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 《绪论》

中医诊断学 《绪论》

ID:43204397

大小:1.28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9-10-02

中医诊断学 《绪论》_第1页
中医诊断学 《绪论》_第2页
中医诊断学 《绪论》_第3页
中医诊断学 《绪论》_第4页
中医诊断学 《绪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诊断学 《绪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薛霁——王萍13075324867中医诊断学E-mail:qianqianwuwa@sina.comTel:13075324867QQ:3295721王萍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中医“诊断”、“诊法”、“诊病”、“辨证”、“病案”、“证”、“病”、“症”等概念的含义。2、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3、了解中医诊断的发展简史。诊—诊察了解;诊察病情断—分析判断;判断疾病、辨别证候含义: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一、中医诊断学含义、性质及地位性质:基础理论性课程。地位:是中医学专业

2、的基础,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一)诊法(二)辨证(三)诊病(四)病案诊断记录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一)诊法“四诊”主要内容:望:指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及排出物等以断病。闻:包括听病人的语言、呼吸、等声音,嗅病人发出的异常气味等以断病。听觉、嗅觉问:询问病人的有关病情资料,如病史、自觉症状等以断病。切:指通过切脉和触按病人有关部位以断病。(二)辨病(诊病)“病”:《说文解字》:“疾,病也”。“病,疾加也”;与“健康”相对而言(WHO“健康”定义:不仅没有疾病,而且心理、社会上的完满状态。);“疾病”的概念: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产生的正

3、邪相争,阴阳失调、气机不利的病理表现。“辨病”:对临床资料分析、综合,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概括与抽象,判断病种、概括病名的过程。——是内科学的主要任务。值得提及的是:中医命名病名的方式具多样性:(1)以病印象的,如感冒、疟疾;(2)以主症命名的,如咳嗽病、呕吐病等(3)以病因命名的,如风湿病、食积病(4)按主要体征命名的,如黄疸病、水肿病等……具体的待十二章讲述。(三)  辨  证证的概念(中医学特有):约定:阶段性对病因、病性、病位、病势的病理概括反映疾病当前本质。辨证:对“证”的概括与判断,——是指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

4、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病因、病性及邪正盛衰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的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辨证时应注意弄清证名、证候等“证”的概念证名——为证的代名词,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本质的概括。如脾肾阳虚证等。证候——为证所表现的有内在联系的症状、体征,即证的外候。如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脉浮等。关系证候:证之外候—“症”(症状与体征)。症的意义——症状是疾病的反映的现象,是判断病种、辨别症候的主要依据。“症状”与“体征”的含义与关系:1.症状——病人自觉的不适、痛苦,如头痛、耳鸣等。2.体征——检查而发现的病情征象,如面白、脉浮等。以上两者可统称症状,或简称“症”。(

5、四) 病  案又称:医案、医籍、诊籍、病历等;是临床诊疗的书面记录;意义:古医籍、医案是重要的学习资料;病历、大病历的书写是必备的临床基本技能;是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的重要资料;是医疗纠纷的重要司法依据。主要内容在中医诊断学下篇介绍,书写的技能与技巧将在临床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思考讨论?病、证、症的含义和关系?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与抽象,是各种疾病代名词。证:是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本质的概括与抽象,为证的代名词。症:即证候,为证所表现的有内在联系的症状、体征,即证的外候。——症是疾病的反映的现象,是判断病种、辨别症候的主要依据。三、中医

6、诊断的基本原理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相互联系的认识之上的。是一个逆向推理的思维过程,主要是从病体的外在表现或整体的反映来把握疾病的内在实质。因而提出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和“以常达变”的具体方法。(一)司外揣内——司,察也;揣,推测也。司外揣内,即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病理表现(症状、体征等),可以推测其内(脏腑)变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心血虚、肝血虚?面部、口唇、爪甲等可见淡白无华值得提及的,司外揣内的诊断学思想,与近代控制论的“黑箱”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二)见微知著——即通过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貌情况。例如:面部色诊分候独聚“寸口

7、”可诊全身之疾;耳诊、舌诊、目诊等——均体现了中医学见微知著的诊断学思想值得提及的是,中医学含有当代“生物全息”的思想,故提出了局部为脏腑的“缩影”。(三)以常衡变——指通过观察比较,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过、不及的异常变化,从而认识事物的性质及变动的程度。比较是理解现象的钥匙,是确定两个以上的对象之间差异点和共同点,把握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方法。思考讨论?比较的对象是谁?怎样比较?四、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中医诊断主要是靠直观观察和逻辑思维进行复杂的认识过程,因此,欲从错综复杂的病情变化中,抓住疾病的本质,对病证作出正确判断,除了应熟悉中医学的理论与知识外,还需

8、要用辨证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