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土壤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衡山土壤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ID:40190870

大小:1.48 M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7-25

上传者:新起点
衡山土壤植物地理实习报告_第1页
衡山土壤植物地理实习报告_第2页
衡山土壤植物地理实习报告_第3页
衡山土壤植物地理实习报告_第4页
衡山土壤植物地理实习报告_第5页
衡山土壤植物地理实习报告_第6页
衡山土壤植物地理实习报告_第7页
衡山土壤植物地理实习报告_第8页
衡山土壤植物地理实习报告_第9页
衡山土壤植物地理实习报告_第10页
资源描述:

《衡山土壤植物地理实习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衡山土壤植物地理实习报告姓名:王青班级:地理科学09101学号:200914010139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指导老师:王亚力老师、王鹏老师等实习时间:6月28日-7月1日 衡山实习报告目录一、衡山实习的路线图二、衡山实习的基本情况1、衡山实习的路线及任务三、衡山实习正文部分1、衡山基本情况介绍2、衡山植物植被情况—植物部分①衡山植物区系的特征②衡山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情况③衡山的植被类型④衡山的植物资源⑤衡山植物调查的几种植物3、衡山土壤基本情况—土壤部分①衡山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②主要的土壤类型③土壤垂直变化规律④衡山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四、衡山实习的心得体会 一、衡山实习路线图 一、衡山实习的基本情况1,衡山实习的路线及任务第一天(6月28日):上午7:30,从常德出发赶往衡山,住树木园;下午,参观衡山植物园,识别衡山重要的植物;观察附近土壤。第二天(6月29日):树木园—忠烈祠—邺侯书院—祖师殿—南天门—望日台—祝融殿。识别常见的、经济价值较高、具有地理意义的植物,掌握野外植物识别的基本方法;了解衡山植物群落类型及分布状况;观察沿途的土壤类型、特征。第三天(6月30日):树木园—忠烈祠—岩诗林—灵芝泉—南台寺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方法,划分剖面发生层次,对土壤颜色、地等测定,了解衡山土壤垂直分布的情况。了解衡山植物群落(落叶阔叶林群落、草甸灌丛群落)类型及垂直分布状况。第四天(7月1日):树木园—忠烈祠—梵音湖—中华万寿鼎—南岳大庙。掌握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能对木本灌木和草本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衡山植物群落类型及分布状况。观察沿途的土壤类型、特征及分布情况。完成实习任务后,下午乘车返回常德。三、衡山实习正文1、衡山基本情况介绍  南岳衡山自然保护区于1984年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2005年11月成功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概况  1、地理位置:南岳自然保护区位于东经112°34′—112°46′,北纬27°11′—27°19′。总面积13.84万亩,其中国有林12.71万亩,集体林1.13万亩,其范围东起水帘洞,西至笔架峰,南至南岳镇,北至龙凤潭,核心区1.14万亩,实验区0.86万亩,缓冲区3.76万亩,外围区8.11万亩。 2、气候条件:保护区属中亚热带山区湿润季风气候带,具夏凉、冬寒、雾多、雨量充沛、高山风大、垂直温差较大等特点。年平均降雨量2251.6mm,相对湿度80℃,雾天25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山上11℃,山下17℃,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递减0.71℃,最高气温山上32.4℃,山下39℃,最低气温山上-16.8℃,山下-5℃。无霜期山上218天,山下310天,全年植物生长期200—280天,风力一般4—5级。  3、母岩土壤:保护区山体母岩石为花岗岩,土壤为山地红壤(海拔500米以下),山地红黄壤(海拔500—800米),山地黄壤(海拔800—1000米),山地黄棕壤(海拔1000—1200米),山地草旬土(海拔1200米以上)。4、植物资源:保护区植被繁茂,资源丰富。整个植被垂直分布明显,珍稀濒危植物共有13种,其中一级2种,二级1种,它们是金钱松、篦子三尖杉、南方红豆杉、绒毛皂荚、花榈木、毛红椿、香果树、榉树、樟树、闽楠、伯乐、野大豆、喜树等。同时还有古树45科,109种,其中100年以上的有2936株,250年以上的有753株,500年以上的有92株。5、动物资源:保护区的野生动物种数较多,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红腹角雉,有二级保护动物灰胸竹鸡、红腹锦鸡、红腹角雉、白鹇、苍鹰、红隼、红脚隼、凤头鹃隼、草号鸟、领鸺留鸟、长耳号鸟、短耳号鸟、獐、勺鸡、大灵猫、小灵猫、穿山甲、林麝等21种,此外,还有34种湖南省重点保护动物。衡山又名南岳、寿岳、南山,为我国五岳名山之一,七十二群峰,层峦迭嶂,气势磅礴,主峰坐落在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阳市。衡山素以「五岳独秀」、「宗教圣地」、「文明奥区」、「中华寿岳」著称于世,中华祝颂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南山”即衡山。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衡山是南中国的宗教文化中心,中国南禅、天台宗、曹洞宗和禅宗南岳、青原两系之发源地;南方最著名的道教圣地,有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三洞天——朱陵洞天,道教七十二福地之青玉坛福地、光天坛福地、洞灵源福地。 1982年,衡山作为我国著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2000年成为全国首批4A级旅游区;2001年获得全国顶级、湖南唯一的“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殊荣;2006年02月入选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2006年被评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2007年3月成为全国首批5A级风景名胜区;2007年8月1日,衡山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被评为最受群众喜爱的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区。2、衡山植物植被情况一、衡山植物区系的特征1、区系种类组成极为丰富。 仅种子植物约200余科,近1500种。其中占优势的科有:禾本科、菊科、豆科、蔷薇科、百合科、蓼科、唇形科、樟科、大戟科、伞形科、马鞭草科、虎耳草科、忍冬科、十字花科等。2、地理成分复杂、混杂。①世界分布的科:菊科、莎草科、十字花科、唇形科、蔷薇科的许多属,为悬构子属、千里光属、蓼属、鼠李属、茄属、珍珠菜属、毛茛属、灯心草属。②泛热带分布科:有禾本科、蝶形花科、菊科、大戟科、蒿草属的柞木属、算盘子属、凤仙花属、冬青属、卫矛属、榕属、牛膝属、马兜玲属、鸭跖草属、枣属、朴属、醉鱼草属、鸡矢藤属等。③热带美洲和热带亚洲分布的科:樟科、山茶科、清风藤科、苦木科的一些属,木姜子属、楠属、泡花树属、柃属、苦木属。④热带亚洲—大洋洲:樟科、桑科、瑞香科、玄参科的一些属,有樟属、柘属等。⑤热带亚洲分布的科:木兰科、交让木科、全栗兰科、樟科的木莲属、交让木属、桢楠属、柑桔属、石栎属、南五味子属、构属等。⑥北温带成分:槭树科、壳斗科、天南星科、杨柳科、桑科。⑦东亚—北美分布的科:木兰科、五味子科、金缕梅科、苏本科。⑧东亚分布科:猕猴桃科、五加科、金缕梅科、虎耳草科。二、衡山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情况衡山的相对高度有1180m,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候与土壤类型等自然环境发生垂直变化,与此变化相适应的出现植物群落的垂直变化。其垂直变化如下:1、丘陵常绿阔叶林群与马尾松群落:(海拔300m以下)常绿阔叶林以祝圣寺为代表,其种类组成有:椤木、石楠、樟、冬青、榔榆、皂荚、厚壳树、芳枥树、栓皮树、朴树,此处还有冬绿、竹叶椒、枸杞等。2、常绿阔叶林群落:海拔300-700m之间,种类有樟科、壳斗科、四照光科、山矾科、冬青科的种,如常绿树种有:猴欢喜、黑壳楠、白楠、山桂皮、云山青岗、甜槠、大叶青岗、勾栗、头状四季花、厚叶山矾、方湾冬青,也有少量的落叶树种:如灯台树、武陵槭、青钱柳、无患子、木腊树、珂楠树、枫香、山香园、枉茎山。此群落的樟科、壳斗科的常绿槠栲为主,落叶树种所占比例较少,因此视为常绿阔叶林。3、常绿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海拔700-1250m之间,落叶树种占相当的比例,反映在群落结构层次上,其树种略具有温带类型的特色,如梅树、粉梅、青榨槭、伯乐树、缺柠枫香、乡果树、庐山乌药、青钱柳、珂楠树、地锦槭、多脉榆、兴山榆。相对来说,常绿树种比较单调,主要有甜槠、云山青岗、多脉青岗、长叶石栎。4、山地草甸灌丛(祝融峰为例)5、山顶草甸的芒草和野古草群落:以芒草和野古草为建群种,有鹅冠草、灯心草、蕨等。山顶灌丛分布很广,主要有映山红灌丛、美丽胡枝子灌丛、箭竹灌丛。以上叙述仅反映衡山群落的一般分布规律,衡山面积大,各地情况各异,再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也出现很大的变化,如从南岳镇大庙山途经半山亭、南天门、上峰寺、祝融峰一线考察,其植物群落垂直分布为:马尾松林—马尾松、杉木林—常绿阔叶林—灌丛—常绿落叶混交林—山顶草甸灌丛。 三、衡山的植被类型1、温性针叶林:以黄山榆林和柳杉林为代表,黄山榆林分布在高方寺和半山亭,海拔1185m,坡度300,坡向为南。日本柳杉林主要分布在半山亭以下。2、暖性针叶林:有马尾松林,分布在半山亭以下,杉木林主要分布在南台寺一带。3、落叶阔叶林:以栗林为代表,分布于延寿亭一带。4、常绿阔叶林:分布于700-1250m的高度的寺院周围,如广洛寺附近。5、竹林:以毛竹(楠竹)为建群种的群落分布在方广寺一带。6、落叶阔叶林灌丛:以美丽胡枝子灌丛为建群种的灌丛,以南天门为最丰富。7、常绿阔叶灌丛:以继木、映山红为建群种的灌丛群落以赤常峰为代表。8、草甸群落植被:以禾草类的芒草和野古草为建群种的群落,主要以祝融峰为代表。9、人工经济林:油茶林、茶园、油桐林。四、衡山的植物资源衡山有丰富的树种资源,此外还有很多野生经济植物资源,如油料植物、观赏植物、药用植物。1、油料植物:铁坚杉、粗本匪、山核桃、水青岗、莽草、厚朴、乌桕、大果卫矛等230余种。2、药用植物:特产有多长茎精、玉竹、紫花前胡、麦冬、口角莲、七叶一支花、大血藤、鸡血藤、木通、乌药、土牛膝、八角枫、女贞、刺五加、三白草、鱼腥草、山药、天葵、元全草、兰香草等。3、野生花卉资源:春季开花植物就有200余种。如云锦杜鹃、玉兰、木芙蓉、野棣棠、紫萝、白玉兰、忍冬、野茉莉、山矾、百合、独兰花等。4、野果资源:如猕猴桃、草莓、悬构子等。五、衡山植物调查的几种植物1、檵木2、光皮桦 3、翅柃4、何首乌5、葛3、衡山土壤基本情况一、衡山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衡山耸立于湘中丘陵的中部,其主要部分由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组成。后来整个山体断块上升,最高的祝融峰海拔1290m,相对高度为1200m左右,因此该山的垂直地带性比较明显。衡山地处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温暖湿润,但山顶和山麓变化很大。山麓年均温度为17.5℃,降水量1590.5mm。山顶祝融峰气象站(海拔1265.9m)年均温度为11.4℃,最冷月均温度为0.4℃,最热月21.7℃,年降水量高达2090.6mm,全年雾日达254.2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5%,蒸发量远小于降水量。衡山的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主要树种有石栎、苦槠、甜槠、马尾松、柳杉、杉木、毛竹等。林下郁闭度很大。灌木抓哟有突尖叶山茶、美丽新木姜子、云锦杜鹃、野珠兰、箭竹等。在山顶由于山风很大,树木难以生长,主要分布有芒、野古草等禾本草草甸。上述自然条件深刻的影响衡山土壤的发育,如在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的情况下,土壤发育以红壤化过程为主,花岗岩风化剧烈,盐基受到强烈淋溶,使土壤呈酸性。同时由于地表有机质分解迅速,生物小循环旺盛,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高。随高度的增加,植被、气候条件发生变化,红壤化过程逐渐被黄壤化过程所代替,而山顶上部,气温虽然相当于温暖带,但雨量很多,湿度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和土壤淋溶,这与华北温暖带棕壤带就显著不同,土壤发育以黄棕壤化过程为主。二、主要的土壤类型1、红壤 这类土壤分布在围绕衡山四周的低山丘陵区,植被为马尾松、杉木混交林。其剖面性状类似于打靶场的红壤剖面。即母质风化强烈,原生矿物遭受破坏,形成铁、铝氧化物,有机质含量低,且向下急剧减少。剖面呈均匀的红色,土层深厚,土壤反应呈酸性。2、山地红壤观察点:树木园附近及海拔600m以下的山地。植被主要是马尾松、杉木林、锥栎林、楠竹林及木灌丛等,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土壤一般有机质含量较高,代换量也较高,土壤反应呈酸性。3、山地黄壤观察点:铁扶寺后面,海拔800m左右。衡山的黄壤分布于海拔600~850m左右及山地红壤地区排水不畅和植被茂密的阴湿处。这个观察点的植被为马尾松、杉木混交林、柳杉、楠竹以及箭竹灌丛等,一般复差度大,地表有深厚的残落物累积,成土母质为花岗岩风化体。这里的黄壤有机质高,并随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代换量表土比心土高。原因由于有机质分解后所释放出的盐基很快被土壤胶体所吸附,同时与植物根系又把矿质元素由下部向表层聚集的功能有关,土壤反应呈酸性,pH值为5.5—5.7之间。4、山地黄棕壤观察点:南天门附近黄棕壤主要分布于海拔850—1200m的地方,植被为常绿阔叶林,稍夹落叶树种。自然植被已被破坏,只有寺庙附近尚存小片的常绿林,而大部分地区为次生箭竹灌丛、映山红灌丛及禾本科草类。据此山地黄棕壤可分为山地森林黄棕壤和山地草甸黄棕壤。5、山地草甸土观察点:祝融峰顶这类土壤面积不大,植被为茂密的禾本科草甸群落。以芒和古草为主,高达70-80cm,覆盖度在90%以上。成土母质为花岗岩风化物。土壤的生草过程强烈。其根系密布的粗腐殖质层,颜色深暗,有机质含量高,呈粒状结构,但是淀积层发育不明显,土体中夹有半风化的岩石碎片,土壤呈酸性反应,代换量不高。一、土壤垂直变化规律衡山山地土壤的垂直变化规律与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密切相关。在山地海拔600m以下的地区,处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常绿阔叶林植被下,土壤发育以红壤化过程为主,发育成富铝化作用明显的红壤,这类土壤一般具有风化程度较深,发育良好的表土层,并显示不同程度的淋溶和淀积现象。在红壤分布地带内,由于各个成土因素的错综复杂而产生不同影响。导致红壤的发育程度和方向上或垂直分布的高度上也出现一定的复杂性,例如,由于地形条件的影响,在林地阴湿处也偶而分布有红壤,夹杂于红壤中成为复区。在山地海拔600-850m 左右的地区,由于地势升高,气候更为湿润,植被也较为茂密,成为山地红壤与山地黄壤相互交错复区分布的地带,一般排水良好的山地或本带的下部,土壤仍以红壤化过程为主。不少山地仍有红壤分布;而植被郁闭度高或排水较差处以及本带的上部。则以黄壤化过程为主,成为山地黄壤的分布区。在山地海拔850—1200m左右的地区,气候温凉湿润。土壤主要为山地黄棕壤,这类土壤在灌丛覆盖的地区,由于生草过程强烈。发育成为具有良好的粒状—团块状结构的山地生草黄棕壤。只有寺庙附近的常绿阔叶林下方有小面积的山地森林黄棕壤,山地森林黄棕壤的有机质含量,酸度都较生草黄棕壤大。在山地顶部,气候冷湿,山风很大,树木生长困难,而为茂密的禾本科草甸群落覆盖,因而土壤形成过程以生草过程占优势,成为山地草甸土分布的地区。一、衡山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衡山土壤我们采取忠烈祠旁的一处剖面进行调查分析,主要记录如下:时间:2011年6月30日天气:阴雨编号:第四组调查人:王青、陈艺娅、高瑛、李冰、邓斌、缪吉等地点:忠烈祠附近海拔:400m左右土壤名称:山地红壤地形部位:平缓中坡母质:花岗岩风化物地下水位:低排灌情况:良好指示动植物:马尾松、檵木等土壤利用状况:天然林地剖面形态土壤剖面图发生层剖面深度/cm采样深度/cm颜色质地结构干湿度松紧度孔隙植物根系新生体侵入体PH值 280cm约300cm依次为灰黑色│红色│暗红色│红棕色等粒质壤土砾状│块状│砾状较湿较松有空隙发达无有约为5讨论:一、衡山实习的心得体会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在继张家界和庐山实习之后,又踏上了衡山这块神秘多彩的土地,在被世人称为“寿岳”的衡山、在以“秀”称奇的五岳之一,我们怀揣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开始了我们的衡山之旅。衡山实习的时间不是很长,每一天对我们都是挑战,我们必须用自己的毅力登上山顶,去做好我们的植物与土壤的野外调查,也为了真正领略衡山的真正面貌。实习第一天,我们在植物园附近在老师的介绍下,了解认识了一些植物的名称及基本属性,但天公不作美,在我们兴致勃勃时天降大雨,有点遗憾。第二天,我们的目标是登上衡山最高峰—祝融峰,这一天,最累最苦,我们边登山边听老师讲解植物,了解衡山植被状况和分布情况,进一步认识亚热带垂直地带植被情况,把书本中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欲学于乐,虽然累,但仍然抵挡不了我们想学习的激情,衡山实习之旅并不轻松,由于雷雨天气,我们不得不 减慢我们实习的进度,当我们登上山顶的那一瞬,感觉很满足,像一个胜利者睥莅天下般,可能这就是所谓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吧!实习第三天,我们很遗憾没能登上藏经阁,我们这天进行了土壤剖面的野外调查,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山地红壤的特性,了解了它的剖面状况,巩固了我们所学的土壤知识。实习第四天,我们结束了衡山的实习之行,踏上了回学校的征程。衡山实习不仅仅只了解了植被与土壤,也了解了衡山宗教的状况与人文,丰富我们的知识,扩大了我们视野,更重要的是,衡山实习使我们再一次体会同学间的友谊,在大家的齐心协力和互相帮助下,我们的实习之旅才能一次比一次精彩,才能在艰苦的条件下,苦中作乐。人生有太多太多的追寻,有太多太多的想要认知,我们有太多太多需要学习,在人生旅途中,有了某些人陪伴,旅途才如此多彩绚烂,这是属于我们人生的一个美丽音符,值得我们纪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