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模糊推理的研究

关于模糊推理的研究

ID:42809428

大小:117.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9-21

关于模糊推理的研究_第1页
关于模糊推理的研究_第2页
关于模糊推理的研究_第3页
关于模糊推理的研究_第4页
关于模糊推理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模糊推理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模糊推理的研究新疆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2008届信息与计算科学毕业论文摘要:精确性的另一半是模糊性。传统逻辑的内容和特点。模糊逻辑是传统逻辑的推广。模糊逻辑的内容和特点。模糊推理的基本内容关键词:模糊性;集合;命题;连接词;语言变量;隶属函数新疆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2008届信息与计算科学毕业论文1,序言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一粒子肯定不叫一堆,两粒也不是,三粒也不是,000000,另一方面,所冇人都同意,一亿粒种肯定叫堆。那么,适当的界限在哪里?我们能不能说,123585粒种不叫堆而123586粒就构成一堆?”确

2、实,“一粒”和“一堆”是区别的两个概念。但是,它们的区别是逐渐的,而不是突变的。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界限。换句话说,“一堆”这个概念带有某程度的模糊性。类类似的概念,如年老,高个子,很大,很小,聪明,价廉物美等。不胜枚举。精确和模糊是一对矛盾,根据不同情况有时耍求景精确,有时耍求模糊。比如打仗,指挥员下达命令时一定要求精确。女Lh“xx发起总攻”这就乱套了。一定要精确“x月x日清晨六时正发起总攻”。如果事事要求精确,人们简直没办法顺利地交流思想一一两人见面问“你好吗,最近情况还好吧?”可是,什么叫“好”,又有谁能给“好”

3、下个精确的定义?2,精确和模糊概念显然,物体的大小,取决于它的长度,体积和重量。大小虽是模糊概念,但长度,体积,重量等在理论上都可以是精确的。然而,人们在实际判断物体大小时,通常并不需要测定这些精确值。同样,模糊的“堆”的概念是建立在精确的“粒”的基础上,而人们在眼前的东西叫不叫“堆”时,从来不用去数“粒”。有时人们把模糊性看成一种物理现象,近的东西看得清,远的东西看不清,一般地说,越远越模糊。但是也有例外情况:站在海边,海岸线是模糊的。从高空向下眺望,海岸线却是十分清晰。太高了,又模糊。精确与模糊,有本质区别,但又内在联

4、系,两者相互矛盾,相互依存可相互转化。所以,精确性的另一半是模糊。然而,习惯上是,精确是被科学特别是数学所特别推崇的。3,集合-2-新疆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2008届信息与计算科学毕业论文对模糊性的讨论,需要用到一些数学工具。集合是现代数学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一般地说,我们把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的总体叫做集合。通常大写拉丁字AbC,D??・表示;构成集合的事物叫做元素,通常用小写字母a,b,c,d??表示。可以证明,对任意集合,A,B?U(全集),有1)幕等律:AUA=A,AAA=A2)交换律:AUB=BUA;AAB=BnA3

5、)结合律:(AUB)UC=AU(BUC);(AAB)QC二AQ(BQC)4)分配律:AH(BUC)=(AAB)U(AQC);AU(BQC)=(AUB)n(Auc)5)德。摩根律:(A?B)=AQB;(A?B)=AUB6)双否定律:A=A7)两极律:UUA=U,①UA二A,UQA,,①QA二①8)排中律(补余律):AUA=U,AQA二①4,命题和逻辑集合和逻辑有着密切关系•在某中意义上说,模糊集合的提出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弥补经典逻辑的缺陷•因此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集合的概念,现在介绍数理逻辑的基本知识:通常把可以明确判断真,假的语

6、句成为命题;命题的真值为b假值为0;连接原始命题以构成复合命题的词称为连接词•基本连接词有5个•它们是:“与”,用符号人表示;“或”,用符号/表示;“非”用符号表示;“蕴涵”,用符号一表示;“等价”,用符号?表示.利用这五个连接词可以构成下列符合命题:・3・新疆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2008届信息与计算科学毕业论文1.PAQ,读作P与Q表示P,Q的合収•当且仅当P,Q两个命题都真时,PAQ才为真,即PAQ=min(P/Q)2.PVQ,读作P或q表示p,Q的析取.当且仅当p,Q两个命题中至少有一个为真时,PVQ才为真•即PV

7、Q=max(P/Q)3.P读作非P,表示P的否定•当且仅当P假时,P才为真•即P=l-P4.P->Q,读作P蕴涵Q表示若P,则Q.当P,Q两个命题都真时,P-Q才为真;当P真而Q假时,P-Q为假;当P假时,不论Q是真还是假,P-Q都为真.即P—Q=min(l,l+Q-P)5.P~~*Q,读作P等价Q,表示P真当一且仅当Q真•当P’Q两个命题都真或假时,P-fQ为真,否则为假.P-fQ二1・

8、P・Q

9、一个复合命题真假值是由构成它的若干原始命题的真假值所确定的.表(1)表(2)表(1)和表⑵是复合命题的真假值5个连接词连续使用

10、时,其有限连接次序如下:利用表⑴和⑵,容易验证下列性质:1・幕等律PVP=P,PAP=P,P—P=1,P"--P=l;2•交换律PVQ=QVP,PAQ=QAP/P^->Q=Q-->P;3•结合律(PVQ)VR=PV(QVR),(PAQ)AR=PA(QAR),(P—fQ)<-->R=P<-->(Qjf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