有1人得100分,2人得95分,8人得90分,10人得80分,15人得70分。请指出这个问题中的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总体是5000名学生的数学升学成绩个体是5000名学生中每一位同学的数学升学成绩样本是36名学生的数学升学成绩样本容量是3628.1.2这样选择样本合适吗一般来说,用样本估计总体时,样本容量越大,样本对总体的估计也就越精确,相应地,搜集、整理、计算数据的工作量也就越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样本容量既要考虑问题本身的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和所付出的代价的大小.读一读,你理解了吗?那么怎样算是选择恰当呢?探索新知

4、!1、为了了解我县初中生的视力状况,提出保护视力的建议,下面也是甲、乙、丙三位同学的做法,你认为这样选择样本合适吗?为什么?甲同学:从初三年级中抽取200名同学作为样本,通过调查这些代表的视力情况来估计整个县初中生的视力情况。乙同学:从初一年段中抽取3位同学,从初二年段中抽取3位同学,从初三年段中抽取3位同学,通过调查这些代表的视力情况来估计整个县初中生的视力情况。丙同学:从初一年段中抽取200位同学,从初二年段中抽取3位同学,从初三年段中抽取3位同学,通过调查这些代表的视力情况来估计整个县初中生的视力情况。甲同学:选择的样本不合适。理由:不具有初一、初二、初三的代表性。乙同学:

5、选择的样本不合适。理由:样本容量太少。丙同学:选择的样本不合适。理由:仅仅增加初一年段的调查对象,还是不能够提高调查的质量。思考:从上面的问题的说明,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从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得出在选择合适的样本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你要调查的对象在总体中必须具有代表性;(2)你选择的样本容量要足够的大;(3)仅仅增加调查对象数量不一定能够提高调查的质量。(4)在展开调查之前,要仔细的检查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是否都有可能成为调查的对象。《中国中学生报》(http://www.ccppg.com.cn)在网上就“你对老师讲课‘拖堂’现象的态度”进行了调查,2001年11月19日网上

6、显示的调查结果如图30.1.1所示:请问:为什么编辑声明“网上调查结果不具有普遍代表性,仅供参考”?思考例1老师布置给每个小组一个任务,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估计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坐在教室最后面的小胖为了争速度,立即就近向他周围的三个同学作调查,计算出他们四个人的平均身高后就举手向老师示意已经完成任务了.注意调查对象在总体中是否有代表性请问:他这样的抽样调查合适吗?分析:因为小胖他们四个坐在教室最后面,所以他们的身高平均数就会大于整个班级的身高平均数,这样的样本就不具有代表性了.例2甲同学说:“6,6,6…啊!真的是6!你只要一直想某个数,就会掷出那个数.”乙同学说:“不对,我发现我

7、越是想要某个数就越得不到这个数,倒是不想它反而会掷出那个数.”请问:这两位同学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注意样本容量要足够大。分析:这两位同学的说法都不正确.因为几次经验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在这里请同学掷骰子,来验证上述两位同学的说法不正确。例3小强的自行车失窃了,他想知道所在地区每个家庭平均发生过几次自行车失窃事件.为此,他和同学们一起,调查了全校每个同学所在家庭发生过几次自行车失窃事件.请问:他这样的抽样调查合适吗?注意仅仅增加调查人数不一定能够提高调查质量,调查之前,要仔细检查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