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盖注射模课程设计说明书

塑料盖注射模课程设计说明书

ID:43630802

大小:673.92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10-11

塑料盖注射模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1页
塑料盖注射模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2页
塑料盖注射模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3页
塑料盖注射模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4页
塑料盖注射模课程设计说明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塑料盖注射模课程设计说明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湖南科技大学塑料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题目:塑料盖模具设计学生姓名:学院:专业及班级:学号:指导教师:2013年12月2H(一)摘要(二)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目录(三)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和初选注射机(四)注射机型号的确定(五)浇注系统的设计(六)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及计算12(七)脱模退出结构设计16(八)模架的确定18(九)排气槽的确定18(十)冷却系统的确定18(十一)导向和定位机构的设计202122(十二)心得体会(十三)参考文献一摘要在设计之前,学生已具备机械制图、公差与技术测量、机械原理及零件、模具材料及热处理、模具制造工艺、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等

2、方面必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并已经过金工实习和生产实习,做过塑料成型实验、塑料模结构拆装实验。课程设计的基木目的是:1•加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我们更熟悉书木知识,能更加熟练地运用书本知识。2•培养工程意识。通过课程设计,综合生产实际,贴近就业岗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工程的实际问题,培养工程意识,做到学以致用。3.训练基本技能。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工艺规程和工艺装备设备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初步具备设计工艺规程和工艺装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计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4.培养质量意识。技术设计是根据产品质量要求而进行的,

3、应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充分考虑生产率和经济性。通过课程设计,可强化质量意识,使学生学会协调技术性和经济性的孑盾。5•培养规范意识。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养成遵守国家标准的习惯,学会使用与设计冇关的手册、图册、标准和规范。二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2.1塑件的分析(1)外形尺寸。该塑件壁厚为3mm〜4mm,塑件外形尺寸不犬,塑件熔体流程不太长,塑件材料为热塑性塑料,流动性较好,合适于注射成型。如图2-1050卩寸图2・1塑件(2)精度等级。塑件每个尺寸的公差不一样,任务书已给定部分尺寸公差,未标注公差的尺寸取公差为MT5o(3)脱模斜度。PC的成型性能良好,成型收缩率较

4、小,选择塑件上型芯和凹模的统一脱模斜度为2。o2.2PC的性能分析(1)使用性能透光率较高,介电性能好,吸水性小,力学性能很好,抗冲击抗嫦变性能突岀,但耐濟性较差,冇一定化学稳定性,不耐碱酮、酯等。在机械上用作齿轮、凸轮、蜗轮、滑轮等,电机电了产品零件,光学零件等。(2)成型性能成型收缩率为0.5%〜0.8%,流动性较差,吸湿性强,熔融温度高,熔体黏度大,成型前原料需干燥。黏度对温度敏感,制品要进行后处理。(1)主要性能指标密度/kgdm-31.2抗拉屈服强度/MPa72比体积/dm'•kg-10.83拉伸弹性模量/MPa2.3x10"吸水率/%0.15,23

5、°C,50%,RH抗弯强度/MPa113收缩率/%0.5〜0.7冲击韧度/Kj-m255.8〜90熔点/°c225〜250硕度/HB11.4M75热变形温度/°c132〜141体积电阻系数/kv-mm'13.06x10门表2-1PC的性能指标2.3PC的注射成型过程及工艺参数(1)注射成型过程①成型前的准备对PC的色泽,粒度和均匀度等进行检验,PC成型前须进行干燥,处理温度为60-80°C,干燥时间为24h。②注射过程塑料在注射机料筒内经过加热、塑化达到流动状态后,由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的型腔成型,其过程可分为充模、压实、保压、倒流和冷却阶段。③塑件的后处理

6、退火处理的方法为红外线灯、烘箱,处理温度为130〜135°C,处理时间为lho(2)注射工艺参数①注射机:螺杆式,转速为28r/mino②料筒温度t/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前段240-285;中段230〜280;后段240〜285。③喷嘴温度t/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40〜250;①模具温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90〜110;②注射压力p/MPa:80〜130;③成型时间s:104(注射时间初取50,冷却时间取50,高压时间取4)三拟定模具的结构形式和初选注射机3.1分型面位置的确定通过对塑件结构形式的分析,分型面应选在端面截面积最大且利于开模取出塑件的地平面

7、上,其位置如图3-1所示。图3-1分型面的选择2.2型腔数量和排位方式的确定(1)型腔数量的确定。由于该塑件的精度要求不高,塑件尺寸较小,且为大批量生产,可采用一模多腔的结构形式。同时,考虑到塑件尺寸、模具结构尺寸的关系,以及制造费用和各种成木费用等因素,初步定为一模两腔结构形式。(2)型腔排列形式的确定。由于该模具选择的是一模四腔,其型腔中心距的确定见图4-2及说明故采用H形对称排列,使型腔进料平衡,如图3・2所示图3-2型腔数最的排列布置(3)模具结构形式的初步确定。由以上分析可知,本模具设计为一模四腔,对称H形直线排列,根据塑件结构形状,推出机构初选推件

8、板退出或推杆推出方式。浇注系统设计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