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误用现象剖析

成语误用现象剖析

ID:42528999

大小:4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6

成语误用现象剖析_第1页
成语误用现象剖析_第2页
成语误用现象剖析_第3页
成语误用现象剖析_第4页
成语误用现象剖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成语误用现象剖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成语误用现象剖析时间:2012-09-2609:48:00作者:赵丕杰来源:青年记者•赵丕杰成语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直沿用下來的意义完整、形式简洁、结构定型、表现力强的固定词组。在语言表达屮适度地、正确地使川成语,可以使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其至可以起到曲龙点睛、事半功倍的作用。正如吕叔湘先生在为一木成语词典的题词中所说,“成语Z妙,在于运用”。而正确运用成语的前提是全面正确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否则很容易弄巧成拙,南辕北辙。冃前误用成语的现彖相当严重,误川的例了在媒体中屡见不鲜,令人忧虑。为了纯洁祖国的语言,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有必要对成语课用的情况作一番考察和辨析。成

2、语谋用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血:(一)没有全面、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不能全而、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是成语误用的最主耍的原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悄况:1.以今禅古绝大多数成语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其中保留了不少古代汉语的词义,是我们理解这些成语的难点,稍不注意就会产生误解。例如“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好,別人不能再添加一句话,现多指一言不发。“赞”是参与、加入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赞”的常用义是称赞,因此这条成语很容易被误解为没有一句称赞的话。2008年2月14日《南方都市报》有一句话:“对于甘地在民族解放运动屮提侣的手纺手织,泰戈尔不仅不赞一词,而且苛评有加。”既然“苛评有加”,肯定不

3、是一言不发,怎么能说“不赞一词”呢?再如“不足为训”的意思是不值得作为典范或准则。“训”是典范、准则的意思。这个意义现在已不常见,很容易把这条成语误解为不足以成为教训。又如“差强人意”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cha)"是大休、稍微的意思。这个意义在现代汉语屮只保留在“差强人意”、“差可告慰”等少数词语中,很多人把它同当欠缺、不好讲的“差(cha)"混为一谈,从而把这条成语误解为不能令人满意。对于诸如此类的成语,切不可以今释古,否则必然造成误用。2.没有抓住关键词的含义许多成语中往往只有一个词不容易理解,弄不清这个关键词的含义,就会把整个成语的意思搞错。例如“罪不容诛”是说即使处死

4、也不足以原谅他,也不能抵偿他的罪过。“容”是宽容、原谅的意思。有人误解为“容许”,从而把这条成语误解为所犯罪行还不容许处死,即还没到非死不可的地步,与原意大相径庭。再如“不名一钱”的意思是连一文钱都没冇,形容穷到极点。“名”是“占有”的意思。有人没有弄懂这个关键词,把它同“不值一钱”混为一谈。乂如有人不懂得“充耳不闻”的“充”是“塞”的意思,“充耳”就是堵住耳朵,误解为充满耳朵。声音充满耳朵却听不见,那就不是故意不听,而是耳朵有毛病了。此外,像把“蹉跑岁月”屮的“蹉跑”(虚度光阴)谋解为“苦难”,把“灯火阑珊”屮的“阑珊”(暗淡、零落)误解为“辉煌”……都会造成误用。还有一些成语本不难理解

5、,但是其中有一个词具有关键作用,抓不住这个关键词,也不能准确理解和运用这条成语。例如理解“感同身受”的关键在“同”。既然说“同”身受,显然就是没有“身受”,因此凡属亲身感受,都不能说“感同身受”。再如理解“身临其境”的关键在“身”。只冇亲身到了那个境地,才能说“身临英境”,说看看电视、图片Z类,足不出户就可以身临其境,显然是错谋的。又如理解“栩栩如生”的关键在“如生”,没有生命的东西只能说塑造得像真的-•样,绝不能说像活的一样。1.断章取义成语是由几个词构成的固定词纟R,它是通过報体来表示一定意义的,因此必须全面掌握成语的含义,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只能造成误解和误用。例如“风雨如晦”是说风雨

6、交加,天色昏暗,如同黑夜,比喻社会黑暗,环境险恶。有人只见“风雨”,不见“如晦”,把它同比喻经历了重重闲难和曲折,适用于任何时代的“风风雨雨”混为一谈。再如“人满为患”是说人多得超过容纳的限度以致造成麻烦、困难,其至灾难。有人只见“人满”,不见“为患”,只要人多(例如剧场座无虚席、商店顾客盈门)就说“人满为忠”。又如“义无反顾”只能用于为止义事业而勇往直前、百折不回,冇人只见“无反顾”,丢掉了“义”,把死心塌地干坏事也说成“义无反顾”。“不寒而栗”是说不寒冷却发抖,形容非常恐惧。有人只见“寒而栗”,丢掉了“不”,把因为寒冷而发抖也说成“不寒而栗”。此外,像“首当其冲”只取一个“首”,“过犹

7、不及”只取一个“过”,“投鼠忌器”只取一个“忌”,“炙手可热”只取一个“热”,“洛阳纸贵”只取一个“贵”,而置其余于不顾,如此断章取义必然造成误用。4.望文生义许多成语是在特定的语境屮形成的,有些来源于历史故事、神话寓言或古代诗文,有些具有深层的含义,如果仅从字面上去附会,就要犯塑文牛义的错误。例如“目无全牛”源于庖丁解牛的故事,形容技艺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有人从字而上附会为只见局部不见整体,把它同"支离破碎”、“以偏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