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献学考试复习资料-个人版

中医文献学考试复习资料-个人版

ID:8251045

大小:12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3-13

中医文献学考试复习资料-个人版_第1页
中医文献学考试复习资料-个人版_第2页
中医文献学考试复习资料-个人版_第3页
中医文献学考试复习资料-个人版_第4页
中医文献学考试复习资料-个人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文献学考试复习资料-个人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文献学》期末考试资料中医文献学概论一、文献的概念:1.最早是指文章典籍及博学的贤人(言论)→《论语·八佾》记载了孔子的话:“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文:典籍也,献:贤也。[朱熹注]2.元朝开始转变为文章典籍→马端临,《文献通考》:“凡叙事,谓之文;凡论事,谓之献。”3.权威的定义(国家标准局)→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4.文献含有的三大元素:知识、载体、记录手段。二、中医文献1.概念:知识范畴属于中医学领域的文献。2.类别:1)抄刻文献: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写本、抄本等2)印刷文献:唐

2、以后雕版、活字印刷的线装书籍。三、中医文献学1.概念:中医文献学是探究中医文献的学术源流,探究整理、研究、利用中医文献的方法及其理论的一门学问(新)。中医文献学是研究中医文献的学术源流,讨论整理和利用中医文献的方法及其理论的一门学问。(旧)2.研究对象和内容:以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和训诂学为主要手段。以中医古典文献为主要对象兼及现代中医文献。︱殷商——1840年(观点一)︱1911年(观点二,普遍观点)↓1919年(观点三)以殷商为上限,以1911年为下限,期间所有中医文献。3.中医古典文献的数量薛清录,《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1980年前中医药图书达1212

3、4种古典文献→一万种4.研究的方式:1)善本影印善本:文物、艺术、学术价值较高,雕刻、印刷质量较好的版本。2)标点、校勘、注释本3)类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以便于应用的工具书。4)丛书:编集各种单独著作而冠以总名。历代中医文献概况(重点,问答题)一、先秦至两汉1.先秦时期的医学典籍已经具有相当的繁荣程度1973年,马王堆三号汉墓,15种古医籍(医学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却谷食气》《导引图》《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十问》《天下至道谈》

4、《合阴阳方》《杂禁方》2.首次由政府组织进行了大规模的医籍整理汉成帝命侍医李柱国校方技3.四大经典的问世标志着理论体系的完善二、晋唐时期1.医学分科逐渐向基础理论和各科临床拓展1)基础理论华佗《中藏经》,王叔和《脉经》,巢元方《诸病源候论》2)各科临床针灸《针灸甲乙经》,外科:龚庆轩《刘涓子鬼遗方》,儿科《颅囟经》,妇科:昝殷《产宝》,伤科: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2.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搜集整理经验方书的高潮11)官方:隋文帝敕撰的《四海类聚方》2600卷;隋炀帝敕撰《四海类聚单要方》300卷2)民间: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5、《千金翼方》,唐·王焘《外台秘要》3.皇帝敕令编修了多种堪称标准典范的医书《诸病源候论》、《黄帝内经太素》、《新修本草》4.本草学得到空前的发展《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雷公炮灸论》三、两宋金元时期1.医籍的校勘整理和医书的编写蔚然成风1)朝廷组织:A、校正医书:宋仁宗嘉佑2年(1057)~宋神宗熙宁2年(1069)十部医著:《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金匮玉函经》,《脉经》《针灸甲乙经》,《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B、编写方剂类著作,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为集方剂与治疗于一身的巨作《太

6、平惠民和剂局方》为政府颁发的制剂规范。C、编写本草类著作,如《开宝本草》《嘉祐补注本草》《大观本草》《政和本草》《绍兴本草》。2)民间自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第一个注解伤寒),朱肱《南阳活人书》,苏东坡、沈括《苏沈良方》。2.问世了一批划时代的高质量的专科著作1)《小儿药证直诀》使儿科学形成系统.2)《妇人大全良方》(陈自明)使妇产科学初具规模3)《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资生经》、《十四经发挥》使针灸学始臻大备4)宋慈《洗冤集录》成为我国第一部法医学专著3.学术争鸣和金元四大家的产生成为当时医学繁荣的标志4.医学丛书的创编《万寿道藏》、《济生拔粹》四、明

7、清时期1.整理研究古典医籍成为了时尚,达到空前繁荣的程度。《内经》:53种,234卷;《难经》:15种,53卷;《伤寒论》:148种,481卷;《金匮》,16种,9卷。考据成风原因:1.科举;2.文字狱。2.《本草纲目》和《普济方》的问世成为这两大领域巅峰之作3.温病学的产生开创了医学的新领域,成为当时医学发展的标志性成就叶天士《温热论》,吴瑭《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第二章中医文献的目录第一节概述一、目录和目录学目录:著录一批相关文献,并按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揭示与报道文献的工具。目录学:研究目录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二、目录学的意义辨章学术,

8、考镜源流如:《素问》: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