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本土文化

桂林本土文化

ID:40849671

大小:2.04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08

桂林本土文化_第1页
桂林本土文化_第2页
桂林本土文化_第3页
桂林本土文化_第4页
桂林本土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桂林本土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创作思路海报设计是一种载满信息的传达媒介,它使人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文字和图形的提示快速了解图形中所表现的内容和意义。由于是本土文化的海报,所以本次海报设计的重点在于传播性与阅读性。在众多的桂林本土文化中,我选取了【桂剧】这一本土文化来进行创作。我国的剧目种类繁多,所以在创作中,必须深挖桂剧的特色来分别描绘。经过各种资料的搜集,最终把桂剧的特点归为【念舞俱重】,【文武双馨】,【细腻传神】,【秀丽委婉】,【雅俗共赏】五大项来组成系列海报,并以【历史传承】为题来表现对桂剧这一本土文化的呐喊。未来表现其传播性与阅读性,海报设计均以各个特点的剧照作为代表,然后配以相关资料排版;每个特点

2、都以连笔的毛笔字作为大标题,象征着这一永不间断的历史文化;然后剧照中的人物均跳出桂剧文化介绍的框框,也象征着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跳出以往的条条框框,顺应时代的潮流,大胆迈出,不断进行创新,这样才能生生不息的传承下去。海报内容~说明念舞俱重 桂剧汲取祁剧、京剧、昆曲等剧种的声腔和表演艺术,唱做念舞俱重,尤以唱工细腻、做工传神见长。桂剧的声腔音乐属皮黄系统的板腔体,以弹腔为主体,兼有高腔、昆腔、吹腔及杂腔小调等。弹腔,分南路(二黄)和北路(西皮)两大系,其反调形式“阴皮”和“背弓”又都自成体系。北路高亢雄壮,南路委婉低沉;阴皮略带凄婉悱恻,背弓则长于表现悲壮凄惨的情绪。高腔,

3、源于弋阳腔,是一种由曲牌缀合组成的曲牌体,曲调高亢、悲壮,其演唱特点是仅用锣鼓伴奏和人声帮腔,不用管弦乐器。昆腔,即昆曲,曲调委婉低回,格律比较严格。吹腔,即安春调或安庆调,男女不同腔,男腔端庄、潇洒,女腔流利、活泼;用笛子伴奏,以唱为主,唱念结合,曲调诙谐、轻快,多插入弹腔使用。桂剧用桂林方言演唱,声调优美,抑扬有致。表演质朴细腻,唱腔委婉动人、清澈明亮,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桂剧在表演上侧重做工,。即便武戏也多是文做,注重以细腻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表演手法塑造人物。秀丽委婉剧的唱功不是以高昂、亢亮、激越为特点,而是以圆润甜美,秀丽委婉见长。有如缓缓浮云,潺潺流水,也似和风细雨,

4、飘然而来,沁人心脾。桂剧的声腔音乐属皮黄系统的板腔体,以弹腔为主体,兼有高腔、昆腔、吹腔及杂腔小调等。细腻传神桂剧做工传神生动,富有生活气息。桂剧的艺术风格犹如桂林的山水,清新、秀丽、细腻、优美,它节奏平和,含蓄有味,没有火爆的武打场面,不追求花里胡哨的噱头。欧阳予倩在改革桂剧之初,也曾经指出:桂戏“好比一个内地姑娘,没有烫过头发,没有穿过高跟鞋,天真浪漫,得其自然之美。”文武双馨 桂剧的伴奏乐队分为文场、武场。前者使用二弦(似京胡)、月琴、三弦、胡琴以及曲笛、梆笛、唢呐、唧呐(即海笛)等,兼配部分中、低音乐器;后者使用脆鼓(板鼓)、战鼓、大堂鼓、小堂鼓、板(扎板、摇子)、大

5、锣、大钹、小锣、小钹、云锣、星子、碰铃等等。这些乐器在音色上各有特色,是桂剧各声腔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雅俗共赏桂剧不只表演上生活气息浓厚,文辞也雅俗共赏。比如桂剧《西厢记》里面的唱词“闷沉沉一处来,哭啼蹄独自归。夕阳古道衰柳堤,瑟瑟秋风送马嘶,人去也,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满胸臆,这大小车儿,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桂剧《西厢记》的语言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还注重符合桂剧演出的语言,成为雅俗共赏的改编之作。夏衍在桂林观看《西厢记》时曾对作者说:“剧本的文学色彩很好,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改编本。”历史传承桂剧是广西主要的地方剧种。 它有比较悠久的历史,约在明代中叶便开始发端。明末清初广

6、西已有昆腔,后高腔和弋阳腔又相继传入,相互融合而形成以弹腔(即皮黄)为主的高、昆、吹、杂等五种声腔艺术的桂剧。桂剧剧目相当丰富,有“大小本杂八百出”之说。由于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徽剧、汉剧、湘剧、祁剧都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所以它的剧目多与皮黄系统的兄弟剧种相似。   桂剧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原称“桂林戏”、“桂班戏”,属皮黄戏系统。它主要流传于广西桂林、柳州一带“官话”地区,是广西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主要地方剧种。由于它的历史与徽剧、汉剧、湘剧、祁剧有密切的血缘关系,所以它的剧目多与皮黄戏系统的剧种相似。它融合、吸收昆山腔、弋阳腔和乱弹等几种戏曲声腔,形成了以弹腔为主

7、,兼唱高腔、昆腔、吹腔及杂腔小调等五种声腔艺术的剧种。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桂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要剧目《梁红玉》《打金枝》《断桥》《西厢记》《春香传》《拾玉镯》《穆桂英》《太白傲考》《闹严府》《打棍出箱》《十五贯》《西厢记》《小刀会》《太平军》《永安城》《闯王司法》《儿女亲事》《一朵鲜花》摘自:明末清初,昆山、弋阳和乱弹等腔已流行于桂林一带。清雍正年间(1723-1735),桂林已有独秀班等昆班。清乾隆年间(1736-1795),又有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