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案人民版

高考历史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案人民版

ID:43807747

大小:1000.04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0-14

高考历史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案人民版_第1页
高考历史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案人民版_第2页
高考历史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案人民版_第3页
高考历史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案人民版_第4页
高考历史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案人民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案人民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命题时空定位第9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试要求:(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c);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④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⑤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c)。(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①“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b);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b);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d)。(3)

2、“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①“一国两制”的构想(b);②香港和澳门的回归(b);③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b);④“一国两制”理论创新的意义(c)。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1)背景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国民政府的统治被推翻。②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2)筹备: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为新民主主义国家。(3)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举行。(4)意义①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

3、人民的历史,使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②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牢固基石,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c)(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确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及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②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

4、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初步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②职能转变: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③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原因:为保证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共同发展。②确

5、立: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③实践: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后相继建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④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文化大革命”——(b)(1)原因①毛泽东错误地将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化。②导火线: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

6、剧〈海瑞罢官〉》的文章。(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①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任何保障,社会秩序极端混乱。②全国各地建立新的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d)(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①思想: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③组织: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2)发展

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①修改宪法:1982年11月通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②“依法治国”提出: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确立: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意义: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二、“一国两制”的实践1.香港、澳门回归——(b)(1)条件①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②“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2)过程①1997年7

8、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②1999年12月20日澳门正式回归。2.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b)(1)打破坚冰①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等岛屿,实现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②1980年后,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2)重大进展①1992年10月,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②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③1995年1月,江泽民发表《为促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