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频技术2生理心理声学电声学

声频技术2生理心理声学电声学

ID:39462447

大小:1.47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9-07-03

声频技术2生理心理声学电声学_第1页
声频技术2生理心理声学电声学_第2页
声频技术2生理心理声学电声学_第3页
声频技术2生理心理声学电声学_第4页
声频技术2生理心理声学电声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声频技术2生理心理声学电声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厅堂扩声基础——室内声学建筑声学(architecturalacoustics)生理声学与心理声学听觉范围响度(Loudness)Vs.振幅听觉灵敏度等响曲线音高(Pitch)Vs.频率音色(Timbre)Vs.(波形+频谱+音头+音尾)几个听觉效应电声学厅堂扩声基础——室内声学听觉范围声压级范围(闻阈,痛阈)频率范围:次声,可闻声,超声 (20Hz~20KHz。低于20Hz:次声波,高于20KHz:超声波。)厅堂扩声基础——室内声学听觉灵敏度人耳对声压、频率及方位的微小变化的判断能力称为听觉灵敏度声源

2、声压级大于50dB声源声压级小于40dB可分辨的声压级的微小变化1dB1-3dB声源参数:1000Hz,40dB可分辨的频率的微小变化3Hz厅堂扩声基础——室内声学响度(Loudness)Vs.振幅响度:响度是人耳对声压大小的感觉判断响度级:1KHz的声压级为响度级,单位:phon(方)声级,声级计,计权,计权网络为了用仪器直接测出反映人对噪声的响度感觉,便从等响 曲线中选取了40方、70方、100方这三条曲线,按这三条曲线的反曲线设计了由电阻、电容等电子器件组成的计权网络,设置在声级计上,使声级计分别

3、具有A、B、C计权特性。用声级计的A、B、C计权网络分别测出的声级即为A声级、B声级、C声级。A声级能较好地反映人对噪声的主观感觉,因而在噪声测量中,A声级被用作噪声评价的主要指标厅堂扩声基础——室内声学等响度曲线(EqualLoudnessCurves)人耳对声音的响应并不是在所有的频率上都相同。2K~4K最敏感低于1K,人耳的灵敏度随频率的降低而降低;高于4K,人耳的灵敏度也逐渐下降。相同声压级的不同频率的声音,人耳听起来不一样响。不同频率的声音,如果听起来要一样响,就应该具有不同的声压级厅堂扩声基

4、础——室内声学由ISO1959年确定(ISOR226)以连续纯音作实验,取1KHz的某个声压级(如40dB)作为参考标准,则听起来和它同样响的其他频率的纯音的各自的声压级的值就构成了一条等响曲线,并称为响度级为(Phon(如40方))的等响曲线厅堂扩声基础——室内声学音高(Pitch)Vs.频率人耳对频率的感觉是音高(音调)(习惯:<63Hz:超低音,63~250低音,250~1000中音,1000~6300中高音,>6300Hz高音)(也有63~125,低频;500~1000,中频;2000~8000

5、,高频。)厅堂扩声基础——室内声学音色(Timbre)Vs.(波形+频谱+音头+音尾)纯音乐音噪音(噪声):(粉红噪声,白噪声)1、对数坐标,白噪声的能量以每倍频程增加3dB分布,粉红噪声均匀分布。2、线性坐标,白噪声的能量均匀分布,粉红噪声以每倍频程下降3dB分布。3、白噪声和粉红噪声的转化——白噪声通过一个每倍频程衰减3dB的滤波器,得到粉红噪声。厅堂扩声基础——室内声学掩蔽效应(MaskingEffect)(mpeg压缩的理论基础)声音的响度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强度和频率,而且也与同时出现的其它声音有

6、关。各种声音可以互相掩蔽,一种声音的出现可能使得另一种声音难于听清。一种频率的声音阻碍听觉系统感受另一种频率的声音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前者称为掩蔽声音(maskingtone),后者称为被掩蔽声音(maskedtone)。厅堂扩声基础——室内声学频域掩蔽一个强纯音会掩蔽在其附近同时发声的弱纯音,这种特性称为频域掩蔽。例如,同时有两种频率的纯音存在,一种是1000Hz的声音(60dB),另一种是1100Hz的声音(42dB),此时,1100Hz的声音就听不到。弱纯音离强纯音越近就越容易被掩蔽。厅堂扩声基础

7、——室内声学不同纯音的掩蔽效应曲线 ①在250Hz、1kHz、4kHz和8kHz纯音附近,对其他纯音的掩蔽效果最明显, ②低频纯音可以有效地掩蔽高频纯音,但高频纯音对低频纯音的掩蔽作用则不明显。厅堂扩声基础——室内声学时域掩蔽时间上相邻声音相互之间的掩蔽现象。分为超前掩蔽(pre-masking)和滞后掩蔽(post-masking)时域掩蔽的主要原因是人的大脑处理信息需要花一定的时间。一般地,超前掩蔽很短,只有大约5~20毫秒,而滞后掩蔽可以持续50~200毫秒。厅堂扩声基础——室内声学时间效应(哈斯

8、效应HaasEffect)当两个强度相等而其中一个经过延迟的声音传播到聆听者耳中时,如果延迟在30ms以内,听觉上将感到声音好像只来自未延迟的声源,并不感到经延迟的声源存在。当延迟时间超过30ms而未达到50ms时,则听觉上可以识别出已延迟的声源存在,但仍感到声音来自未经延迟的声源。只有当延迟时间超过50ms以后,听觉上才感到延迟声成为一个清晰的回声。这种现象称为哈斯效应,有时也称为优先效应。厅堂扩声基础——室内声学双耳效应(Binaur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