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政治考纲解读

15政治考纲解读

ID:41867873

大小:289.22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9-04

上传者:U-991
15政治考纲解读_第1页
15政治考纲解读_第2页
15政治考纲解读_第3页
15政治考纲解读_第4页
15政治考纲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15政治考纲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解读考纲明确方向优化策略——2015年政治科考纲解读与策略探讨□覃遵君一、2015年政治科考纲解读2015年新课标文科综合考纲年初己经发布。从总体上看,文科综合的考试性质、考试形式、试卷结构、考核目标与要求等都保持不变。从局部上看,政治科考试内容与范围有微调,所选“题型示例”冇一定调整,主要是删左部分陈题,更换了部分2014年高考新题。了解考纲的调整与变化,对于明确命题思路与方向,冇效提高备考效率具启重要作用。(一)政治科考纲的调整和变化1.政治科“考试内容与范围”的变化(1)每个模块考试内容的序号作了调整将原考纲的两个序号提高一个层次。比如,将序号“1”提升为“(一)”,序号“(1)”提升为“1”。(2)考试内容与范围的变动2015年政治科在“考试内容与范围”屮,仍然确定为政治必修的四个模块,只是考点总量增加1个,达到251个。具体地说,除《生活与哲学》模块未作调整外,其他三个模块都有一些调整。《经济生活》部分有两处调整。笫一,将原考纲中“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口标”改为现考纲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冃标”,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冃标更加明确地指向经济,政治目标、文化目标、社会口标等在具他模块中具体体现。第二,将原考纲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改为“全而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这样一改,使得表述更加准确。《政治生活》部分增加一个考点。在“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中增加“我国民族区域白治的法制化进程”这个考点。增加这一考点的主要背景是,2014年10月23H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旨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过程,木身就经历了一个逐步法制化的进程。《文化生活》部分调整了一个考点。将原考点“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中“表现”删去,变成“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彩响”,显然,在这里调减了内容,降低了难度。此外,年度间国内重大时事的时间范围调整。起止时间调整为2014年4月至2015年32.“题型示例”作了调整2015年考纲在“题型示例”部分作了一些的调整,主要是删去部分陈题,更换了2014年高考的部分新题,此处不予细说。(二)垂点关注调整内容和重大热点1・重点关注考纲新增的考点。推进依法治国是今年命题不可回避的重大热点,要认真选择材料,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进行分析和整理。2.重点关注木年度重大热点。除了重点关注党的I•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外,还要重点关注:习近平总卩记“五四讲话”提出口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卩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今年2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今年3刀“两会”的主要精神;环境保护法的修改与实施;“APEC蓝”等十大科技 新词的出现等。可以从热点背景、热点分析和热点题例等角度进行适度地解析。二、2015年政治科命题方向(一)政治科考纲调整的关注重点2015年政治科考纲的调整和变化幅度虽然不大,但突出了我国当丽时代特色,关注了国家的重大举扌吿,具冇鲜明的时代气息。比如,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环保法的重大修改与强力实施,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1=1标”和“新要求”等,都在考纲修改中得到体现。(二)把握政治科命题的方向1.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杏为核心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的核心价值和重要追求,在试卷中冇充分反映。具体体现在:(1)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国家意志。(2)正面展示党和政府的形象,坚信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信人民政府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3)坚持世界观、人牛•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4)坚持改革开放的新理论、新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2.以基础知识、基木技能的考查为主体高考命题首先耍考虑的是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一般來说,包括容易题、屮等难度和难题,而且以中等难度为主,主要考查考纶所学文综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握程度。因此,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做到:第一,准确把握棊础知识;第二,努力提高基本技能。3.以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杳为重点高考大纲对文综能力测试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能力目标与要求,在文综测试中,即使是一道选择题,也不只是单纯考查识记能力,还要考查读图能力、理解能力、比较能力、判断能力等。有的高考选择题,不仅考杳多个知识点,而且考杏多种能力。这就要求考生具有检索和选用“知识库”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比较、鉴别、分析、理解和判断的能力。可见,这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杳。至于主观性试题,对能力要求更高,要么选用的知识点具有开放性,要么联系背景材料的分析具有拓展性和探究性,要么采用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具有灵活性,这些都大大提鬲了试题的综合性和难度。总Z,试题对考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正体现了高考的选拔性特点。(三)明确政治科备考的总体思路1.解决“理论——实际”的问题。在夯实基础知识的革础上,进行专题知识整合,强化重点考点,运川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2.解决“实际——理论”的问题。在认真筛选时事材料的慕础上,对重大时事进行解析,找准实际问题在理论知识上的体现。3.垂点培养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在培养基本能力技巧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和训练重要能力,比如比较、理解、分析、概括、演绎等能力。同吋,捉升对知识与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三、2015年政治科备考策略(一)强化重点考点1.整合考点形成综合性知识专题综合性知识专题是对某一方面相关知识进行的专题式、综合性的整合,政治科综合性知识专题是对政治科考纲中相关考点按照教材内容和时政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形成的专题。在政 治学科复习备考中,对考点进行重新整合,形成综合性知识专题,有助于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有助于考牛把握知识概念之间特别是相关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考生有效地调动和运用知识,从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1)建构综合性知识专题的基木依据①综合性知识专题整合是考纲的基本要求全国文科综合考试大纲指出:“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能力目标的具体要求中还明确提出,能够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知识作出必耍的判断,展现出检索和选用白己的“知识库”屮有关知识和基木技能的能力。通过解读考纲这些基木要求,至少可以让我们明确:第一,既然“注匝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就需要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第二,既然耍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对知识进行综合把握,而形成综合性知识专题无疑是最佳选择,如果只是单个考点孤立的把握是无济于事的。第三,能够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知识,必须建立“知识库”,而“知识库”应当是内容完备、体系完整的,最好的呈现方式固然是综合性知识专题。因此,我们说知识专题整合是考纲捉出的基本要求。②考查知识专题整合能力是文综测试的重要特点2014年全国卷I笫38(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参考答案:(1)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公共服务能力。这道试题以政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为背景,考查《政治牛活》中我国政府的有关知识。设问耍求“说明我国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显然,主体是“政府”,要求运用政府工作的基木原则、政府的职能、政府的责任等,说明行政审批制度改苹对主体(政府)和客体(社会、金业等)的重人意义。从这道试题可以看出,只有对“我国政府”这个主体的相关考点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综合性知识专题,才便于考生从这个知识专题的“知识库”中调动和运川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说明。因此,对考点进行重新整合形成综合性知识专题是文综政治科备考的重要的基本功之O③整合形成综合性知识专题是政治复习备考的重要方法在政治备考中,按教材内容顺序进行复习,或者按考纲考点逐个整理复习,这些传统的方法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从根本上说都不符合综合测试的能力要求。文科综合特别是政治科最有效的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应当是综合性知识专题整合复习法。(2)政治科综合性知识专题的科学划分全国新课程文科综合卷政治科的考查范围只限于四个必修模块,参照2015考纲政治科“考试范围”,这里将川个必修模块共划分为38个综合性知识专题。四个必修模块的所有考点(251个)都涵盖在这38个综合性知识专题之中,只是进行了重新建构与整合。《经济生活》模块共分为13个综合性知识专题,将本模块82个考点整合到13个专题之屮。《政治生活》模块共分为9个综合性知识专题,将本模块51个考点整合到9个专题Z中。《文化生活》模块共分为5个综合性知识专题,将本模块41个考点整合到5个专题Z 《生活与哲学》模块共分为11个综合性知识专题,将本模块77个考点整合到11个专题之中。附:四个模块综合性知识专题要点提示《经济生活》模块综合性知识专题1•商品与货币(1)商品:商品的含义;商品的产生;商品的基本属性。(2)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3)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2•价值与价格(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3•生产与消费(1)发展生产的意义。(2)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L(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为主休。(2)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企业——生产的微观主休(1)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2)公司的类型。(3)公司的组织形式。(3)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4)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6•劳动者(1)劳动与就业。(2)劳动光荣。(3)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4)维护劳动者权益。7•投资与融资(1)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融资&个人收入的分配(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9•国家收入的分配(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整;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10•征税与纳税(1)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的含义;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3)宏观调控:含义;主要目标;调控手段及相互关系。12.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从总休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社会的新要求。(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3•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政治生活》模块综合性知识专题1•我国的国家性质(1)宪法对我家性质的规定。(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4)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2•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1)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2)公民政治参与: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3•我国的政府(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2)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3)我国政府的作用。(4)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5)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 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休系。(2)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2)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3)人民代表的产生。(4)人民代表的职责。(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3)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3)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4)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我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2)我国的宗教政策。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1)我国建立的一系列政治制度。(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6•当代国际社会(1)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际组织;联合国O(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7•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2)我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3)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4)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文化生活》模块综合性知识专题1•文化的作用和影响(1)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或影响):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 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1•文化传承与创新(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2•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肘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文化生活现状: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4•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1)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2)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生活与哲学》模块综合性知识专题1•哲学及基本问题(1)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2•哲学的基本派别(1)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3•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性: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2)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2)物质与意识的关系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②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③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与认识的关系①实践的概念和特点。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④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上升性。⑤方法论: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2)真理观: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2•唯物辩证法(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3)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2)联系的客观性。(3)联系的多样性。(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及系统优化方法。(5)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7.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2)发展的概念(实质'(3)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4)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8•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1)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6)方法论: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9•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否定的内容(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3)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重视创新的社会作用)10.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笛•人生价值观(1)价值和价值观(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4)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2.综合性知识专题整合的基本方法(1)层级式(序列式)——把知识专题分成层级清晰地展示出来。这种方法让人感到层次分明,便于把握要点和层次。上面对四个必修模块39个综合性专题要点提示就是采用的这种呈现方式。(2)表格式——采用表格方式,可按原理(观点)一列(原理包括儿个要点时,可分成几个小栏)、对应的方法论(意义)一列、举例一列展示出来。这种方法让人感觉一冃了然,做成挂图,便于随时浏览。以“辩证否定观”为例:基本唐王里右法论-济证的杏定"是事物自身的香定。・是生展白勺环节。是耳关系白勺环节°・是眈肯走叉杏走.是“扬券"。・9开三而上学否走观根本不冋。・舞证法抜直本质来说,是扌比半山白勺羊命白勺仓IJW白勺。因而,济证否走,是Z扌比歩H的華命白勺仓1」亲斤的C4)A.树立仓UWr^lR,不不唯韦,只唯B.扌巴華G扌比尹J丰青;?申和句J新意识结令超来♦命題预测*提供我園对待伟统立化、外国立化G丰15'J,妻求运用铤辛证杏左观肺.原理力口以分不斤说日月n(3)结构式——对于知识专题中包括多个考点、而且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可采用结构图形式将其内在联系展示出来。这种方法的突出优点在于,能揭示知识专题内部各个概念或观点Z间的内在联系,便于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知识专题。以“唯物史观——社会基本矛盾”为例:1•社会历史久一(2)社会发展應本矛盾与基本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社会砲生产方式生产力=二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社会历史发前进的、上升的,展总趋势过程是曲折的方法论意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阶级社会一_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一改革按社会的客观规律办事。总Z,上述三种方法各有所长,可以灵活加以选择和运用。3.综合性知识专题复习中值得注意的问题(1)在综合性知识专题整合中抓住重点在复习备考中,必须学会抓住重点,选定重点考点是提高效率的关键。必须明确,上述 38个综合性知识专题,并不能说都是重点,因为这它们所履盖的是251个考点。那么,如何选择与确定重点考点呢?①确定知识专题中重点考点的依据根据2015年全国文综考纲,规定四个必修模块考点共251个。按照上述综合性知识专题的划分,考纲的251个考点都涵盖在38个综合性知识专题Z'Po如果在复习中不分主次、不分重点非重点,只降低复习备考的效率。因此,抓住重点是提高效率的关键。-•般來说,选择和确定重点考点的依据主要有三点:一是考点所包含的基本理论在学科中有突出地位(一•般情况卜,上年度在本考区考查得比较彻底的知识或原理,本年度可以淡化处理。但常考点应当例外);二是这一理论木身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三是木年度热点问题容易涉及的棊本理论。依据这三点,可在全部考点中选定大约1/3的考点作为重点,再在其中选出1/3的考点作主观性题命题预测点(简称为“两个三分Z—原则”)。②垂点考点中主观题命题预测点的选择按照上述重点考点选择原则,以《牛活与哲学》模块为例,在77个考点中初步选定2015年主观性试题命题的预测点12个: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此考点全国新课程卷I考区木年度可淡化处理);实践与认识关系(此考点全国新课程卷II考区本年度可淡化处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联系普遍性、客观性,特别是幣体与部分的关系及系统优化方法;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及方法论;量变与质变关系及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方法论;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及方法论;辩证否定观及方法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历史的主体;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此考点全国新课程卷I考区木年度可淡化处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此考点全国新课程卷II考区木年度可淡化处理)。总Z,要将选定的重点考点和主观性试题命题预测点,结合重大热点问题,加以训练和强化,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2)主干知识与核心知识相结合主干知识是每个考点知识系统的骨架,把握了主干知识,就抓住了考点的主体内容。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为例:世界观——第一,两者相互区別: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冇其特点。笫二,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而,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第三,两者在一定场合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Z亦然。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普遍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核心知识是指处于学科或模块核心地位的知识。一般來说,核心知识肯定是主干知识,但主干知识并不一定是核心知识,因为非核心知识同样也有自己的主干知识。但有一点必须明口,核心考点必定是重点考点,核心知识也必定是重点知识。因此,应当把主T知识与核心知识冇机结合,突出重点,抓住核心,明确主干。以《经济生活》为例,其核心知识主要是:价值规律的内容与形式;彩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企业的成功经营;我国的分配制度;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财政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全球化;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3)宏观把握与微观切入相结合高考试题,既有宏观设问,也有微观切入,因此,在把握知识内容吋,既要系统把握宏观知识结构体系,又要准确把握对具体的考点内容,从宏观把握与微观切入上相结合建构知识体系。 (4)强化综合知识与时政热点相结合综合知识是指带侑较强综合性的考点整合形成的知识体系。在整理综合知识专题时,往往需要跨课、跨单元、跨模块,同时还必须结合时政热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把重点知识或重点考点与时政热点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基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以“生产与消费”知识专题整合为例①理论知识部分——关于消费: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发展生产的意义(分析从略)。主产与消费的关系:牛产决定消费(四方面,此处从略);消费对牛产具有反作川(四方面,此处从略)。可见,“生产与消费”这一综合性知识专题,实际上是对教材第三课和第四课相关内容的整合。涵盖8个考点: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在整合中,考点排列顺序冇些调整。②联系实际部分——结合不同地区的恩格尔系数,分析消费类型和结构的合理性及人们牛活水平的高低。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结合实例分析说明——我国社会生产迅速发展,决定消费快速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如平板电脑、3G4G手机、宽带上网、网购、微博、QQ、物联网、刷卡消费、“农家乐”休闲旅游等)的出现,带动了一个个新的产业出现和成长。(二)解析重大热点1.热点专题解析的重要性关注热点问题,是政治科考试的突出特点。精选重大吋事,确定热点专题,对热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血的剖析,以强化理论联系实际、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当成为备考的重点。在整理和解析热点问题时,学生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去做,交老师修改订正后,再在全班进行交流,最后形成热点专题系列。如果同学们经历了这个过程,一定会扩展眼界、提升能力、举一反三,最终在考试中大显身手。2.重大热点选择的基本原则(1)(2)(3)(4)(5)从空间上,从吋间上,从内容上,从角度上,以国内为主、国际为辅;以近期为主、远期为辅;以政治、经济、文化为主,其它方面为辅(科技、教育、体育等);坚持正面为主、反面为辅;从呈现方式上,以生动具体的资料(数据、图表、描述)为主,以理论论述为辅。3.重大热点专题的内容结构从目询编制的热点专题來看,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我认为包含以下三个方而即可,完全没冇必要弄得过于复杂。(1)背景综述:主要是简要概括热点产生的背景和依据。(2)内容分析:热点内容与教材知识观点结合点分析。(3)典烈题例:模仿高考试题编出的热点新题以强化热点问题和重点理论。4.2015年可供选择的重人热点专题(1)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 (2)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3)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4)协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5)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怏。(6)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8)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9)坚决贯彻环保法,搞好生态环境建设(10)持续推进民牛改善和社会建设。(11)切实加强政府口身建设。1.重大热点专题内容分析的关注点一是分析理解热点问题本身的内容、性质、特点、作用及影响等基本知识。但特别要注意,并不是分析得越多越好,越深越好。要适度,不贪多求全,抓住精要内容。二是恰当选择重大热点背景的切入点。三是调动和运用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等基本观点和科学方法,辩证地分析理解热点问题。四是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理析事,以事明理,事理交融,对热点问题的分析力求正确、准确、深刻,体现高考命题“能力立意”和“问题立意”的思路和方向。重大热点解析实例——贯彻落实环保法,留住“APEC蓝”热点背景在《环球科学》杂志遴选出的2014年度十大科技热词中,“APEC蓝”排名居首。其入选理由是:2014年11刀,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久违的蓝天白云重新出现,“APEC蓝”在中国,乃至全球迅速传播。热点题例“APEC蓝”成为2014年度排名居首的十大科技热词。材料一2014年11月,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为保障APEC会议期间空气质量,中国环保部会同京津冀等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史上最严”的相关措丿施,实行联防联控。比如,会议期间北京放假调休6天,北京、河北、天津等8个以上城市采取汽车单双号限行政策,机关单位的公车封存70%;北京全市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工地(抢险抢修工程除外)全部停工;河北省2000多家企业临时停产、1900多家企业限产、1700多处工地停工;2014年11刀6口起,实施最高一级空气重污染应急减排扌旳逝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金山东省,要求尽可能采取限、停产措施。热点题例(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政府履行了什么职能?(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中国环保部会同京津冀等地方政府釆取多项严厉措施联防联控,突出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观点?(3)“APEC蓝”作为一个科技新名词,作为一个理念追求和文化符号,对人们会产主什么影响?试题分析——这道试题突出了高考试题开放性、拓展性、综合性、探究性等特点,既考查四个模块和时政相关知识,乂考查了分析、概括、演绎等思维方法,貝有一•定的难度。设问(1)侧重考查《政治生活》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从提供的材料中不难抽彖概括出,政府采取“史上最严”的措施,旨在治理雾霾、防治污染、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显然,政 府是在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设问(2)侧重考查辩证法的联系观,耍求运用演绎的方法,即从抽彖到具体(大前提——小前提——貝体结论)的方法编制答案。从思路上应当明白,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是“大前捉”;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及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都属于“小前提”;结合背景材料的对应分析都属于“具体结论”。设问(3)侧重考查《文化生活》屮“文化对人的彩响”的相关知识,要求结合背景材料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方式、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参考答案:(1)政府履行了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优化住态环境、防治污染,都是政府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2)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北京的雾霾犬气、坏境污染,与本地及周边的工业排放、汽车排放、工地粉尘、天气状况等多种因素密切和关,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严厉措施实行联防联控,才能在雾霾治理、环境保护上取得明显效果,“APEC蓝”的出现正好说明了这一点。(3)从一定意义上讲,“APEC蓝”新词成为人们创造的一种新的文化现彖。它不仅正在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等主活方式,而且正在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人们在交流和交往中,热议“APEC蓝”,追求“APEC蓝”,自觉为“APEC蓝”而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的行为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新常态。热点题例(4)材料三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笫八次会议修订《环境保护法》,明确该法旨在保护和改善坏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新修改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4)新环保法的制定,为政府留住“APEC蓝”提供了法律依据。试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加以说明。试题分析设问(4)明确了考查的知识模块,主体是政府,结合材料分析,主要体现了依法治国、政府工作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明确这样的思路,答案编制是迎刃而解了。参考答案:(4)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政府坚持依法行政。贯彻落实新环保法,采取多项举扌晋争取和留住“APEC蓝”体现了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政府依法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公害,保障公众健康,体现了政府的宗旨和原则。热点题例——(5)(6)材料三“APEC蓝”的背后,是人们对雾霾治理的期待,对重回蓝天白云的向往。因而留住“APEC蓝”成为全民关注、环境保护的热门话题。(5)有人认为,在治理雾霾时,采用工厂停产限产、汽车单双号限行等行政强制措施,在APEC会议这种特殊情况下,可能行得通,能够取得效果。但如果经常使用、甚至长期作出这种行政性规定,势必会侵害企业利益和公民财产使用权。对此,你持怎样的看法?(6)针对北京地区雾霾治理、生态环境保护,请你从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不同角度分别提出自己的建议。试题分析——(5)(6)设问(5)涉及到公权力和私权力的矛盾问题,其实质就是法律法规与行政命令之间的 矛盾与冲突。如何才能找到平衡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不管是法律法规,还是行政措施,都必须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因此,可以运用《政治生活》屮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的相关知识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分析说明。当然,从政府的角度,还可以运用责任和服务有关知识加以分析说明;从公民个人的角度,可以运川权力与义务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说明。设问(6)是全开放的,没有指明知识范围。既可以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也可以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还可以运用时事政治的和关知识。因此,难度较大。但是,设问指明了主体——政府、企业、个人。因此,可以围绕“主体”选取和运用相关知识。参考答案:(5)政府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关注民牛,尊重民意,不得损害人民利益,不能侵害公民的权利。在采用工厂停产限产、汽千单双号限行等措施时,必须考虑企业和个人的合法的正当的利益。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防止滥川行政权力,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在采川工厂停产限产、汽车单双号限行等措施时,必须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简单地采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强制推行。(6)从政府、企业、个人三个不同角度,建议如下:①政府:严格执行国家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冇关法律法规;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加强对坏境治理的监管;引导金业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限令排放不达标企业近快改造达标,限令不达标企业限产、停产或转产;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制度机制等。②企业:严格遵导国家关于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存关法律法规;把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更好地结合起來;对污染严重的行业进行改造或转产等。③个人: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口觉做到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监督和检举排污企业等。(三)提升重要能力1•提升几种重要的思维能力(1)判断的方法没有判断能力的人,往往对一件需要做的事无法开始,即便开始也无力进行。——牛顿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我们要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断,肯定它们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确定相关概念Z间具有怎样的相互关系。判断能力高低决定答题水平的高低在文综高考试题小,每一道题都包含看一系列的判断。判断能力高低决定答题水平的高低。任何一道选择题,从题干与题肢的联结上,至少可以形成四个判断,对它们是与否、真与假的判断,就是我们所说的审题解题的思维过程。从主观性试题来看,更是冇着比较复杂的判断体系。在编制答案时,任何一句完整的话,都可以形成一个判断,你的判断是否扌II题,是否准确,决定你编制的答案水平的高低。实例分析——2013年全国卷II第12题: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在风险可控的丽捉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A.扩人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B.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C.优化预算的结构,完善社会保障D.增加社会总供给,扩人居民消费 解析明显,这道题可以形成关于“适度财政赤字”的多个判断。国家适度扩大财政支出,nJ*以形成和扩大社会总需求,从而拉动生产、促进经济增长。可见,A项判断是正确的。减轻税负并非财政赤字造成的结果,故B项判断不符合实际。适度的财政赤字并不一定能够优化预算结构,同时与完善社会保障也没冇必然联系,因此,C项判断也不符合实际。D项中包括两个判断,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扩人居民消费,这个判断包含一定的合理性,但增加社会总供给,是扩大财政收入的结果,不是适度财政赤字产牛的结果。因此,D项从总体上说不能入选。(2)比较的方法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比较就是根据一定标准,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某种联系的事物间辨別高下或杲同。既可以是同类或不同类事物的相同属性Z间的辨別,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同一属性在不同时刻的辨别。比较的方法在高考各种题型中比较常见。按照比较的难易程度,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比较方法的三种情况一是指出比较对象的区别(不同点)。比如,2013年全国卷II第40题: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二是指岀比较对彖的异同(不同点和相同点)。三是对复杂材料(多元要索)进行综合比较与分析°2009年北京卷第40题(2)对■比甲村和乙村,结合经济常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通过“强化产业支持”增加农民收入。答案要求从农业生产、产业化经营、农村产业结构等三个不同角度进行对比分析。(3)概括的方法概括是形成概念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概括思维能力的考査,在文综考卷中比较常见。比如,2014年全国卷II第38题(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概括我国当前信息消费的特点并分析发展信息消费的积极作用。(4)分析的方法分析就是把研究対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并分别地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法。分析方法的基木类型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动态与静态结合分析、因果分析、功能分析等。①定性分析少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是确定研究对彖是否具冇某种性质或某种成分的分析。定性分析主要是解决“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定量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在某个方而的量“有多少”的分析。②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是在相对静止状态屮去分析和认识事物的方法。动态分析则是在运动变化中去分析和认识事物的方法。无论是静态分析还是动态分析,都必须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③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在高考试题中,单纯性考查定量或定性、静态或动态比较少见,往往把定最与定性、动态与静态有机地结合在i起。20()9年全国卷II笫39题(6)小题: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在“中部崛起”战略的指 导下,位于该地区的甲地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人成就,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表3三次产业产值比重表(%)兰一=二二一L»===・二・157=年v•2匕二.二=地51SO15ZOO7年°4三11.5让・C=地UPc77」3€・E根据表3,指出甲地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的特点。参考答案第一产业比重大幅度下降(-21.3%),笫三产业快速上升(+17.8%),笫二产业的比重小幅上升(+3.5%)。第一产业的比重在1978年超过5()%,这说明过去该地是典型的农业地区。2007年第一产业的比重仍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高18.4%),这说明该地农业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农业是该地的传统比较优势产业。)笫二产业发展缓慢,比垂上升冇限,略超过全国平均上升幅度(高2.8%),但第二产业比重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15」%)这说明该地的工业化水平较低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三产业的发展大体与全国发展水平保持同步(占比上升17.8%),但第三产业的比重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3.3%),这说明该地第三产业仍然具冇较大发展空间。点评:从这道试题的答案可见,既分析了某一年份的实际状况(静态),又分析不同年份的变化情况或变化趋势(动态);既采用了背景材料所提供的大量数据(定量),乂通过数据分析概括出数据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或规律(定性)。较好地体现了动态与静态、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①功能分析功能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存某些功能或具冇哪些作用或彩响的分析。这种分析主要是解决研究对象“有什么作用”的问题。比如,2014年全国卷II第38(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別说明人大和政府应怎样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功能分析)。②因果分析因果分析是确定引起某一现象发4:或变化的原因的分析。这种分析主耍是解决研究对彖“为什么”的问题。比如,比如,2014年全国卷II第38(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牛活知识,阐明为什么要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因果分析)。(5)归纳的方法归纳的方法,是指从个别性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思维方法。它体现了人们认识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在文综试题中,经常被当作一种思维方法加以考查。比如,2004年江苏卷第38题(1)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共同点是什么?这要求从三则材料中归纳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2005年北京卷第37题(3)小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于19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人战前后又迎来了“短暂的春天”。试归纳上述两个阶段屮国民族资木主义发展的共同原因。2006年文综重庆卷第37题(1)归纳英帝国主义的特征。(6)演绎的方法①演绎思维方法的内涵演绎是与归纳相反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演绎的方法在文综测试中具冇 比较突出的地位,已成为近年来文综论述题经常考查的思维方法。它是从抽象到具体,即从-般性的前提推出个别的或特殊的结论的思维形式。其思维过程用公式表示就是:大m-—小前提——结论,由于其推理过程由三个部分构成,又称为“三段式”。②演绎推理的形式人前提切客观规律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小前提——经济规律是客观规律结论——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用M表示上述推理屮的“客观规律”,用P表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用S表示“经济规律”,其推理结构可以写成:一切M是P-沏S是M—•切S是P在高考试题屮经常考杏演绎的思维方法,只是在推理过程屮,不象演绎逻辑推理中的要件那么明显和齐全,往往隐含着某个要件。①政治科解题在演绎中的范式由于多年來高考命题都比较重视考查演绎思维能力。因此,吸引了许多人对此进行思考与研究。根据我个人多年的研究,把演绎思维方法编制答案的解题思路归纳为三种基本范式。范式一:♦大前提——原理或方法论标题(往往省略)♦小前提——原理或方法论的具体方面(主干)♦结论——结合材料分成儿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演绎方法的三种解题范式范式1实例——2012年全国卷39(2)大前提——辩证否定观小前提——世界观: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乂否定,及克服乂保留。方法论:辩证的否定要求立足实践、不断创新。具体结论——科研人员批判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克服传统龙脑生产的局限性,创新发展思路,开发新产品,从而取得成功。范式二:♦大前捉——原理标题(往往省略)♦小前提+结论小前提①+结论①=答案要点①小前提②+结论②=答案要点②小前提②+结论②=答案要点③范式2实例——2009年全国卷38(4)结合材料,说明在抗旱问题上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范式2实例——2012年全国卷39(3)大前提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小前提+结论小前提①坚持从实际出发结论①把传统中医药理论与新的实际结合起来 小前提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论②——国家扶持和发展特色中医药产业演绎方法形式2——实例2013年全国卷II第39题(1)结合材料一,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大前提小前提具体结论对立统一观点——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又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游客增多加大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的压力,若限制客流会影响利用的效益,但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是能够相互促进的。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从实际出发,探索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合理利用中保护。范式三:♦大前提——原理标题(往往省略)♦材料具体分析+点明小前提——材料具体分析①+点明小前提①=答案要点①——材料具体分析②+点明小前提②二答案要点②——材料具体分析③+点明小前提③=答案要点③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政府在抗旱救灾中履行了怎样的国家职能。范式3实例——2009年全国卷I第38(3)演绎方法形式3——实例2010年全国卷I第38题(1)活动原则:大前提具体结论点明小前提国家机关坚持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保护环境,实施惠民工程。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制定法律法规,依法行政。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原则。关于演绎方法的几点说明演绎方法这三种形式的划分是相对的,只是便于我们理解和把握,但在实际运用时,有时可能会混合在一起使用。不要千篇一•律,牛搬硬套。在演绎方法中要件的确定A.宏观设问中的要件确定。B冲观设问中的要件确定。C.微观设问屮的要件确定。2014年卷实例分析——39(2)参考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亲身的实践和他人的实践为冯洪钱提供了研究课题,为《民间兽医本草》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验证了兽医屮草药成果的科学性;曾医药研制及其在畜病治疗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体现了创作《民间啓医本草》的冃的和价值。2014年卷实例分析1:39(2)参考答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大前提)亲身的实践和他人的实践为冯洪钱捉供了研究课题(具体体现)(隐含“来源”——小前提)为《民间兽庾木草》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验证了兽医中草药成果的科学性(具体体现);(隐含“检验”——小前提)兽医药研制及其在畜病治疗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体现了创作《民间兽医木草》的冃的和价值(具体体现)(隐含“目的和归宿”——小前提)2014年卷实例分析2:理想:理想是人生的奋斗冃标和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将个人需要同国家与社会的蛊要相结合,树立和坚定理想。奋斗:勤奋学习、勇于实践、脚踏实地努力奋斗。价值:以冯洪钱为榜样,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让青春无悔。这道题主要考查什么思维能力?2014年卷实例分析2:人前提——人生价值的实现小前提1——树立和坚定理想小前提2——在奋斗实现理想小前提3——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如何依据设问进行判定一道试题究竟采用什么思维方法,要进行具体分析。一•般地说,可以从设问中体会和揣摩命题意图。在每一道试题的设问屮,总有一些关键词是用来指示解题思维方法的。比如,“说明”“反映”等指向的方法,可以是分析,也可以是概括,还可以是归纳和演绎。“如何体现”“怎样体现”、“如何做到”“怎样做到”等提示语,在多数情况下指向的是演绎思维方法。关于演绎方法的几点说明给我们的启示——无论是平时教学,还是复习备考,都耍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比较、判断、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归纳、演绎、辩证等思维方法,培养科学的思维品质。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当前的学习与生活,而口会让学生终身受益。2•重点提升综合运用能力(1).综合运用能力,仍然是考查的重点能力立意是近年文综高考试题的突出特色和主导方向。所谓能力立意,就是在命题屮把考查的看眼点放在能力上。对能力的考查,概括地说,就是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命题发展的基本思路:以知识立意为主——知识能力并重——以能力立意为主——以问题立意为主能力立意是近年文综高考试题的突出特色和主导方向。所谓能力立意,就是在命题中把考查的着眼点放在能力上。对能力的考查,概括地说,就是对考牛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以能丿J立意的试题,一般具冇下列基本特点: ①以实际问题立意,设置问题新情景;②根据实际问题需要,确定考查的知识;③突出考査主干(核心)知识;④提问内容是对实际问题的认识;⑤要求运用冇关知识结介背最材料进行重新整介,形成对问题的全新阐释;⑥答案编制和论证探究要求体现思维过程。高考大纲对文综能力测试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能力目标,并明确了具体的目标要求,这些目标与要求都必然在试题屮得到反映。毫无疑问,识记能力、理解能力、计算能力、读图能力、判断能力、辨析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抽彖能力、概括能力、归纳能力、演绎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表达能力、评价能力等都基木上包含在上述四个能力Id标与要求之屮。因此,各种貝体的能力也必然在试题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在这套试卷中,可以说没有一道选择题只是单纯考查识记能力的试题。比如2014年全国卷II第14题,既考杳读图能力、理解能力,又考杏比较判断能力。其他各道选择题的题肢表述的都具有灵活性,有的题考杳多个知识点,且比较巧妙。这就要求考生具有检索和选用“知识库”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比较、鉴別、分析、理解和判断。可见,都具有一定综合性。非选择题共5问,要么选用的知识点具有开放性,耍么联系背景材料的分析具有探究性,要么采用的分析思路具有灵活性。从而提高了试题的综合性和难度。总Z,试题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也体现了高考的选拔性特点。(2)选择题解答中的综合运用选择题的解答,突出考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综合运用理解、比较、辨别、判断、迁移等能力。其基本方法归结为三种。直选法:根据识记内容直接选出答案。主要用于考查在理解基础上识记为主的能力。排除法:就是排除不符题意的选项。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排谋法(反向选择题则反向排除);二是排界法。后者难度大一些。比较分析法:对于选项干扰性佼强,难度较大的选择题,通过比较分析,进行鉴别、筛选。(3)非选择题解答中的综合运用①如何审题?第一,审设问。主要是弄清命题意图,才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审设问时,主要有四点:一是考查什么知识;二是考査什么思维方法;三是解答耍求说明;四是问题的附加条件是什么。(此外还耍审注样、图例说明、赋分等)第二,审材料。一是根据设问提示的知识角度,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二是分析这些有效信息体现的相关知识和原理,以调动和运用知识。②如何作答?在编制主观题答案吋,要运用审题选定的知识或原理,对提供的背景材料进行必要的分析、弓I伸和提炼,采用审题认定的思维方法和垄本思路,编制出“观点正确、要点分明、层次清楚、表述准确、符合逻辑”的答案。(4)主观题答案的内容构成(要点來源)①高考主观题实例分析2013全国卷I第39题(2):《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冇利于认识的发展”。(12分) 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由此产生争论是正常现象。(考点知识与材料分析结合)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课o(考点知识与材料分析结合)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讨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补翹,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考点知识少背景材料分析与引伸)②主观题答案耍点的主要构成从高考题例分析中不难看出,提供的参考答案的要点,其要点内容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A.结合背景材料分析,点明所体现的教材相关原理或观点的主干知识,形成要点内容。B.从背景材料本身的分析与概括中,提炼出要点内容。C.从与材料密切相关的大政方针及重大举措中,拓展或引伸性地概括出要点內容。显然,有部分要点是开放的,超越了教材。可见,过去常说的“题在书外,理在书屮”,如今就不那么灵了。(5)如何提升综合运用能力在综合运用时,要打开思路,灵活运用,不拘泥于教材;要有开放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特别是在第二伦复习备考屮,可以选择一些重人热点专题,以专题形式为依托把札I关知识串联起来,对各学科相关知识进行匝新整合,既注重微观切入与宏观整合相统一,乂做到主干知识渗透少思维方法运用相结合,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让学生习惯于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把握知识、思考和认识问题,切实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