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增殖》PPT课件

《病毒的增殖》PPT课件

ID:39640147

大小:3.90 MB

页数:65页

时间:2019-07-08

《病毒的增殖》PPT课件_第1页
《病毒的增殖》PPT课件_第2页
《病毒的增殖》PPT课件_第3页
《病毒的增殖》PPT课件_第4页
《病毒的增殖》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病毒的增殖》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病毒的增殖病毒的特点:严格细胞内寄生物,只能在活细胞内繁殖毒粒宿主细胞有繁殖性的病毒基因组具有感染性的毒粒消失病毒基因组复制、表达病毒核酸和蛋白质装配形成具有感染性的毒粒释放至细胞外原料能量生物合成场所第三章病毒的增殖一、病毒的复制周期(一)、一步生长曲线(二)、病毒侵染寄主细胞的过程二、病毒的异常复制(非增殖性感染)病毒的增殖方式——复制replication病毒感染敏感宿主细胞后,病毒核酸进入细胞,通过其复制与表达产生子代病毒基因组和新的蛋白质,然后由这些新合成的病毒组分装配(assembly)成子代毒粒,并以一定方式释放到细胞外。一、病毒的复制周

2、期复制周期(replicativecircle)或称复制循环:自病毒吸附于细胞开始,到子代病毒从感染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病毒复制过程。第三章病毒的增殖用于病毒复制研究的实验系统噬菌体——细菌培养系统动物病毒——动物细胞培养系统植物病毒——动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系统易培养、易控制噬菌斑、易观察生长快,周期短一、病毒的复制周期(一)、一步生长曲线(onestepgrowthcurve)1939年,MaxDelbruck&EmoryEllis:E.coli/bacteriopage1、用噬菌体的稀释液感染高浓度的宿主细胞2、数分钟后,加入抗噬菌体的抗血清3、将上述混合物

3、大量稀释4、保温培养并定期检测培养物中的噬菌体效价5、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的感染效价为纵坐标,绘制出病毒特征性的繁殖曲线该实验标志着分子病毒学、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建立,MaxDelbruck因此荣获1969年NobelPrize噬菌体的一步生长曲线一、病毒的复制周期(一)、一步生长曲线(onestepgrowthcurve)噬菌体复制(繁殖)的三个阶段:1、吸附期游离的噬菌体吸附到宿主细胞2、潜伏期从噬菌体吸附到细胞到释放出新噬菌体的最短时期3、裂解期随着菌体不断破裂,新噬菌体数目增加,直到最高值取培养物直接测定病毒数量将培养物过滤去细胞后测定病毒

4、数量将细胞裂解后测定病毒的数量前期可将培养物先离心去上清以消除未吸附病毒的影响裂解量:每个受染细胞所产生的子代病毒颗粒的平均数目。其值等于潜伏期受染细胞的数目除以稳定期受染细胞所释放的全部子代病毒数目,即等于稳定期病毒效价与潜伏期病毒效价之比。(一)、一步生长曲线(onestepgrowthcurve)隐蔽期(eclipseperiod)在潜伏期的前一段,受染细胞内检测不到感染性病毒,后一阶段,感染性病毒在受染细胞内的数量急剧增加。自病毒在受染细胞内消失到细胞内出现新的感染性病毒的时间为隐蔽期。隐蔽期病毒在细胞内存在的动力学曲线呈线性函数,而非指数关系,从而

5、证明子代病毒颗粒是由新合成的病毒基因组与蛋白质经装配成熟,而不是通过双分裂方式产生的。不同病毒的隐蔽期长短不同例如,DNA动物病毒的隐蔽期为5~20min,RNA动物病毒为2~10h。(一)、一步生长曲线(onestepgrowthcurve)是研究病毒复制的一个经典试验,最初是为研究噬菌体的复制而建立,以后推广到动物病毒和植物病毒复制研究中。以适量的病毒接种于标准培养的高浓度的敏感细胞,待病毒吸附后,离心除去未吸附的病毒,或以抗病毒抗血清处理病毒—细胞培养物以建立同步感染,然后继续培养并定时取样测定培养物中的病毒效价,并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的感染效价为

6、纵坐标,绘制出病毒特征性的繁殖曲线,即一步生长曲线。不同病毒的潜伏期长短不同,噬菌体以min计,动物病毒和植物病毒以h或d计。潜伏期噬菌体的裂解量一般为几十到上百个,植物病毒和动物病毒可达数百乃至上万个。裂解量①吸附adsorption/attachment②侵入penetration/injection③脱壳uncoating④病毒大分子的合成病毒基因组的复制与表达⑤装配assembly⑥成熟maturation⑦释放release一、病毒的复制周期(二)、病毒侵染寄主细胞的过程1、吸附adsorption/attachment毒粒敏感细胞随机碰撞而接触(

7、静电引力或氢键)可逆吸附,无特异性(非细胞颗粒也可吸附)病毒表面蛋白与细胞受体的结合特异性,不可逆吸附,启动病毒感染的第一阶段(二)、病毒侵染寄主细胞的过程1、吸附VAP(virus-attachmentprotein)与细胞受体receptor间的结合力来源于空间结构的互补性,相互间的电荷、氢键、疏水性相互作用及范得华力。不同种系的细胞具有不同病毒的细胞受体,病毒受体的细胞种系特异性决定了病毒的宿主范围。1、吸附分别吸附于大肠杆菌性毛和菌体上的噬菌体1、吸附动物宿主细胞及细菌表面病毒受体的存在可通过生化等实验证明;但至今仍未发现植物病毒的细胞受体存在。1、

8、吸附病毒吸附蛋白VAP:一般由病毒的衣壳蛋白或包膜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