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药物分析(药物分析III)教案

体内药物分析(药物分析III)教案

ID:42140159

大小:18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8

体内药物分析(药物分析III)教案_第1页
体内药物分析(药物分析III)教案_第2页
体内药物分析(药物分析III)教案_第3页
体内药物分析(药物分析III)教案_第4页
体内药物分析(药物分析III)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体内药物分析(药物分析III)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体内药物分析(药物分析III)教案课程名称体内药物分析授课方式理论课课程性质指定选修课授课时数20学时授课对彖2000级药学专业第四学年7学期制订H期2003.8课次授课内容教材与参考书目第一次课(2学时)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体内药物分析的性质、意义、对彖和任务一、体内药物分析的性质与意义体内药物分析是药物分析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生物机体屮药物及其代谢物和内源性物质的质与量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学。着重介绍木学科在临床药学研究中的意义。二、体内药物分析的对彖和任务血液是体内药物分析的主要对象。除血液外,尚有丿求液、唾液、毛发和脏器等较为常用的住物体液和

2、组织。体内药物分析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分析方法学研究,探讨各种方法应用于体内药物分析中的规律性问题。并简要介绍体内药物分析在药物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方面的任务。第二节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与要求探讨生物样品的特点及分析目的与分析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简耍介绍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第三节体内药•物分析的发展概况及学科热点简要介绍国内外体内药物分析这一交叉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发展概况,以及当前木学科的热点问题。第一章体内药物分析相关的基础知识第一•节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吸收主要回顾药物的胃肠道吸收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药物的其他途径吸收过程不作具体介绍。二、药物

3、的分布主要介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过程与其自身的结构和性质Z间的关系;血流量与膜通透性、药物少血浆蛋A的结合等对药物分布的影响。三、药物的生物转化探讨约物代谢的反应类型及过程、药物代谢产物的药理活性,以及影响药物代谢的主要因素。四、药物的排泄主要介绍药物的肾排泄、胆汁排泄过程及其影响因索;对其他排泄途径不作具休介绍。教材:李好枝主编《体内药物分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主要参考书及期刊:陆明廉主编《血药浓度测定与临床应用》曾经泽主编《生物-药物分析》李发美主编《医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SadeeW,etal.DrugLevelMonitoringCha

4、rmerlainG.Analysisofdruginbiologicalfluids药物分析杂志药学学报中国医院药学杂志JournalofChromatogrBClinicalChemistryAnalyticalBiochemistry本早参考书:吴如金主编.《体内药物分析》王丽.介绍美国一个独特的TDM模式.中国药学杂志,1993,28(8):505陈刚.近五年來TDM的进展.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1,11(3):127课程名称体内药物分析授课方式理论课课程性质指定选修课授课时数20学时授课对象2000级约学专业第四学年7学期制订日期200

5、3.8课次授课内容教材与参考书S第二次课(2学时)第一章体内药物分析相关的基础知识第二节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血药浓度的变化与药理作用“量”的变化Z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木节从药物临床效应的个体基异性、游离药物浓度与药效关系、活性代谢物与药效的关系、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等四方面简要介绍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第三节血药浓度与合理用药大多数药物的药理作用是体内药物与特界性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血药浓度可间接反映药物在受体部位的浓度,成为研究药物体内过程及其作用规律的重要参数。本节根据血药浓度及商理效应的影响因素探讨血药浓度与临床合理用约

6、的关系,并给出与血药浓度密切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1.药-II寸ill]线(DrugConcentration-TimeCurve)2.药■时曲线下面积(AUC)3.峰值血药浓度(Cmax)4.达峰浓度(Tmax)5.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iy)6.表现分布容积(Vd)7.半衰期(t1/2)8.稳态血药浓度(Css)第四节治疗药物监测从以下四方而简要介绍治疗药物监测的意义、原则及其发展概况:治疗药物监测与临床给药方案个体化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原则监测的药物种类治疗药物监测的发展与展望第五节血药浓度测定种类游离型和结合型药物总浓度的

7、测定游离型药物浓度的测定药物活性代谢物的测定对映体药物的测定内源性活性化合物的测定本章主要参考书:1•MalcolmRowland,etal.著.彭彬主译《临床药动学》2.徐叔云主编《临床药理学》(第二版)3.曾经泽主编《生物药物分析》(第二版)4.吴莱文主编《治疗药物监测》5.凌树森主编《治疗药物监测新理论与新方法》6.MclandcrA.Influenceoffoodonthebioavailabilityofdrugs・ClinicalPharmacokinetics.1978,3:3377.TamYK.Individualvariati

8、oninfirst-passmetabolism.ClinicalPharmacokinetics.1993,25(4):300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