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

等比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

ID:43281090

大小:9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9

等比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_第1页
等比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_第2页
等比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_第3页
等比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_第4页
等比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等比数列前n项和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说课题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藁城市职教中心于志芬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是中职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等等,而且公式推导过程中所渗透的类比、化归、分类讨论、整体变换和方程等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素养.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⑴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⑵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应用;教学难点: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结合本课特点

2、,依据新课标中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加强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的培养。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从探索中发现和感受数学中的美。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职业高中的学生,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初步形成,但由于年龄和基础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敏捷,却缺乏冷静思考,因此,出现答案片面、不严谨.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程

3、度挖掘学生的潜能并拓展学生的知识。三、教法与学法在教学中,我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把整个课堂分为呈现问题、探索规律、总结规律、应用规律四个阶段.5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地反映了教学内容,使学生思维活动得以充分展开,从而优化了教学过程,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小组合作法、讨论法、观察法、分析法、探究式学习法、自主性学习法、反馈练习法。四教学过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设计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地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

4、的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故事)“一个穷人到富人那里去借钱,原以为富人不愿意,哪知富人一口答应了下来,但提出了如下条件:在30天中,富人第一天借给穷人1万元,第二天借给穷人2万元,以后每天所借的钱数都比上一天多1万;但借钱第一天,穷人还1分钱,第二天还2分钱,以后每天所还的钱数都是上一天的两倍,30天后互不相欠.穷人听后觉得挺划算,本想定下来,但又想到此富人是吝啬出了名的,怕上当受骗,所以很为难。”请在座的同学思考讨论一下,穷人能否向富人借钱?【设计意图:设计这个情境目的是在引入课题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故事内容紧扣本节课的主题与重点.】通过讨论,

5、学生容易知道穷人接到的钱为=(万元),而穷人要还的钱,学生能列出式子,但计算出结果有困难【设计意图:形成繁难的情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迫使学生急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2.师生互动,探究问题在肯定他们的思路后,我接着问:1,2,22,…,229是什么数列?有何特征?应归结为什么数学问题呢?探讨1:同学们,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和式有什么特征?(学生会发现,后一项都是前一项的2倍)探讨2:如果我们把每一项都乘以2,就变成了它的后一项,那么我们若在此等式两边同时乘以2,得到另一式:[[利用投影展示]5比较(1)(2)两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经过比较发现:(1)

6、、(2)两式有许多相同的项)此时我问:将两式相减,相同的项就消去了,得到什么呢?。(学生会发现:)【设计意图:层层深入,剖析了错位相减法中减的妙用,使学生容易接受为什么要错位相减,经过繁难的计算之苦后,突然发现上述解法,也让学生感受到这种方法的神奇】这时,老师向同学们介绍错位相减法,并提出问题:同学们反思一下我们错位相减法求此题的过程,为什么(1)式两边要同乘以2呢?【设计意图:让学生对错位相减法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也为探究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做好铺垫】3.类比联想,解决问题这时我再顺势引导学生将结论一般化,设等比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比为q,则它的前n项和sn怎样求?这

7、里,让学生自主完成,并指定一名学生板书,然后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步步深入,自己探究公式,从而体验到学习的愉快和成就感】.在学生推导完成后,我再问:由对不对?这里的q能不能等于1?等比数列中的公比能不能为1?q=1时是什么数列?此时sn=?(这里引导学生对q进行分类讨论,得出公式,同时为后面的例题教学打下基础.)再次追问: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qn-1,如何把sn用a1、an、q表示出来?(引导学生得出公式的另一形式)【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