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

大三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

ID:39922991

大小:9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7-15

大三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_第1页
大三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_第2页
大三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_第3页
资源描述:

《大三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元代文学有哪些特色?熟悉其发展脉络。特色:1、俗文学取代雅文学,占据文学的主题地位。2、叙事文学较之抒情文学发达。3、具有自然显畅、活泼生动的美学风貌。二、元代戏曲繁荣的原因(一)经济繁荣,城市发展。元代城市经济在宋金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从而为元杂剧的兴盛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庞大的市民阶层,是元杂剧的观众基础;发达的商业经济,为元杂剧的演出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物质条件,例如演出场所、舞台设备、服装道具等等。另一方面,城市的文化生活也较前有更大更多的需要,而戏剧演出又正是满足城市文化生活需求的最好形式。(二)元代统治集团对歌舞的特殊爱好。蒙古人的文化修养及其性

2、格决定了他们难以对纯粹的书面文艺产生兴趣,所以歌舞伎月成为他们的嗜好。于是打破了传统的诗词文学与世俗文学的不平等关系。这种态度也影响到士大夫阶层。当时很多的统治者在出征时都要带上演出班子。而且戏剧演出是一种能够得到各阶层观众普遍欢迎的艺术形式,识字的和不识字的都能在剧场中满足自己的文化娱乐需求。剧作家为了适应观众的兴趣,所作剧本首先要雅俗共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这就拉近了戏剧文学与人民群众生活的距离。(三)专业作家群的形成。元蒙统治者把全国各族人民被分为四等,他们的政治地位、法律待遇、经济负担等都不平等。特权阶层横行无忌,官府又异常残暴,给人民带来很多痛苦。

3、此外,科举在元代被废止了近八十年,堵塞了广大知识分子学而优则仕的出路,从而使他们不得不往其他方面发展。当时的读书人,或栖身田园过隐逸生活,或沦落风尘混迹歌楼妓馆以卖文为生,即从事杂剧和散曲写作。元代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下降,走向瓦舍书会,扩大了戏剧创编队伍,也使戏剧家自身更多地深入社会,接近人民,丰富了写作素材。三、元杂剧与南戏的概念是什么,三者的主要作家作品有哪些?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融合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成熟的戏剧形式,它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了散韵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主要代表作家、作品有,

4、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郑先祖《傅女离魂》、王实甫《西厢记》等。南戏:是指宋元时期用南曲演唱的一种在体制、声腔、乐器、风格上与北曲杂剧、北杂剧(元杂剧)均有不同的戏曲形式。其代表作家、作品有,《永乐大典戏文三种》、《荆钗记》、《白兔记》、施惠《拜月亭》、《杀狗记》和高明《琵琶记》、四、分析《窦娥冤》和《西厢记》的思想艺术性《窦娥冤》:1、从人物的形象塑造看,他在杂剧里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为元杂剧的人物画廊增添了色彩。2、关汉卿善于通过尖锐矛盾冲突,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道德情操。3、关汉卿善于扣紧人物的身份、地位、

5、遭遇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并在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4、从结构布局看,关汉卿善于紧扣作品的主题,采用环环紧扣和步步进逼的结构手法设计场面和安排人物。如《救风尘》5、从语言运用看,语言大都从有利于演出和观赏着眼,追求自然质朴、真切美听的风格。《西厢记》王实甫的《西厢记》继承“董西厢”的反封建思想倾向,结合自己的美学理想,把以老夫人为一方,莺莺和张生为另一方,代表着两种对立的社会思想的人物,沿着各自的方向予以提高,使双方的矛盾冲突更为尖锐激烈,更具有典型性,从而极大地增强了作品反封建的战斗性。它热情地肯定这种精神和感情,显然是对封建阶级

6、违反人性的标准的大胆否定,这不能不说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的进步。五、窦娥悲剧产生的根源是什么1、封建礼教的束缚与毒化。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它要求女性绝对依附于男性。所以,从婚姻伦理的角度便对女性提出了“从一而终”的不平等要求,把“夫死不嫁”作为对妇女伦理道德规范来标榜树立,对妇女提出了摧残人性的“守节”要求,并将此作为衡量妇女品行操守的最高标准。正所谓:“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2、高利贷重利盘剥。窦娥生活的元代盛行高利贷。高利贷的重利盘剥,驴打滚利息的残酷,使许多穷苦人做出了无奈的选择。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因上京取应,借了蔡婆家二十

7、两高利银,第二年就变成了四十两,无奈之下只好将七岁的小女端云(窦娥)抵与蔡婆做了童养媳,为窦娥悲剧命运埋下了祸根。3、元代社会的黑暗。窦娥所处的环境是个豺狼当道,流氓横行的环境。她对生活不敢有奢求,然而元代封建统治下的黑暗社会连这点卑微的生活要求都容纳不下,非要置她与死地。窦娥冤苦大仇深,极端的残害最终会得到极端的报复。纵使一死也要化作鬼魂来为普天下受害者鸣冤叫屈,在被压迫者心中播下抗争的火种。六、分析《西厢记》中的人物形象老夫人:封建家长的典型。形象可以用一个“顽”字来概括。她是封建礼教、伦理道德和婚姻制度的维护者,同时她的封建观念是通过她自己的理解,并带

8、着她个人的特点而表现出来的。她和常人一样,关心、爱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