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考试复习资料2讲文献体制

文献学考试复习资料2讲文献体制

ID:43517211

大小:4.02 MB

页数:130页

时间:2019-10-09

文献学考试复习资料2讲文献体制_第1页
文献学考试复习资料2讲文献体制_第2页
文献学考试复习资料2讲文献体制_第3页
文献学考试复习资料2讲文献体制_第4页
文献学考试复习资料2讲文献体制_第5页
文献学考试复习资料2讲文献体制_第6页
文献学考试复习资料2讲文献体制_第7页
文献学考试复习资料2讲文献体制_第8页
文献学考试复习资料2讲文献体制_第9页
文献学考试复习资料2讲文献体制_第10页
资源描述:

《文献学考试复习资料2讲文献体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讲文献的载体及其类型本讲的重点与难点1、了解文献的外在形态:甲骨、金石、简帛、纸介质、电子文献2、中国文学文献的类型:总集、别集、单篇文献、丛书162任何由书面语言所形成的文献必须依赖一定的物质材料才能被记载下来,记载文献的物质材料就叫做文献的载体。从我国古典文献发展的历史来看,先后出现的载体形式有:甲骨、金石、竹木、缣帛、纸张、电子等。这些文献的载体形式各具特色,它们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为保存和传播中国文化发挥了不同的历史作用。163一、文献载体的形式1、甲骨文所谓甲骨,是龟甲和兽骨的合称。具体地说,甲,指龟甲的腹板;

2、骨,主要指牛的肩胛骨或腹骨,也有猪和羊的肩胛骨。迄今为止,人们见到的最早的古代文献就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人称甲骨文。164甲骨文献的内容为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记录以及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故又称“卜辞”。因其最初出土于殷墟(今河南安阳县西北小屯村),故又称“殷墟书契”、“殷墟卜辞”。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金石收藏家王懿荣偶然发现,收藏了甲骨1000多片。165龟板:166甲骨文例:167他去世后,这些甲骨为《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字铁云,1857—1909)所得。刘氏又继续收集,约得5000片。光绪二十九年(19

3、03),他选择其中部分字迹完好者拓印出版,题为《铁云藏龟》,这是我国著录甲骨文的第一部书。此后,罗振玉、王国维等又继续察访,编印了《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殷墟书契前编》、《后编》、《续编》等书。168从1928年到1937年,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用现代考古学方法进行了十多次发掘,相继编印出版了《殷墟文字甲编》、《殷墟文字乙编》。1959年,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综合各家之书,编了一部大型的甲骨文献图书《甲骨文合集》,共13册,由中华书局于1978年至1982年全部出齐。169该书采取比较科学的先分期后分类的

4、方法,经过去伪存真、校对重出、修复缀合等一系列认真细致的整理工作,选存文句完整或比较完整,以及文句虽有残缺但内容较为少见的甲骨41956片,为人们研究甲骨文提供了可靠的文献依据。《甲骨文合集》将甲骨文分成4大类,22小类:四大类是:一、阶级和国家;二、社会生产;三、科学文化;四、其他。1610二十二小类是:一、奴隶和平民;二、奴隶主和贵族;三、官吏;四、军队,刑罚,监狱;五、战争;六、方域;七、贡纳;八、农业;九、渔猎,畜牧;十、手工业;十一、商业,交通;十二、天文,历法;十三、气象;十四、建筑;十五、疾病;十六、生育;

5、十七、鬼神崇拜;十八、祭祀;十九、吉凶梦幻;二十、卜法;二十一、文字;二十二、其他。1611除了殷商时的甲骨文外,周代的甲骨文在20世纪时也有发现。1977年在陕西歧山周原遗址出土了1900多件甲骨,其中有文字的约有300多片。据不完全的统计,国内外现存甲骨(含拓片)约14—15万片,其中单字约4500个,有不到一半的字被识读,有一些字的释读,学者们有分歧,有大量的字目前还难以认识。1612甲骨文对于研究殷周时代的历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王国维用卜辞考证殷王室世系、名号以及殷周的制度、文化,其代表作《殷卜辞中所见

6、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殷周制度论》等文,在学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郭沫若用卜辞研究中国古代社会,代表了“新史学”的一种方向。16132、金石金,指青铜器。铜和铝的合金构成青铜,因为加了锡的成分,铸造出来的器物呈青灰色,所以称为青铜器。铸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考古发现证明,我国早在殷商时就能熟练地应用青铜器的冶炼和铸造技术。青铜器主要为统治者和贵族的生活器具,如酒器、饮器、食器、乐器等。这些器具如果用作礼器,则被称为“吉金”。1614上古三代时,钟、鼎为最重之器,金文所铸刻的器具以

7、钟鼎居多,故后世又称金文为“钟鼎文”。西周是钟鼎文最为盛行的时代。周代贵族为了记录他们认为重要的事件,如歌功颂德,财产分配,疆界纠纷,命令告示等,就选择一些既贵重又可长久保存的青铜器,在上面铸刻铭文,因此,金文又称为“铭文”、“铭辞”。1615周铭辞结尾常有“子子孙孙永宝用”的话,这当然是指所铭的器物,希望它承垂后世,但同时也意味着这铭辞是为器物的永垂后世而作。在后一意义上,铭辞被赋予了有意识地进行历史记载的性质,这就比甲骨文前进了一大步。一般说来,商代的铭文字数少,常见的只有几个字,而周代铭文的字数则有大幅度增加,其文

8、献性质也得到加强。1616陕西郿县出土大盂鼎,铭文291字,周康王谕诫盂的文字,谈周之所以兴和殷之所以亡,皆以酒,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意味。1617现存一万多件有铭文的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首推毛公鼎,共497字,所记载的内容与《尚书·文侯之命》相近。原件在台湾故宫博物院。1618毛公鼎内侧铭文1619毛公鼎内侧铭文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