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弈论的角度看“教育减负”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教育减负”

ID:41533109

大小:65.5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7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教育减负”_第1页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教育减负”_第2页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教育减负”_第3页
资源描述: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教育减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1期2007年1月No.1Jan.2007中国教育学刊JournaloftheChineseSocietyofEducation的甬厦看"教肓减艮r文雪I,扈中平2【1.肇庆学院,广东肇庆526061;2.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510631][摘要]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教育减负"是教育界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題。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由于教育资源的短缺,以及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不同一,“教育减负”呈现出一种“囚徒困境”的博弈。走出这种“囚扶困境”,还需要各博弃主体理性水平的提高和整个教育制度的创新。[关键词]教育减负;博弈;囚扶困境;制度创新[

2、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08(2007)-01-0022-03[收稿日期]2006-5-25[作者简介]文雪(1968-),男.湖北仙桃人,广东肇庆学院教育系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扈中平(1954-),男,重庆梁平人,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博弈论是关于策略相互作用的理论,就是说,它是关于社会形势中理性行为的理论,其中每个局中人对自己行动的选择必须以他对其他局中人将如何反应的判断为基础。”⑴博弈论现正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和文化学等研究领域,并深

3、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因此,“博弈论”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知识,更是一种方法。将博弈论引入教育领域,能够使教育问题得到全新的方法论观照。自素质教育改革与实施以来,“教育减负”问题就一直成为教育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教育滅负与其说是一个教育问题,还不如说是一个社会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教育的层面就应试、素质而论教育的减负,更应该从整个社会的层面.从参与教育活动的各社会主体的教育行为来进行研究。而参与教育活动的各教育主体的教育行为是一个动态的、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博弈过程。本文拟从博弈论的角度就教育减负问题做一尝试性的探讨。一教育减负的“囚徒困境”“

4、囚徒困境”是博弈论的一个著名案例,两个涉嫌共谋犯罪的嫌疑犯在被捕后面对“坦白”与“不坦白”的策略选择时,从各自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岀发,不管对方选择什么策略,都以“坦白”作为最佳应对策略而获得自身最大利益,结局是两人都被判入狱。在囚徒困境中,双方都选择对自己收益最大,风险最小的策略,从而导致了对策的稳定均衡点的出现,即博弈的“纳什均衡点”,它解释了何以短视地以利益为目标将导致对大家都不利的结局。121亦即双方都采取最优策略时,可能整个对策系统却处于较劣的品质。我国目前“教育减负”的实际状态就是一种典型的“囚徒困境”博弈。当前,大家普遍都认识到了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危害,无

5、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家长、学生本人,都认为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下学生“负担过重”,其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成为了家庭、社会的一个“问题”。因此,“教育减负”一时成为了全社会的呼声。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国教育部门就开始实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向,提出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活力。应当说,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教育减负”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但也要看到的是,提出素质教育已经10多年了,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不但没有减轻,而且还有越来越重的趋势,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学校、家庭不断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是目前教育的实际状况。在现有的教育

6、体制下,可以明确的是,“减负”导致学生暂时的学习成绩不佳,而“增负”的结果是学生获得高的分数一尽管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减负”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而“增负”可能导致学生的片面发展和人格“异化”。而学习成绩不仅仅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工具,还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它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虽然它是公平的、难以替代的手段一高等院校在选拔学生时,要根据学习成绩择优录取。因此,学习成绩的好坏,关系到学生能否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进而关系到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经济条件及生存状态。在“减负”与“增负”的博弈中,学生(或学生家长)如何选择呢?我们可以按照10-1的数字标明发展

7、优劣列出博弈的支付矩阵(需要指出的是,矩阵中的那些具体数字究竟是多少,并不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四种可能的结果组合能否“数字化”也不具有关键性意义;问题的关键是四种可能的结果组合对于当事人来说,其“好”“坏”程度构成一个有序的“序列”。即当事人可在互相比较后将四个结果排出他所认为的“最好”“次好”“第三好”和“最糟”的次序来。):学生(或家长)乙滅负增负学生(或家长)甲减负8,82,6增负6,24,4站在甲的立场来看,要是乙(其他人)采取的是教育“增负”策略的话,如果甲采取“减负”教育策略,那在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下其“收益”的对比是2:6,也就是说其一时的学习(考试)

8、成绩不如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