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和对策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和对策

ID:42982523

大小:1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3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和对策_第1页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和对策_第2页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和对策_第3页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和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和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和对策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世界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就业问题成了当今社会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持续攀升,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因此,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值得社会关注并且亟待解决。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对策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067-01一、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1.用人单位的观念的偏差影响女大学生就业。许多用人单位认为女大学生毕业不久即面临结婚、生育和哺乳等一系列问题,生育和抚养孩子要消耗女性大量时间和精力,在此期间女性

2、的工作精力就有所下降。女性的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还不够完善,女职工生育期的工资、资金全部要由用人单位承担,而且生育会直接影响工作的时间和精力,这将直接影响到用人单位的经济效益。从短期经济利益角度看,某些用人单位拒绝接受女性。2•高校部分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轨,增加了女大学生就业难度。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而企业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变化速度与高校专业培养人才有差距,以前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现在变成了滞销专业,在大学生就业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十分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快速变化的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

3、。从源头上讲,这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3•择业能力的有限,限制着女大学生就业。个人的工作能力、人生观、价值观等对于成功就业具有直接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素质。这里所指的人际交往是指一定语言、交际、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道德修养的培养,但是有的女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只注重对专业知识学习,忽视了人际交往的素质的培养,有的所学专业并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致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出现。二、高校方面要着力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1.完善法律体系,为女大学生提供就业的法律

4、保障。中国虽然已有这方面的现有法规,但可操作性不强。例如《妇女权益保障法》第22条第1款规定“各单位在录用职工时,除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但无法在现实操作中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为此,应制定出台详细的细则,对妇女权益的方方面面进行规定,切实加强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政府应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通过制定保障女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法律,以法律手段规定各行业或企业接受女大学生就业的比例,将减轻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局面。2•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拓宽就业领域。充分考虑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引导,提供

5、一定量的适合女大学生的岗位,唤起全社会对于女大学生就业的保护与关注。在全国行政管理的层面上建立起保护女性平等就业的劳动管理机制,取消对女性的显性或隐形限制,拓宽女性的就业领域。3•女大学生完善自身素质。女大学生在择业中面对自身的各种冲击,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培养女性人才的专业素养,而且要加强女性人才的职业技能的学习。不仅要这样,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不仅具有足够的文化素养、专业基础,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就职的层次和待遇等问题才有可能得到改善。在心理上要足够的自信,要敢于竞争,克服自卑、怯懦等心理障碍,保持良好择业心态。面对严峻的现实,提高自己

6、的就业能力,不断在择业过程中找准定位。建立女性主体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竞争力,有意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参考文献:[1]张素玲•文化、性别与教育:1900—1930年代的中国女大学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李小江.女性性别的学术问题[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3]《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K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责任编辑陈丽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