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篇(故事)

学而篇(故事)

ID:43739602

大小:31.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13

学而篇(故事)_第1页
学而篇(故事)_第2页
学而篇(故事)_第3页
资源描述:

《学而篇(故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而篇》论语故事:學而篇一(1)注:讲完“孔子三讲”之后才进行《论语》的详讲。一第一章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故事:一我们听了孔子爷爷的故事,知道孔子爷爷人生很可怜,三岁没有了爸爸,十七岁没有妈妈,儿子比他死得早,最疼爱的弟子颜回也早死,子路死得很惨,如果换成别人,肯定会觉得自己太惨了,人生太不公平了,会埋怨,会自暴自弃,但是孔子爷爷会吗?孔子爷爷觉得人生是怎样的?说(悦)乐可能有小朋友不明白:“老师,这明明是‘说话’的‘说’字呀,为什么

2、读悦呢?”那是因为我们的汉字刚刚创造出来的时候还不是很多,往往一个字要表达两个甚至更多的意思,就像这个“说”字,既可以表示“喜悦”也表示“说话”。但是后来人们发现这样不大好,到了汉代之后,加上竖心旁,造了一个“悦”字用来表示喜悦开心,看看古人是怎么样写这个竖心旁的?《学而篇》论语故事:學而篇一(1)可能又有小朋友问了:“老师,表示开心用悦就够了,为什么又要用乐呢?”呵呵,虽然同样是表示开心,但是“悦”跟“乐”还是有区别的呢?“自内曰悦,自外曰乐”,什么意思呢?那就是如果那种开心的感觉从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

3、那是悦,愉悦;譬如我们自己静静地读一本书,书里的故事太好看了,自己读得很开心,就可以说“心情愉悦”,孔子爷爷是给非常好学的人,经常从学习中感到内心的充实和愉悦,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当你会背《论语》了,当你学会了一首诗了,你的心情怎样?这就是“悦”,从自己内心里面升起来的开心的感觉。“乐”不一样,快乐是从外面引发出来的。譬如我们同学一起玩游戏,玩得很开心,这是快乐。有朋友过来跟你聊天,你们也会聊得很快乐,快乐比愉悦热烈多了。所以我们在吟诵这两句的时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声音要低一点,慢慢感受从内心出来

4、的愉悦,“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声音就要高一点,热烈一点,感受到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的那种快乐。《学而篇》论语故事:學而篇一(1)猜猜看这是什么字?对了,这都是“子”字,左边的像幼儿头上有头发还有两胫(jìng,小腿);右边的像幼儿在襁褓中两臂舞动。所以“子”是指小孩子。那么,“子曰”是不是指“小孩子说呢?”在古代,这个“子”可了不起了,不是随随便便可以称“子”的。孔子生活的周朝时代,周天子封爵位有五等:公侯伯子男。公爵是很高的,譬如齐桓公;比公爵低一等是侯,如蔡侯;再低一等是伯,孟武伯;再低一点

5、就是子,孟献子……所以你们以后读经典的时候,遇到这样的称呼,都应该知道这不是一般的人,都是有爵位的贵族呢。那么,孔子不是有爵位的贵族呀,怎么又称子呢?这是因为到了后代,匹夫(平民中的男子)为学者所宗亦得称子,也就是说老百姓中开创学派或者是代表人物也能称为子,譬如道家的老子,庄子,儒家的孔子,孟子……看看我们伏羲娃娃以后能不能也出来一个“子”3呢。到了后代,普通的男子都称为“子”了。老师再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学习快乐吗?现在很多人学习很痛苦呀,为什么孔子爷爷觉得学习那么开心?林老师也觉得学习是天下第一等

6、快乐的事情,林老师的感受跟孔子爷爷一样,知道为什么吗?首先,我们要明白人一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习。我们都知道了,孔子爷爷是最好学的人,活到老学到老,时刻都在学习,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所以他不到二十岁就开始有名了,当时诸侯国很多疑难问题没有人懂的,都找孔子爷爷,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你们还记得那些故事吗?如果不学习,孔子爷爷能这么厉害吗?你们现在的学习机会比孔子爷爷还有多,如果你们能这样学习,你们以后肯定比孔子爷爷还要厉害!问题是,学什么是最重要的?现在很多小朋友很爱看电视,爸爸妈妈不让他看,他还振振有

7、词,我看电视也是学习呀;有些小朋友拿着爸爸妈妈的手机玩游戏玩得不亦乐乎,有些爸爸妈妈还说自己的孩子好聪明呀,一学就会……你们说,这是真学习吗?真学习是什么?那是学圣贤之道,学做人!把人做好了,个个都尊敬你,你说开不开心?肯定开心了。孔子爷爷小时候就学陈俎豆,学礼仪,所以年纪很小就是一个很懂礼仪的人,人家有什么活动,都请他去。现在我们伏羲娃娃学得很懂礼貌,懂得关心体贴人,所以很受人喜欢,人家喜欢你,你开不开心?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呀,我们还得不断学习经典,经典里教我们怎样做,我们就好好去做,这样才是真正的学习呀

8、!那该怎么学呀?“时习之”呀,首先要把学到的东西复习,装到脑子里去,记住了才可以提醒自己去做,时时刻刻去做,古人这样说的:“出入起居之时,学也;饮食游观之诗,学也;疾病死生之时,亦学也。”也就是“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意思是紧急的时候也能做到,困顿的时候同样能做到,不会改变。譬如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不喜欢的事情怎么能要求别人做呢?就像我们的孩子去外面游学的时候,住酒店总是大声讲话,如果你自己想休息,你喜欢别人大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