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6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师用书

高考历史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6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师用书

ID:44687691

大小:1.01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24

高考历史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6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师用书_第1页
高考历史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6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师用书_第2页
高考历史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6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师用书_第3页
高考历史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6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师用书_第4页
高考历史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6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师用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6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师用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框图概览·线索归纳]——————————【认读导引】一大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两大主题: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外交发展的曲折历程。三大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考点1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保障——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与曲折历程[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背景:①解放战争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取得胜利。②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

2、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必须由乡村转向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报告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做了理论准备。③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中共中央迁往北平,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展开筹建新中国的工作。(2)建立:①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改北平为北京;确立了国旗、国歌;采用

3、公元纪年。②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同日,举行开国大典。2.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斗争全国基本解放至1950年夏,基本上歼灭了大陆的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至此,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将原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推广到全国,到1952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农民向国家交“公粮”。至此,民主革命任务基本完成抗美援朝1950年10月,中共中央从挽救朝鲜危局

4、、保卫我国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这一根本立场出发,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参战,经过历次战役最终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一带。中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经过多次谈判后,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镇压反革命肃清了国民党隐藏在大陆的特务及反对新生政权的各种反动组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被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三大运动”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初步建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

5、北平召开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初步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①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①法律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②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

6、家做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2.中共八大的探索(1)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2)内容:在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变化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3)意义: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良好开端。3.“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绐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1)法制建设:措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对包括刘少奇冤假错案在内的各种冤假错案平反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

7、,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2)民主制度:①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②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1984年,政府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99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素养对接·融会贯通][素养1—时空观念][素养2—史料实证]►探究 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及实质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