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的策略分析

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的策略分析

ID:43871505

大小:70.24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9-10-16

上传者:U-991
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的策略分析_第1页
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的策略分析_第2页
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的策略分析_第3页
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的策略分析_第4页
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的策略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的策略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AbstractAsanewsdisseminationtool,alongwiththeincreasingpopularityofmicroblogginginChinawhileshowingastrongsocialinfluence.ForChineseusers,thenewsmediaandeveninthevalueofmicrobloggingsocialfunction.Withthepopularityofmicroblogging,microblogginghasbecomeanetworkofrumorshardesthit.SinceAugust2013,theMinistryannouncedanumberoftypicalcasesrumornetwork,September2HighissuedHontheuseofinformationnetworkshandlingcriminalcasesofslanderandotherapplicablelawsandjudicialinterpretationsofcertainissues/1Chineserumorhitthenetworkfurtherstrong.Reporterstodisseminateinformationasacareer,theymicrobloggingmorecredibleforthepublic;whilemicrobloggingisanimportanttoolfordailyworkandperhapsnewsreportercluestodeterminenewsworthy,ReportersmicrobloggingrumorsrespondproperlyifthenetworkofpurifytheInternetenvironment,thecorrectguidanceofpublicopinionhaveapositiveeffect.Thisarticlewillbethestartingpointforthestudyofmicrobloggingreporter,discussestheresponsetorumorsofnetworktypesandmainlydealwiththecharacteristicsofthecurrentnetworkofcorrespondentsrumorsmicroblogging,microbloggingresponsetothecurrentdifficultiesreportersnetworkrumorsexist.Thusgiventheprinciplewhendealingwithnetworkcorrespondentsmicrobloggingrumorstonoteandfollowfrommacrotomicrodimensions,copingstrategiesaregivenfromthelegislativeadministrativelevel,thelevelofindustryassociations,mediaoutletsandreportersattheindividuallevel,forjournalistsmicrobloggingusepracticeshaveapositiveeffect•Meanwhilerumorsofgovernanceforthenetworkhitanewperspective.KeyWords:JournalistMicroblogOnlineRumors摘要IAbstractII1绪论 1.1研究背景(1)1.2国内外研究现状(2)1.3研究意义(6)1.4研究方法(10)1.5研究内容(11)2记者微博面对网络谣言的表现类型与应对特点2.1网络谣言与记考微博(12)2.2记者微博面对网络谣言的表现类型(16)2.3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的特点(19)3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的积极作用3.1扩大记者影响、履行记者的基本职能,扩大媒体影响(23)3.2提供多样信息,尊重民众知情权,净化网络环境(23)3.3尊重舆论、引导舆论(24)3.4为公众树立辨伪榜样,培养网民网络媒介素养(25)4当前我国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所面临的困难4.1记者微博存在私人化与专业化的矛盾(26)4.2记者在微博上因规避风险而带来的慎言(27)4.3记者专业知识存在盲点(28)4.4微博信息的碎片化与高速传播可致辟谣困难(29)5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的原则5.1恪守执政党的新闻纪律与国家法律法规(31)5.2恪守新闻职业道德(32)5.3尊重新闻传播规律(33)6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的策略 6.1国家之于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的宏观策略(36)6.2发挥行业协会的统筹协调作用(38)6.3记者所在媒体应对记者微博进行有效的管理(39)6.4记者个人通过微博应对网络谣言的具体策略(40)致谢(44)参考文献(45)1绪论1.1研究背景我国社会的信息化程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深入,互联网口益成为人们传播信息、表达意见的公共场所。据2014年1月16口屮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2013全年增加5358万人。互联网的普及率持续增加。|在中国,微博是我国网民使用较多的一类互联网产品。微博为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链,形成信息获取、传播的互联网产品。微博用户可以通过各类终端的微博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即时分享文字(上限140字)、视频、图片等信息。由目前微博产品在中国的使用情况来看,微博是一个具备较强新闻传播功能的社交产品。微博是更加轻量化的博客产品,它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博客产品强大的社交功能,而随着微博在我国的普及和发展,其在中国还更多承担了新闻传播的功能,是传统媒体扩充新闻来源和扩大自身影响的有力工具,成为全社会的一种新型信息传播平台和舆论阵地。《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4379万人,网民屮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报告指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用手机上微博的网民数为2.30亿,与2012年底相比增加了2710万,增长13.4%。手机微博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为49.5%,相比2012年底提升了1.3个百分点。2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端微博客户端增长更加显著,微博应用成为网民在移动端社交类应用领域中的主流。然而,随着微博在PC(个人电脑)端的稳固及微博应用在移动端的持续普及,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3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3微博也成为了网络谣言的重灾区。早在2005年,中国精神文明网联合多家网站展开的“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征集与评选活动”,网民评选出最令人反感的“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中排名第一的就是“传播谣言、散布虚假信息”。随着互联网社交产品勃兴,进入微博吋代后,微博为网络谣言的泛滥提供了不容忽视的条件。陈强等研究者指出,微博对于单条微博的字数的严格限制有利于发布者将其所提供的谣言信息伪装成客观事实,多中心的传播模式使微博谣言的牛命周期得到延长。】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28日举行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屮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Z两翼”。彳在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之际,“与事实偏差较大或完全相左的谣言谎话,借助网络和个别不负责任媒体的传播,曾经误导许多不明真相的网民,给群众生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破除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空间是包括新闻媒体在内的全社会用以维护我国互联网健康安全的垂要内容之一。本文在当下打击网络谣言、维护互联网安全,加速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从记者这一特殊职业群体对微博这一主流互联网社交工具的使用这一切入点,研究记者微博应当如何应对网络谣言。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记者微博和网络谣言的研究均不多。以rummer,onlinerummer,twitter,journalist等作为关键字,在AcademicResearchLibrary数据库中检索到的有关文献有限。其中,以onlinerummer和journalist为关键词检索,没有检索到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以twitter•和journalist为关键词检索,可以得到数篇记者对于微博使用|陈强;曾润喜,微博谣言:概念、功能与治理,电子政务,2013年1期;2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讲话要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http://www.scio.gov.cn/ztk/hlwxx/zywlaqhxxhldxzdychyzk/jhyd/Document/1365645/1365645.htm的文献。Hiestand,Michael的文章IsTwitterausefultoolforjournalists,认为这表明Twitter是违纪者补充了传统角色的,有实用价值的营销和新闻网站。该文采用文化唯物主义或葛兰西的框架评价了当代资本主义的主导思想新闻业中负责审查内新闻报道和话语霸权建设在Twitter屮的体现另一个名为TwitterNewsCredibilityMeter的研究旨在为twitter上的信息建立一种真实性测量机制,以方便人们获取新闻。该文章认为,在线用户通常是幼 稚的,而且他们往往相信他们通过社交媒体上所见到的一切。微博正在作为一种新闻工具而广泛普及,而随着吋间的推移,微博炒作不可避免,这些炒作可能是也可能不是真实的事件。虽然相关研究文献较少,但就西方新闻业务实践而言,美联社和路透社都就记者如何使用社会化媒体而做出规范。美联社发布了《美联社员工社交媒体使用守则》1以规范员工使用Twitter及Facebook等互联网社交媒体。类似的,英国路透社也颁布了名为《路透社网络报道守则:规范使用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美联社员工社交媒体使用守则•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rn/2013-05-16/165627143711.shtml路透社网络报道守则:规范使用微博等社会化媒体.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rn/2011-02-19/113821980415.shtml解读美联社《社交媒体使用守则》“成长史”.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3-07/10/c_124987477.htm的员工守贝叭以美联社的《守则》为例,自“2009年开始,美联社就根据社交媒体实践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每年更新员工规范。”3截止2013年8月,该守则已经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更新,形成了目前比较完备的版本。该《守则》在谈及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时规定“员工要避免转发谣言和传闻”,且回帖时“要足够小心,不再转述那些明显有问题的报道。”美联社员工社交媒体使用守则•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rn/2013-05-16/165627143711.shtml此外,美联社曾发布ChineseJournalistsSocialMediaEngagementSurveyReport(中国记者社交媒体使用习惯调查报告),该报告调查了中国记者对于几款主流互联网社交产品如微博、qq空间、人人网等的使用习惯,其中,有独立章节阐述了中国记者对于微博的使用。1.2.2国内研究现状通过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记者微博+网络谣言的关键词,并无精确满足检索条件的文献。通过分别检索“记者微博”、“网络谣言”、“微博谣言”等关键词,可以得到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记者微博研究和微I専网络谣言应对研究两个方面。1.2.2.1关于记者微博的研究通过笔者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国内对于记者微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记者微博的话语研究、记者微博的价值研究以及记者微博伦理研究这三方面。①记者微博的话语研究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王辰瑶发表于《现代传播》2013年第1期的《□常语境下的记者微博研究》,通过对新浪微博上经加V认证的63个记者微博 样本进行抽样研究后得出结论:微博构筑了差异化空间,这种差异与现实中的话语权结构吻合;即便“发言”是记者使用微博的主要功能,但“发言”尚不能挑战记者职业归属的话语;性别和职业身份是造成记者微博话语差异的主要因素。大连报业集团张晓昭发表于《文化学刊》2012年第3期的《<微博事件,与记者微博话语克制》一文,认为媒体掌握话语权,而记者在微傅上其身份与所在媒体绑在一起,因而在微博上“慎言”是新闻人的义务,并对记者应如何在微博上“慎言”给出了四项具体的注意事项。①记者微博的价值研究兰州犬学罗绮的硕士学位论文《记者微博的特点、价值、问题与发展研究》一文对记者微博的价值进行了分析,认为记者微博的价值可以分为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和媒介价值三个层面。其中个人价值包括建立网络人际关系、充当舆论领袖;而社会价值包括参与公共事件、促进社会和谐和帮助构建公共领域两方面;而媒体价值主要是为公众设置议程以及建立记者■公众的沟通桥梁。中山大学张志安教授在2012年第5期《中国记者》中的《记者微博的价值和规范》认为微博的兴起,正在深刻改变新闻记者的生产机制和报道方式。并指出记者微博的价在于微博在消息来源、生产机制和行业互动上影响这传统媒体,同时,他建议鼓励记者实名开博,在媒体内部备案,记者微博可以以表达观点为主,但未刊发的新闻不宜也不应该提前发布等具体规范建议。②记者微博伦理研究华进发表于2013年第4期《编辑Z友》的《媒介融合时代记者个人微博叙事的伦理困境》中认为,记者微博的伦理困境主要在于记者身份的多重定位模糊;而记者微博的受众在碎片化传播背景下对信息的误用与误读;以及微博作为一种叙事媒介在媒介层面的“无意识”推助。卞青在2012年第12期《现代传播》中《从“职业新闻人”到“在线行动者”:记者微博的中国场景》一文认为,“微博形成了新兴的社会场域。”职业新闻人群体在复杂因素共同作用下以职业新闻人身份成为行动者。这一身份影响并约束了记者的行动策略。记者的线上活动也无法真正脱离其职业身份而代表个人,对于记者而言,“如何让自己可能越界的行动突破新闻职业伦理的约束且被行业内、全社会接受”成为个比较重要的问题。1.2.2.2微博网络谣言应对研究关于微博网络谣言的应对研究,国内的文献较多。其观点大多从宏观角度讨 论,包括互联网立法和司法,舆情监测等政府对于互联网的管理,以及网民的网络媒介素养提升等。具体代表性的文献有:王璐发表于2012年第13期《新闻界》的调查分析《微博时代下政府辟谣之道一一基于对2011年微博谣言的调查分析》指岀,目前政府辟谣存在时效低、实效差、形式单一的问题。该文章主要从政府辟谣的角度来探寻微博网络谣言的应对办法,并未从记者微博的视角來进行。事实上,辟谣的过程需要网民、政府和微博网站三方面合力完成。华屮科技大学任一奇等发表于2012年第5期《情报杂志》的《微博谣言的演化机理研究》一文,在汇集微博谣言案例的基础上,将微博谣言演化分为造谣、传谣、极化和辟谣等阶段;指出微博谣言的造谣有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断章取义、添油加醋、关联名人和冒名顶替等方式,传谣存在裂变、合力和漏斗等形式。微博谣言的消解,主要有自然消散、人为辟谣等路径。该文从谣言的传播机理上分析了微博谣言,但并未谈深入论如何应对微博谣言。同样,华中科技大学的陈强、曾润喜在《微博谣言:概念、功能与治理》一文中,指出政府治理微博谣言的策略主要有创新微博谣言治理的理念、明确微博谣言治理的边界以及构建微博谣言治理的联动机制。也是从政府角度来谈论微博谣言应对和治理的。1.3研究意义现实意义在2013年8月19口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并提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在这样的背景下,从2013年8月开始,政府加大了互联网管理力度,网络谣言成为管理机关打击的重点之一。2013年8月以来,公安部部署了专项行动,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行为。从8月20日开始,几例典型互联网造谣、传谣案见诸报端。秦志辉(网名“秦火火”)及网络推手“立二拆四”是公安机关率先披露的典型案例,其二人传播的涉案谣言均是通过微博扩散的,其二人先后以蓄意制造传播谣言、恶意侵害他人名誉、非法攫取经济利益等罪名被批捕。秦志辉于7-23动车事故之后,发布微博称在事故中遇难的意大利籍旅客家属获赔巨款、雷锋奢侈衣着、张海迪日木国籍等谣言,均被广泛转发,形成了恶劣影响。“立二拆四”则通过微博炒作了“别针换别墅”、“郭美美”、“干爹门”等事件。其后包括拥有超过1200万微博粉丝的大V 薛必群(网名薛蛮子);活跃于云南地区的“意见领袖”董如彬(网名边民”),分别以嫖娼和恶意编造谣言牟利被公安机关批捕。其后,2013年9月9H,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岀台。两高的司法解释明确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诽谤等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使得打击此类犯罪行为有法可依,强化了打击的可操作性。经过数月的集中治理,网上积极正面的声咅口渐增多。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机构的研究数据,对100位活跃“意见领袖”的微博抽样,发现“以2013年8刀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提出互联网“七条底线”为拐点,此前两个月累计发博72481条,此后两个月累计发博65126条,下滑10.2%。"2月27日下午,屮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屮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讲话。作为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兼任该小组组长。会议提出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2而微博治谣是互联网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各类微博网络谣言事件中,记者身份频被利用。被很多网民视为反腐和维权斗上的周禄宝曾自称是“公民记者”,在徐州警方破获的系列网络敲诈案中,仲伟等人冒充记者,还自己印制了工作证,樊宇肖曾在多家新闻单位供职,张才山被抓前还是某报记者。此外,被湖南衡阳警方抓捕的格祺伟,也曾是记者,且在微博上以全媒体记者自居。“记者”被抓,引发了外界对新闻从业人员的担忧,这可能会给人造成表达空间收紧的感觉。而矛盾的恰恰是记者对于互联网微博产品的依赖。记者供职于媒介,以报道信息为职业,因而对新媒介和新信息都有着职业的敏感性。而微博是目前互联网传播信息最为快速便捷的产品之一,记者微博应运而牛。据调查显示,超过90%的中国记者使用微博。3。相较于普通人开设微博仅仅出于关注名人,接收信息和社交功能,记者对于微博的使用更多了一份“工作需要”的初衷。首先,微博是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信源。“超过60%的记者曾经通过从社交媒体上获取的新闻线索或采访对象完成选题报道”,有九成以上的记者“认为社交媒体上的新闻线索有价值”,并且三成以1人尺网舆情检测室.2013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R1.20142习近平主持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千龙新闻网.http://news.qianlong.eom/28874/2014/03/02/7524@9434057.htm32010-2011中国记者社交媒体使用习惯调查报告•美联社(亚洲).2011:17上的记者经常通过社交媒体完成工作报道I。《新京报》高明勇表示,“对于记者而言,利用微博可以接受报料,开拓信息途径,可以辅助工作,我自己就曾利用微博对学者进行采访,进行约稿。”2 其次,微博是记者获取、证实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2012年12月14日,武汉市某SOGO百货大楼发生火灾,笔者从大楼逃出后拍了火灾现场救援照片传至个人微博上,随即有《楚天都市报》记者微博私信并致电笔者进行采访,表示看到笔者的微博得知发生火灾,希望可以详述火灾情况,及提供更多照片。再次,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由于微博传播的快速,甚至可以成为记者唯一的新闻线索来源。如2013年8月22口,薄熙來案在济南市屮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济南中院通过其在新浪微博开通的名为“济南中院”的官方微博进行实时的文字直播。凤凰卫视主持人杨舒在新闻直播过程屮,低头用手机刷微博报道新闻,引发网友讨论。杨舒随后在自己的微博中回应网友质疑时说“@凤凰卫视杨舒:确切的说,不是在「看」微博玩微博,而是「播报」微博,当中院微博是此次庭审唯一消息来源,用手机错了吗?它只是最方便、快捷的一种「工具」,低头报道最新消息,总比抬头无话可说好吧?新媒体时代。〃@属猫的鱼:历史一刻,微博载入新闻史册〃@苗颖:〃@老沉:”2010-2011中国记者社交媒体使用习惯调査报告.美联社(亚洲).2011:13新华网记者微博圆桌对话.新华网htlp://news.xinhuanet.com/2012-06/1l/c_l12174758.htm凤凰卫视杨舒•新浪微博.http://weibo.eom/u/1671203363微博成为记者判断新闻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经典的新闻理论中,新闻价值包括真实性、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要素。而微博中对某一事件的关注,可以通过“评论”、“转发”、同话题微博数等数量的多寡体现。对微博事件的关注,表现了新闻价值中显著性、重要性、新鲜性等诸多要素。因而,微博成为了记者选择新闻时的衡量新闻价值的重要判断依据。人民网《“围观时代”的新闻价值判断》一文指出,微博“围观”的深层意义在于改变了传统新闻价值判断标准,“不是因为事件木身所具有的新闻价值而传播,而是因为第一传播本身导致的围观,赋予了事件被重视和报道的新闻价值。”】新华社记者段羡菊认为:“记者微博最重要的功能是鼓励公众提供新闻线索,发表对新闻的看法,提出报道的建议,从而有利于新闻采访工作。”2微博网络谣言传播不仅涉及到新闻传播,更涉及到行政、法律等更为广泛的领域。如何在微博上遏制网络谣言,在面对一轮轮网络谣言,记者微博应该合力应对,在通过微博更加合理地进行新闻报道业务的同时,维护自身形象,与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共同抵御网络谣言,都是亟待厘清和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将选取一个独特的角度,研究作为新闻从业人员的记者,应对网络谣言的特征、作用、原则和策略。学术意义 中国的互联网微I専产品滞后于西方的(wiwer(推特)产生,因而在产品形态上,模仿和学习twitter的痕迹明显。但当屮国的微博产品聚拢了大批稳定用户以后,却在传播功能上与twitter产生了较大的异化。这主要体现在,与facebook(脸谱网)类似,twitte「在欧美市场更多体现了社会化媒体的社交功能;而微博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其新闻传播功能成为了其主要功能。“微博在中国一出生,就因当下特殊的社会形势而发牛异化,更多地承担了新闻传播的功能。”彳虽然目前国内微博传播的研究及对对网络谣言、微博网络谣言的研究已有一些,但在研究范围和研究深度上仍有较人空白。特别是国内还尚无文献专门研究记者微博对于网络谣言的应对。在研究范围上,对于微博网络谣言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多谈论微博谣言的传播模式、传播机制。而集中探讨应对网络谣言的研究,多从政府的行政角度、互联网管理角度、以及立法司法角度进行讨论,鲜有专门从网络使用者一一网民角度探讨策略的。而作为职业身份特殊,身兼新闻传播工作任务的记者微博角度来进1"围观时代”的新闻价值判断.人民网.http://mcdia.pcoplc.com.cn/GB/22114/l36645/222194/14723050.html2新华网记者微博圆桌对话.新华网http://ncws.xinhuanct.com/2012-06/ll/c_11217475&htm3吕明合.媒体人如何使用微博.南方传媒研究(第三十辑),2011:35行探讨的,尚属空白。在研究空间上,经过2013年秋公安部集中打击网络谣言犯罪之后,许多研究都集中于网络谣言特别是微博网络谣言这一议题。然而,从记者微博对网络谣言的应对这一角度进行研究的却寥寥无儿。记者以传播信息、报道事实为第一职责,且对新信息、新媒介相当敬感。记者在口常的新闻报道工作屮需要甄别大量谣言信息。而微博又是记者获取新闻线索、判断新闻价值的重要工具,因而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是网络谣言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供职于媒体,工作内容包括对信息发布的把关,且传统媒体对公众而言意味着较高的公信力,因而记者在微博上拥有较大的话语权,记者对网络谣言的应对,较其他认证用户也更具影响力。因而,记者对网络谣言的应对研究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议题。目前,虽然有较多研究对网络谣言的应对提出建议和策略,但这些策略大多偏向于宏观的互联网管理、舆情监控机制等。而微观的、具体到记者微博研究的,多停留在记者微博的伦理探讨和价值探讨方面。曲方的路透社及美联社虽然率先发布了记者使用互联网社交工具的行为准则,但这些准则未具体规定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的措施,且中四国情有别,西方的工作守则不一定完全适合中国的媒 体工作。因而,记者微博应如何应对网络谣言亟待确立一系列的工作原则和具体策略。本文将以记者这以特殊群体的微博为研究切入点,专门研究记者微博应该如何应对网络谣言,特别是记者在应对网络谣言时有哪些应该应该遵循的原则和具体的策略。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1.4研究方法木研究属于定性研究,具体研究方法包括方法包括: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典型记者微博对网络谣言的应对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和比较,以得出结论。本研究屮的个案研究部分采用观察法,通过分析、研读研究对彖微博呈现的文本和图片等信息,并观察其微博上的其它互动行为,进行描述和研究。笔者曾在腾讯及百度实习产品经理职位,对互联网产品、尤其是社交产品运营有一定了解,可以为研究提供帮助。io文献研究法:本研究需要研究的文献主要包括,开设微博的记者,及其它传媒学者、政府官员对于记者微博的观点、心得文献,记者微博的原始文本,关于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的其它文件资料。1.5研究内容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当前我国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的主要表现类型与应对网络谣言的特点、当下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所存在的困难。由此给出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时需要注意的原则。原则是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具体策略依据的准则,策略的制定不能脱离、背离这些基本原则。在应对原则的基础上,本研究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维度,从立法行政层面、行业协会层面、媒体层面和记者个人层面分别给出应对策略。 2记者微博面对网络谣言的表现类型与应对特点2.1网络谣言与记者微博2.1.1网络谣言的界定2.1.1.1网络谣言关于谣言,本文接受如下判断:谣言是一种以公开或私下渠道传播的,公众感兴趣的,没有事实根据的虚构事件。它不是中性的消息,而带有欺诈、诽谤或攻击性的负向舆论。|谣言研究奠基人之一的美国学者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在对珍珠港事件中的战时谣言进行分析,给出了谣言的公式“R(谣言)=i(重要性)*a(模糊性)”2。即,谣言涉及的内容越重要、越暧昧,那么该谣言的谣言流通量越大。谣言具有匿名性、刺激性、时效性和爆发性等特征。首先,谣言多以“有人说”,等信源模糊不明的方式传播。在口耳相传时代的谣言,人们很难搞清谣言确切的传播起源。这满足了参与谣言传播的普通人的安全感,降低了传播谣言主体的责任。其次,谣言信息多是具有刺激性的。奥尔波特和波斯给出的谣言公式屮说明,信息对人们的刺激越大,其流通量也越大。第三,谣言具有极强的时效性。谣言的出现与时代变革与社会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只能出现在能够使它得以生存的时间背景Z下。最后,谣言的传播总具有爆发性,在短时间内快速爆炸式传播,随即经历辟谣、证伪等方式趋于消亡。网络谣言是谣言的一种,是在互联网环境下,通过互联网这一特殊信道进行传播的谣言。故此,我们认为:网络谣言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谣言。“社会矛盾尖锐复杂,危机性事件一旦发生,谣言就会漫天飞。”?,且正规传播渠道的不畅通,也会给谣言的传播带来有利的条件。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转型期社会即会面临诸多的社会矛盾。一旦传统媒体不畅,或遇到突发事件,如1刘建明.舆论学概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032[美]奥尔波特等.谣言心理学[M].刘水平等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173刘建明.舆论学概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03地震、恐怖活动、瘟疫等事件,谣言就会借助互联网渠道滋生传播。2.1.1.2微博网络谣言的特征借助微博这一特殊的互联网产品,微博屮传播的谣言具有传统谣言的一般特征,并且与传统谣言的产生有着相同的社会环境背景:在社会转型期的敏感背景 下,信息的缺失与官方信息公开机制尚不完善的矛盾。微博谣言依然满足奥尔波特提出的谣言公式,谣言信息的模糊性和重耍性越高,谣言越能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不过,微博谣言的传播也显示出其较传统谣言而有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在信息载体上,微博网络谣言的信息载体更加多样化。传统意义的谣言多为一段文本。而微博谣言的载体也随着互联网产品的多媒体化,变得更加多样。这包括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甚至LBS(基于位置服务)信息等。通过多媒体信息的整合,谣言的可信度变得更高,更难为公众识破。第二,在传播范围上,微博谣言基于互联网关系链传播,其传播深度更深,范围更广。微博用户的关系链包括亲朋好友的强关系链和以关注名人/意见领袖为代表的松散关系链。基于六度人脉理论的强关系链传播,本已使得微博谣言得以快速传播;另一方面,以关注名人为代表的松散关系链,却形成了“广播”效果、由点带面的传播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虽然松散关系链带来的双向互动极少,但是粉丝的单向行为却十分可观,且粉丝的忠诚度往往很高,这样的“广播”式以点带面传播,更加催化了谣言的传播。第三,在传播速度上,微博谣言的传播速度更快。由于微博内容140字的刚性限制,完成一篇微博文木需要的时间成木极低,“转发”、“赞”等操作甚至不需要用户进行原创操作,只需要接受信息即可。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让互联网产品的使用早已脱离了电脑终端的桎梏,手机、平板电脑、甚至任何可以联网的移动终端都可以随吋随地发微博,微博的使用成本变得微乎其微。操作的零成本、信息的高度碎片化,都似的谣言在微博平台上的传播,较传统意义上的谣言,传播速度更快。第四,在谣言信息特点上,微博谣言涉及的议题更加广泛,从最初的地震、海啸、末日等天灾人祸议题,逐渐扩展到城管执法、强拆等社会敏感话题,其至涉及生活小知识等看似并不那么重要,但却与人们口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议题。第五,在谣言的传播主体上,由于微博平台的注册并不需要实名认证,微博产品在硬件使用上的低成本和注册条件少这种软件上的低门槛,导致微博的使用具有极强的匿名性。这使得谣言在微博传播过程中的,每一个造谣和传谣用户都可以轻易隐藏于庞大的微博用户群中。这样的低成本造谣、传谣,与微博谣言带来的严重后果形成了强大的对比。2.1.2记者微博记者在各类互联网微博平台以职业身份开设微博的现彖从微博在屮国诞生伊始的饭否、叽歪时代,就已经产生。随着各大微博平台真实身份认证业务的展开, 通过真实身份认证、以真实职业身份开设微博的记者是不胜枚举的。虽然记者微博现象产生已久,并在诸多微博热点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学界对记者微博现象的探讨仍然是比较零散的,未见形成系统性的理论,对于记者微博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在木研究中认为,记者微博是:记者以其职业身份开设的微博。本研究中对记者这一概念采用广义的定义,即新闻机构中专门从事采写新闻报道的专业人员,“新闻业务人员,如编辑、主笔、主编、广播电视播咅员、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等均为记者。”|其中,新闻机构指:“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期刊、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新闻图片社的总称”J特别应指出的是,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0年颁布的《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非新闻单位依法建立的综合性互联网站虽只可登载规定单位发布的新闻,不可登载自行采写的及其它来源的新闻。但规定这类综合性互联网站可登载新闻需要具备的资质时,《规定》明确提出,“有必要的新闻编辑机构”及“有具有相关新闻工作经验和屮级以上新闻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专职新闻编辑负责人,'廿惜分;钱辛波,成一,洪一龙等.新闻大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2《屮国新闻实用大辞典》编委会.屮国新闻实用大辞典.新华出版社.1996并有相应数量的具有中级以上新闻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专职新闻编辑人员”。故根据广义的记者定义,新闻机构开设的新闻网站及综合性互联网站的新闻从业人员开设的微博,属于记者微博。木研究选取新浪微博中实名身份认证为“记者”的微傅为研究对象。有调查显示,77.79%的记者最常使用的微博为新浪微博,这一数据远高于使用率23.53%排名第二的腾讯微博。其中平面媒体记者更加倾向于使用新浪微博,平面媒体记者使用新浪微博的比例高达82.3%O|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记者在开设微博时,更加青睐新浪微博平台。新浪微博于2009年9月内测上线。同年7月,早期探索中国微博市场的饭否、叽歪、嘀咕等微博网诂由于种种原因相继停止服务。此时正处于真空期的微博市场给新浪微博的风靡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新浪微博由门户网站运营并拥有强大的技术团队,通过邀请各行业知名人士入驻,引发了大量网民的关注。经过数年的运营实践,新浪微博是当下中国互联网最具影响力的微博么一。冃前新浪微博拥有超过5亿的注册用户,300万以上的认证用户2,其中有53万多家为企业或机构的账户。个人认证是指对微博个人用户真实身份的确认3。在新浪微博“名人堂”4页面可以看按认证分类查看全部认证用户。本研究中的记者,采用广义的记者定义: 记者、编辑和其它专职新闻业务人员统称为记者%因此,本研究中的记者微博为,通过新浪微博真是人份认证,加V的,在报纸、通讯社、电台、电视、互联网等新闻机构从事新闻传播工作的人开始的微博。这些微博可以在在新浪微博名人堂下的传媒分类下查找。传媒分类下的几个子分类如电视、报纸、杂志、电台等分类中的,认证为记者、编辑、总辑等身份的人开设的微博,都是木研究的研究对象。12010-2011中国记者社交媒体使用习惯调査报告.美联社(亚洲).2011:172新浪微惮认证.百度百科.http://baikc.baidu.com/vicw/4065931.htm'认证首页.新浪微博.http://verified.weibo.com/verify?topnav=1&wvr=54名人堂.新浪微博.http://verified.weibo.com/fame/5程世寿刘洁.现代新闻传播学[M|.华中科技大学,2000:1362.2记者微博面对网络谣言的表现类型当记者使用微博工具吋,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类谣言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是文木、视频、图片、音频等形态,而谣言内容也可能涉及上至政治经济,下及生活贴士等的各种方面。但不论记者遇到的谣言的表现形式如何、涉及的具体内容如何,他们的应对方式按照社会作用的取向从恶到善主要有如下几类。2.2.1传播网络谣言传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依据拉斯韦尔的传播过程模式,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需耍由五个关键的要素构成,它们分别是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传者和传播效果。当记者通过微博发布了一则信息时,只要它的微博产生了阅读量,那么我们便可以视作记者通过微博对这则信息进行了传播。在这样一个传播过程中,毋庸置疑的是,传播者是记者、讯息是其发布的信息,媒介是微博。需要特别讨论的是这样一个传播过程中受传者和传播效果应如何界定。一旦记者发布的微博信息产生了阅读量,我们就可以认为阅读了这条信息的人是这一传播过程中最广义的受者。阅读量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博主的粉丝在使用微博时对博主发布的信息带来的pv(pageview页面浏览量),此外被转发的微博可以获得更大范围的阅读,其受传者便不局限于博主本身的粉丝群体。当人们阅读了记者微博发布的信息后,会产生忽略、赞同、反对、质疑等种种态度,这些态度的产生是这一传播过程中所带来的最基本的传播效果。而微博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述可以对某些传播效果进行量化,这就是互联网产品中写操作这一概念在微博中的体现。在微博产品中,对于某条微博信息最基本的写操作包括赞、评论和转发,这三种写操作的效果依次由弱到强,而它们的共性是都在 一定程度上,显性地表达了对微博信息的态度。基于上述论述,记者主动传播网络谣言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未能辨别出谣言信息,而转发了谣言,转发时记者并不知道该信息为谣言;重庆某电台主持人1月29日在其微博发布,“网络传言:曾爆料美国“棱镜门”的斯诺登,最近透过伊朗的媒体又再度爆料,称其实现在的美国政府,是已经被外星人控制的傀儡政府……”I而此时,该消息已被证实为非常荒诞的谣言。卡普费雷认为,“其至仅有一个消息来源的时候,谣言z始作俑者,也是其他人,是哪些听到了这个消息而又进行传播的人”2,与传统媒体传播高昂的技术成本相比,微博传播的极低成本,意见领袖其至只需要对某微博点一个赞,其微博粉丝都会对该条微博信息给予极大的关注、其至是不加思考的赞同。另一方面,微博传播同吋延续了口耳相传式的、对于谣言信息模糊性的满足。因此,作为微博上重要意见领袖的记者,无疑需要对自己转发的信息格外慎重。第二,蓄意编造谣言,主动发布微博进行传播。2013年7月,新华社对外部记者周方发布微博称,某正部级官员,曾在北京高级会所参加富商组织的宴会,宴会上的山珍海味竞有一道菜是美女人奶,并声称此官员现正被中纪委调查。随后,该微博被证实是蓄意编造的谣言。新华社发布通告周方“做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在未经调查和核查的情况下,不经正式渠道情况下发布谣言,性质恶劣,影响严重,因此给予周方内部记过处分”并给予停薪等其他处罚。32.2.2面对网络谣言不作为而对网络谣言不作为是指,当记者在互联网上发现了某条信息,记者高度怀疑这条信息的真实性的,或可以直接判断为该信息为谣言信息的,而没有针对这条信息进行任何评论、转发、赞等的操作。记者对该谣言信息的处理既没有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没有起到遏制的作用。这种不作为的方式是一种听之任之消极应对谣言的态度。质疑或求证质疑或求证,指记者怀疑信息的真实性,但囿于记者的知识结构或掌握证据1孙川SUN.新浪微博.http://weibo.eom/u/17954544832[法]让■诺埃尔.卡普费雷.谣言[M]掷若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513记者举报官员喝少妇人奶,造谣者被查处•搜狐网谣言终结者.http://news.sohu.com/s2013/yaoyan53/的有限,不能直接判定该信息为谣言的情况下,记者对该信息表达质疑。通过记 者的质疑或求证,引发微博话题讨论,推动对信息真伪走向正确的判断。认证身份为临汾口报晚报版编辑部主任的孙宗林在其微博屮求证“吴仁宝登时代周刊封面”是谣言事件,其微博写道“网友质疑吴仁宝上《时代周刊》封面照系PS_大公图片—大公网”,并附上链接。这样的质疑做法,是在谣言未经明确证伪时,于记者微博较为稳妥的做法。通过质疑或求证,可以引发网友大规模的讨论和思辨、获得专业人士的关注,有利于剥去谣言虚伪的外衣,还事实真相。直接辟谣直接辟谣是记者面对谣言直接下判断,并指出信息为谣言的方式。由于记者微博的广泛影响力,以及公众对于记者微博的信任,该方式的威力往往最大。记者直接辟谣是记者应对网络谣言的诸多选择中,对网络谣言的遏制最有效、可能产生的传播效果范围最广的方式。记者直接辟谣的具体方式包括以下儿种:第一,记者可以通过原微博下的“举报”按钮,对该微博举报。举报原因选择“不实信息”,将该信息交由微博运营平台进行查证、核实、判断。如果该信息被确定为谣言信息,那么微博平台会对该条微博进行“该微博为谣言信息”的标注或直接删除。第二,记者可以在原谣言微博下评论辟谣。记者在评论中写明该谣言信息的谬误之处,引起网民关注。通过网民对该评论的“冋复”和“赞”操作,记者的辟谣回复将被优先排在评论的靠前位置,加之记者微博的影响力,如果该评论被大范围转发、扩散,同样可以起到有效地辟谣效果。第三,记者可以通过转发谣言信息,以评论+传发的形式指岀谣言的谬误之处。通过这样的方式辟谣,有理有据,容易形成真相和谣言的对比,增强传播效果。第四,记者就相关谣言肓接发布微博进行辟谣。肓接辟谣也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第一,谣言已经被有关权威机构,如“微博辟谣”平台、谣言终结者、果壳网谣言粉碎机、官方媒体等证实为谣言的,记者跟进转发辟谣信息,扩大传播范围。认证为山东商报报编委的张健,转发人民日报官微关于几条科技谣言的辟谣微博,“张健HIGHREAD:〃@白鹏飞:〃@济南FI报刘文忠:一再被骗。〃@济南草根新闻:【扩散!这些都是谣言!】”】第二,谣言还未经权威机构辟谣,但记者有足够证据判断为谣言的,记者直接在个人微博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辟谣。例如源自微博名为红墙下的猫的“北京癌症发病率惊人需要流行病专家关注。”的微博,就有不少记者转发并直接指出为谣言。 2.3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的特点2.3.1记者在微博传播中具有舆论领袖功能记者在微傅中具备舆论领袖功能,表现是记者微博拥有数量庞大的粉丝,和高强度的关注度(表现为曝光量、评论、转发、赞等)。究其深层次原因,在于记者愿意在微博中构筑专业化身份和信息的渠道。构筑专业化身份,是指记者在微博上更倾向于使用自己的真实姓名为微博名称,并提供简短的关于其所属媒体和职业身份的介绍信息,且这些信息通过了微博平台的真实身份认证。记者的实名认证有助于记者微博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具有舆论引导作用是记者工作指导性在新媒体中的表现。例如,《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就以胡锡进木名为微博名称,新浪认证信息为:《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且介绍自己为“胡锡进,一个“复杂中国”的报道者?这一系列的文本无不在强化自己的真实身份和职业身份。毋庸置疑,构筑专业化的身份可以给记者带来较多的权益及工作便利。首先,经过身份认证的微博相当于给微博用户贴了一张职业标签。这张标签更利于同行和找到自己。通过微博,记者可以方便快捷地建立社交关系网络,通过这个网络分享行业信息、新闻线索等,形成互动。这些都可以为记者的线下交流及通过即时通讯工具等的在线交流形成互补,为工作提供便利。1张健HIGHREAD.新浪微博.http://weibo.coin/highread2胡锡进微博•新浪微博-http://weibo.com/huxijin其次,传统媒体对公众来说是更为可靠的信源。在纷杂的网络信息中,公众更愿意相信传统媒体所发布的消息。而通过认证的记者微博,其认证身份对公众而言,是传统媒体的一种延展。他们的微博所发布的信息,可以获得公众更多的信任。这就意味着,经过认证的记者微博,可以有效地构筑记者身份,获得大量公众关注。新京报记者高明勇认为“记者开微博也有利于塑造记者的职业声望。以前大家关注新闻,更多的是关注媒体、关注报道,很少关心记者,现在这一过程“透明化”,记者走向前台,有利于在与受众交流的同吋,扩大自己的知名度。”I粉丝的上升同吋带来微博传播范围的扩大,由此而引发的话语权扩大则是对记者而言更深层次的利益。总而言之,记者更希望在微博上延续其专业化的身份一一新闻事实的报道者一一记者。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记者需要将自己置于谣言的对立面。2.3.2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具有新闻职业功能新闻记者以报道新闻事实、传播信息为职业,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是新 闻记者的职业功能。应对网络谣言,是记者着眼解决实际问题的体现。因此,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的实质是记者履行职业行为,具有记者的新闻职业功能。新华社新华视点主任记者陈玉明认为:“记者微博与大众微博的区别就在于,记者的职业就是发布信息,记者在使用微博时,他的个人身份和职业身份融合在一起。我们看普通人的微博时,会推定这只是他的个人陈述;但我们看记者微博时,我们可能会推定,作为职业信息发布者,他发布的消息大抵是真实可信的。”22013年10月,格祺伟冒用“记者”身份,以舆论监督为名,行敲诈勒索之实,多次在网上发布内容失实的帖文,被公安机关以敲诈勒索和寻衅滋事罪批捕。彳犯罪分子之所以选择冒充记者身份,无疑是因为其看中了记者发布的信息对于网1新华网记者微博圖桌对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eom/2012-06/l1/c」1217475&h(m2新华网记者微博圆桌对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eom/2012-06/ll/c_l12I74758.htm1造谣造势,假记者敲诈敛财•人民网.http://mcdia.pcoplc.com.en/n/2013/1022/c40606-23282412.html民而言更具公信力。长久以来,记者在公众心中的便是客观公正、报道真相的代名词。出于信任,记者发布的信息,公众一般都会当做事实接受,而不去质疑其真实性。因此,冒充记者身份,加上发布大量似是而非又能满足公众想象的谣言,让“假记者”迅速积累人气,形成较人范围的影响。格祺伟被捕后亦谈到:“我没有更好地利用你们的信任,和自己的那种影响力,去做更多正面的东西,传播一些正能量。反而利用自己这种影响力和知名度,用一些违法犯法的行为,去获取自己一些利益。”打击网谣言专项行动“全媒体记者”格祺伟被捕.中国广播网,http://china.cnr.cn/yaowen/201310/t20131022_513893136.sh(ml2广州一网民造谣污蔑“狼牙山五壮士”癥行政拘留.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13-()8/30/c_l17166964.htm3穗警方:网民污蔑狼牙山五壮士被拘•南都网.http://epaper.oeeee.eom/A/html/2013-08/31/contend1926048.htm4新华网记者微博圆桌对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eom/2012-06/ll/c_l1217475&h(m2.3.3记者通过微博应对网络谣言较传统媒体时效性更强记者服务于媒体,以传播信息、报道新闻为职业。因而记者对于新鲜信息和新媒体保持着最为敏感的态度。新媒体在传播速度上较传统媒体有较大的提高,在新媒体上发布的信息更加及时,信息的吋效性更强。因而,对比传统媒体而言,记者通过微博应对网络谣言,更加及吋。首先,记者对于谣言信息敏感。2013年8月30日,新华社发布消息“广州一网民造谣污蔑“狼牙山五壮士”被行政拘留”%南方都市报记者开始查证该条谣言的传播路径时发现,“,早在2007年,就己经有网友在百度贴吧上发布过此消息,同样的消息此后乂曾多次被发布,但发帖者的身份无法确认彳记者对 于谣言信息的敏感度和深度都远超出普通网民。其次,记者对于新媒体敏感。新媒体时记者获取新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记者传播信息、提升自我及媒体影响力的重要渠道。因此,记者对新媒体也十分皱感。新华社记者项开來认为:“记者是对信息更渴求、更有传播欲的一个特殊群体,微博是更新潮、更迅捷传播的一种特殊媒体,所以,记者与微博一拍即合十分自然。”“当网络上出现谣言信息时,记者往往可以比普通网民更加快速地发现谣言信息,而一旦记者跟进、调查谣言信息,那么,记者对于这条谣言的认识也往往更深入,辟谣也就更加有力和深刻。3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的积极作用3.1扩大记者影响、履行记者的基本职能,扩大媒体影响梅罗维茨曾指出了“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之一就是权威的变化,政治英雄将为普通百姓”|互联网相较传统媒介而言,更加贴近平民议题,普通民众的声音通过互联网得以被放大,互联网也为普通人提供了广阔的表达空间。其次,通过微博平台,记者与普通网民可以进行便捷、迅速、对等的交流,传受双方沟通及时,反馈迅速。因此,借助互联网,尤其是微博产品,更加有利于媒体和记者扩大其影响力。我国记者的职能包括对新闻信息的敏锐发觉,报道新闻事实,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互联网上新闻事实浩如烟海,口虚假信息其至谣言与事实信息混杂在一起。这吋,记者敏锐的新闻发现能力就得以体现岀来,在海量信息中挖掘出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在谣言和虚假信息中辨别出真实的信息,这些工作始终贯穿交织于记者对于微博的使用中,而记者通过微博积极应对网络谣言也是记者履行其基本职能的体现。在网络谣言事件中,记者和媒体的有力辟谣,在有效阻击谣言的同时,大大提升了其背后所代表的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在对于传统媒体唱衰的今天,传统媒体借助互联网扩大其影响力,也是其巩固为公众设置议程的能力的有力途径。3.2提供多样信息•尊重民众知情权•净化网络环境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线上与线下互动的口渐增多,互联网发展的020趋势明显。网络空间逐渐由虚拟空间转为人类FI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网络信息与经济社会的联系和互动日趋频繁,微博甚至也成为了公民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是现实生活在赛博空间的延展。 1[美]约书亚•梅罗维茨.消逝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的影响.肖志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从而,网络谣言的危害作用于现实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人。从公安部公布的几起案件现实,网络谣言犯罪往往与敲诈勒索等经济犯罪勾连在一起。而在社会转型期,对于政府和体制的谣言,更容易引发社会动荡,给社会稳定带来危机。记者微博对网络谣言及吋、正确的应对可以有效净化网络环境,消除谣言所产牛的不良影响。网络环境的净化,同时也意味着人们现实牛活环境的净化,社会风气的好转,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有效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例如,口本福岛地震后,如果“抢盐”谣言得以遏制,则不会有许多市民盲冃抢购食盐,造成财务损失和食盐的囤积浪费。网络谣言产生的种种影响,如社会秩序的混乱,社会恐慌等,都有赖于记者对于网络谣言的积极应对。3・3尊重舆论、引导舆论人民日报的法人新浪微博,于2012年7月21日正式开通。随着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开通,一大批屮央级媒体、省市级党报相继在新浪、腾讯等微博平台开通。加上一大批政务发布微博的勃兴,一只“微博国家队”正式诞牛,这只“国家队”由党媒、政府微博及体制内意见领袖构成,在突发事件和敏感议题上,他们通过自己的微博发言引导舆论,争夺互联网微博阵地的话语权。而记者无疑是这只“国家队”中的重要力量。人民网数据显示,在重大、突发舆情屮,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有所增强。|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有利于正确引导舆论。新京报记者高明勇表示:“记者的使命,是传播准确信息,挖掘事实真相。我们不要把微博孤立化,也不要把微博神秘化,只需谨守现实世界的行为准则。当然,记者做好本职工作,也能在客观上引导网络舆论3.4为公众树立辨伪榜样,培养网民网络媒介素养破除网咯谣言无疑需要网监部门、执法部门的努力,政府相关部门及时向公12013年中国互联网舆诸分析报告•人民网舆悄监测室众公开信息,实现网民和政府的信息对等、透明。但更大程度上,网络谣言的破除更需要每一个普通网民网络媒介素养的提高。在面对纷杂的网络信息吋,能够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对信息进行甄别和判断。当网民的媒介素养有了质的提升, 人人不信谣不传谣,那么网络谣言也就无法在网络空间传播。网民可以从记者微博吸收正能量,逐渐培养网络媒介素养。在网络媒介素养的诸多要素中,网络认知素养、网络甄别素养,网络安全素养等都是正确应对网络谣言的必备要素。这包括,对互联网媒介及互联网信息有正确的认知,能够适度信任互联网信息,而不是绝对依赖;对互联网信息能够进行有效地甄别,查证,以批判精神对互联网信息的真实性进行评价,并得出结论;遵守互联网道德及法律。记者对微博信息的处理,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网民处理同类问题时的行为。例如,面对匪夷所思的猎奇信息,应当首先求证其科学性和真实性。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检索和查阅相关的知识,判断信息真伪,或利用自己的人脉@相关领域的专家,引起其关注,对信息真伪进行评价。有研究指出,记者在使用社会化媒体时,对不确定的模糊信息更倾向以“评价+转发”的形式进行求证性转发,而不是单纯地转发。在转发、求证吋,也应尽可能以客观中性的态度接受信息,而不是情绪化地宣泄。4当前我国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所面临的困难4.1记者微博存在私人化与专业化的矛盾当记者作为一个独立的公民个体,其不可避免地通过互联网产生与它人社交、互动的需求。记者以纯粹的私人立场开设微博,微博的用途仅限于关注其所感兴趣的人物和话题,并不加V认证记者职业,那么该微博和普通公民开设的个人微博没有什么区别。记者可以在这个私人化的网络空间内,于道德和法律框架内随意发表个人意见。记者微博一旦通过加V认证,在微博上标注记者身份,那么该微博的意义则发生了改变,不再是纯粹的私人化网络空间。清华大学教授刘铮通过实证研究指出,专业新闻记者利用微博发布新闻无论在数量还是频率上,都高于普通微博用户。其中,新闻类微博数量占总微博数的44.4%oI这表明,记者在使用微博时,更关注近期发牛的、具有争议性的社会新闻。记者在微博的使用上,更像是在网络媒介中设置议程,而非简单的生活社交。不同的记者面对这一矛盾时也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新华社记者项开来认为:“记者微博当然是个人微博,一个记者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不应该、不可能也不被允许代表所在新闻机构发声。”,而他的同事,新华社记者韩松的观点则恰恰相反,他认为记者微博“如果注明了是记者,那么,就有了一定的职业性。不能完全属个人行为。”记者在私人化身份和专业化身份这一对相对矛盾的身份中,一旦发生了认知 偏差,对于政治敏感话题随意发表私人化的言论而不加把关,这些言论就会被当做记者供职的媒体立场,经过微博的多层转发被逐级放大,产生严重的社会不良后果。这不仅会严重损害记者个人的专业化形象,更加严重的是将损害记者所在媒体的信誉及利益,甚至还会影响公众对传统媒体的信任。美联社《员工社交媒体使用守则》指出,“美联社的员工们严禁在社交网络上'刘铮:《试析记者微博客使用特征与专业身份的建构》,《南方传媒研究》,第30辑,2011年6月版分享新近岀现的信息。”'将工作内容私人化也会导致其它同行迅速跟进某线索,致使所在媒体失去了某些新闻的独家报道权。而对于一些调查性报道,记者如果将其工作内容通过微博直播,也会引起行踪泄露,对被调查对象打草惊蛇的尴尬场景,这些对新闻的调查和报道都是不利的。基于上述情况,记者在面对谣言信息的时候,很难把握需从私人化立场还是专业化角度进行应对。4.2记者在微博上因规避风险而带来的慎言记者由于三方而因素造成了而对海量微博信息时的慎言态度・。首先,当记者以个体存在时,其一己之力毕竟有限。在有限的能力内,记者很难保证能够在某事件、尤其是涉及社会多层面的热点事件中一窥事实全貌。一旦记者在微博失言,通过微博儿何级数速度的扩散,容易形成恶劣影响,这些影响不仅仅是对于记者个人名誉上的,会导致记者供职的新闻机构失信,甚至带来公众对于传统媒体的信任危机。权衡唐突发言所带来的风险与正面效应,倘对记者微博的管理不当、不能建立对记者合理使用微博的有吸引力的奖优机制,则容易导致记者的慎言。其次,记者作为掌握了较高话语权的公众人物,通过微博,只需付出极低的成本,就可以产生影响巨大的传播力。而在法律尺度上,公众人物可能需要为自己的言论承担更为严重的后果。被指为“微博第一案”的周鸿祎微博攻击金山公司案件,法院虽最终“难以认定与金山软件股价下跌催在必然因果关系”彳,但依然判定周鸿祎构成名誉侵权,赔偿金山公司8万元。该案“首次定性微博言论空间对普通人宽,对公众人物严。”3因而,作为更加特殊、承担了意见领袖功能的公众人物,记者在微博上发言更加慎重。最后,记者在面对微博热点事件时,更倾向于持保守态度,不急于发表意见,而是待事态趋于稳定时再发言。这主要是由于,许多热点微博事件多为未被证实1美联社员工社交媒体使用守则•新浪网.http://ncws.sina.com.cn/rn/2013-05-16/165627143711.shtml2微馬第一案件:周鸿祎判赔八万元.南方日报.2911年3月28EI.A08版 3微博第一案件:周鸿祎判赔八力元•南方日报.2911年3月28H.A08版的信息,它们是潜在的网络谣言,留给这些信息以证伪的空间,更有利于记者得出不犯错误的结论。在经过日本福岛地震后,诸如抢盐、“福岛死士”冒死维修核设施等谣言洗礼后,记者面对未经冷却的,尤其是其知识结构Z外的信息时,态度更加慎重。4.3记者专业知识存在盲点记者的工作需要接触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毎天需要处理的信息包罗万象。因此,有学者用T型结构来描述记者需要具备的学识修养。“首先,记者应该是一个杂家,要有广博的知识”,其次,记者还应该是个专家,“对某一行业有比较精深的知识。但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数据库,记者同样存在知识的盲点。这些盲点有些表现得比较浅薄,是记者的无知与错误的工作方法共同作用的结果。另一些知识盲点,则是涉及记者所不熟悉的深奥的知识理论,这些知识是在记者的知识结构之外的。记者在处理这类信息时,容易犯武断下结论的错误。无意间就制造出了虚假新闻。例如表现在报纸上,国内众多报纸转载新华社明显违背物力常识的消息:“中国眼”的同步卫星轨道距地面735公里2;表现在互联网新闻上则有腾讯新闻在武汉地区的弹窗奇闻“湖北宜昌发现双头蛇首尾各一个头(图)将常见的钝尾两头蛇指为“在发育过程中由于受环境等因素影响,形成了畸形卵”的变异物种,这条新闻也被各互联网媒体大量转载。而互联网上本就繁多且高度碎片化的信息,经过微博转发、评论,以儿何级数的速度膨胀传播,变得更加碎片化。在处理海量信息时,留给记者判断和求证的时间少之乂少。在日常的新闻工作中,记者兼具了把关人的身份,仍然难免由于知识盲点而犯错,那么在高度碎片化的微博信息海洋中,仅用短暂的时间来判断信息的真伪,记者犯错风险则会更多。这就会产生记者或转发谣言信息,或轻1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武汉人学出版社.2005:992口径最大空间太阳累远镜“中国眼”2008年升空.新华网.http://nevvs.xinhuanet.com/st/2004-l0/24/content_2131823.htm3湖北宜昌发现双头蛇首尾各一个头(图).腾禾新闻.htlp://news.qq.com/a/20130926/012325.htm信谣言信息的现象。4.4微博信息的碎片化与高速传播可致辟谣困难信息的碎片化和快速传播是微博传播的两大特点,而无论是信息的高度碎片化还是微博信息的高速传播,都会带来与信息真实性的矛盾。首先,微博信息无时无刻都高速生产、膨胀、传播。而对混杂有谣言信息的 海量信息时,分别辨明与核实每条微博的真伪无疑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与之相矛盾的,是原创和转发微博只需要付出极少的时间成本。因此,对于真实性的核实与把关在许多时刻不得不对真实性让步,这就给谣言在微博传播传播提供了空间。就政府层面而言,政府发布消息滞后,或能量不足,导致政府声咅被淹没于海量碎片信息之中,不能得到有效传播。加之受众对丁-信息的需求度极高,可能导致许多热点事件中的谣言泛滥和辟谣困难,这在突发热点事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在3月1日昆明火车站恐怖袭击事件中,大量有关该事件的信息通过微博流出,在大量极具吋效性的信息中,夹杂了许多谣言。其中不少谣言,正是出于时效性的考量,对信息真实性让步,得以在微博上大范围传播。例如“昆明市大树营今晚也发生了暴力事件”的信息,在3月1日当晚大量传播,直至3月2日凌晨被警方辟谣后,逐渐平息。其次,从微博产品本身的产品特点和技术层面而言,微博信息是高度碎片化的。经过多次转发传播后,这种碎片化程度变得更加严重。且微博内容对字数有140字的刚性要求,这就使得传播内容囿于字数限制,得不到全面的展示。140字仅仅相当于传统媒体的新闻文本中一条导语的长度,在简单文本的制约下很难体现复杂新闻事件的整体面貌。再次,从受众接收信息的角度而言,当受众面对纷杂的微博信息时,高度的碎片化使受众只选择性注意那些对他更具刺激性的信息,并关注和转发那些更加符合自己对事件的想象或对自己更有利的信息。即便真实信息经过多重转发和注解后,亦很可能演变为更容易被公众相信、满足公众想象的谣言。 3() 5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的原则5.1恪守执政党的新闻纪律与国家法律法规首先,作为党的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个人的自由地,互联网业及在线上使用一切互联网产品的新闻记者首先要坚持党性原则。其一,党性原则要求记者坚守政治立场,服从党的领导,传播主流价值观;其二,无论传统媒体如人民网建的微博产品、述是商业门户网站如新浪网建立的微博产品,均不能背离党性原则。其次,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中国的所有法律法规在互联网场景下依然适用。即便是阻击谣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记者在使用微博时仍需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应为了辟谣而犯法越界。而专门适用于互联网的相关法律法规,如知识产却认定、互联网信息安全、禁传淫秽色情信息等的规定更应该严守不怠。再次,作为某一互联网产品的用户,记者还需要遵守该产品对于用户的使用规定。如新浪微博的《新浪微博使用公约(试行)》,就规定了微博用户使用微博产品时的权利、义务及微博管理办法。这些相关规定,都是无论普通用户还是记者大V需要遵守的。2013年8月10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与十多位网络名人举行座谈交流,与在场的网络名人们达成了坚守“七条底线”。这七条底线包括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在使用微博时,无论是日常社交生活,还是发布新闻信息,应对网络谣言,七条底线都不应触碰。在这些底线中,尤其需要记者注意的是,公民合法权益底线和国家利益底线。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时,也应时刻注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在满足公民知情权的同时,述应该警惕不能侵犯公民隐私权、不耍泄露国家机密。另一方面,记1首都互联网协会发布坚守七条底线但议书•新浪网.http://news.sina.com.en/c/2013-08-14/154027948112.shtml?rightmod=1&wvr=5者需要明确其职业行为的边界,记者只是事实的调查者、信息的传播者,而没有实际的执法权和行政权,因此,记者在履行职务行为吋,无权代替其它国家机关行使职责。 5.2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记者在个人微博上仍应该明确自己的职业身份,新闻职业道德依然适用。新闻职业道徳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发挥着规范、调节作用,新闻工作者在使用新媒体时。严格遵守职业道徳,首先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基本方针,而中国新闻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我国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和核心。《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徳准则》将“全新全意为人民服务”列于所有条目之首,记者在使用互联网产品中的任何行为,都不能背离为人民服务这一基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H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保证人民知情权的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述要求记者“批评侵害人民利益的现象和行为”J积极应对影响恶劣的谣言信息,无疑是记者在线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种诠释。新闻职业道德还要求记者发扬优良作风。由于互联网空间的包容性,即便是经过真实身份认证的“加V”记者,仍然会有意无意地将微博视为自己的私人化环境。因此,在处理微博信息时,不免轻佻和随意。在微博使用时,情绪化语言的流露,追求感官刺激的娱乐化表述等趋势,都为网络谣言在记者微博中滋生提供了温床。当名记者粉丝数飙升,关注度提高的时,巨大的关注度代表了充分的话语权,而话语权乂是潜在的经济利益。武汉大学沈阳教授曾说,微博粉丝某种程度上代表关注人群,即话语权。“很多人经历了这种话语权的体验,就很容易把虚拟的权力现实化。”2由微博粉丝而拉动的“粉丝经济”同时应运而生,软广告和硬性销1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徳准则.20092“我是薛蛮子,我冇987万粉丝”(图).华商网.http://hsb.hsw.cn/2013-01/15/content_8483558.htm售都会带来潜在的虚假信息其至谣言。记者在微博上的发言,须提高综合素质,抵制不良风气,接受社会监督。5.3尊重新闻传播规律5.3.1新闻真实性原则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对比谣言信息的虚假,新闻信息的最大特征也是真实。因此,真实性原则是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时应该严格遵守的原则。新闻记者工 作屮保障新闻真实的一般工作方法和原则,在记者使用微博发布、转载信息时同样适用。第一,记者在微博上应该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真实姓名。较国内先行制定记者对互联网社交工具使用守则的路透社和美联社,都鼓励记者以真实身份开设微博,并对自己言论负责。虽然,对于微博,有些记者仍以纯私人化的方式使用,微博平台也没有强制推行实名制。但微博实名具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记者以实名注册微博、标明身份,不易让网友对同名同姓的人进行混淆,同时也避免了恶意冒充记者本人,发表不当言论抹黑记者的情况发生,这实际上也是记者声誉和新闻真实的一种保护;其次,实名有利于公众对记者言论进行查证验伪,这对于记者而言是一种督促和警示,在发布微博是对自己发布的内容充分负责;第三,实名+供职单位的表述,可以给网民以真实感,这使得网民在真假莫辨时更愿意实名记者所发布的信息。第二,记者在微博上发布的内容必须真实,维护新闻真实应该是记者在任何时刻的职业道德底线。路透社对旗下记者进行了如下的规定「'记者须尽可能邀请第二人核查Twitter帖子内容”,“编辑最终是会核查所有Twitter内容的一尽管可能是在事后,但这种检查是常规性的。”|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也要求我国新闻工作者:“报道新闻不夸大不缩小不歪曲事实,不摆布采访报道对1路透社网络报道守则:规范使用微博等社会化媒体•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rn/2011-02-19/113821980415.shiml象”,“摘转其他媒体的报道要把好事实关”。I客观性原则新闻的客观性原则,是指新闻报道中的具体事实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新闻在态度上不偏不倚。新华社记者段羡菊认为:“记者在微博世界里的追求似乎还是应该放在“传播事实”上面,由他们向公众提供客观平衡的事实,以有助于公众的思考,但并不一定非做“意见领袖”,代替公众来思考。”我国的新闻媒体时党和人民的喉舌,记者担当着为人民说话的职责,记者应时刻注意新闻的客观性原则。要做到在新媒体上恪守客观性原则,记者首先应当坚守新闻真实。其次,在满足新闻真实的基础上,尊重事实,才能做到陈述事实和表达事实。第三,在表达事实时,提高自己在规定字数内的语言表达能力。由于微博规定了140字的文 本限制,记者尤其需要注意在记者本身对事实认知无误的情况下,由于文本表达而造成的态度倾斜。再次,在新媒体环境下,记者还应当加强图片表达能力、视频表达能力,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段,补充文本表意的不足,直观满足受众需求。最后,记者在微博发言时,同样应该摆正立场、不偏不倚,注意新闻报道的平衡,对新闻事件的双方所掌握的事实与意见均予以介绍,给予新闻事件双方对等的表达空间,在注意新闻事实的平衡的同时注重态度的平衡。时效性原则当互联网进入微博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网络信息传递渠道变得更加多元。信息传播速度大大加快,微博新闻已经可以做到即时滚动更新。在这种技术背景下,一方面新闻的吋效性大大增加,网民接收到的信息更加新鲜并口实吋滚动,同时,网络谣言也伴随着这种飞快的传播速度在短时间内传播给众多网民。因此,记者在应对网络谣言时,应该更加注重时效性。网络谣言的传播分为以下儿个阶段,谣言的形成期、谣言的蔓延期和谣言的破灭期。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2009汪青云刘晨.“自媒体”时代微博谣言传播及应对机制.东南传播.2012年第1()期.36作为以传播信息为职业的记者,应当保持对谣言的高度敏感,在谣言的形成期便先发制人,第一吋间对谣言进行辨伪、识破,形成预警,通过批判转发或者发布辟谣微博对谣言传播进行有效阻击。当谣言进入蔓延器的吋,也应注重应对谣言的时效性。跟随谣言蔓延的情势,增加微博辟谣的力度和密度,和传统媒体微博、政务微博等公信力较高的微博相互配合,抵御谣言。5.3.4公共利益原则公共利益是社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曾获度普利策公共服务奖的伯格曼认为,“新闻最大的价值莫过于其所揭露的问题可以换来所有人的安康和幸福”|记者在发布微博时,所发布的微博内容必须符合公共利益,而对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的 微博谣言,则必须积极应对,进行辟谣和跟进。1罗以澄刘兢.论新闻传播中的公共利益原则.新闻与传播硏究.2006年第4期.146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的策略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绝不仅仅依靠记者一人之力,网络谣言也绝不仅仅是通过记者这一种社会角色努力就可以有效消减的,这需要更加宏观层面的应对策略,如记者所在的新闻媒体乃至新闻行业加以配合和规范。对于记者个体而言,通过微博应对网络谣言,亦需要具体的策略。而从宏观的国家立法、行政维度,到微观的记者个人维度,都需要行之有效的策略。木研究将由宏观到微观,给出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的策略。 6.1国家之于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的宏观策略6.1.1加强对网络谣言的立法和行政管理在立法方而,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同时,处理了一批典型网络造谣、传谣案件。网络谣言涉及诽谤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这些扰乱互联网秩序的犯罪行为,就必须加强立法,重拳出击。司法解释确定了网络谣言的司法边界,量化了500次转发为“情节严重”,并规定了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罪的界定。但对于特殊人群,尤其是记者这样掌握了较大话语权的意见领袖,法律仍需要进一步细化,对这些用户的监管需要更加完善和细化的规定。诚如《人民口报》所言“对谣言盛行、谬种流布当然要依法亮剑,但也不能因噎废食;遏制网络活力,同样有违屮央精神和时代潮流。”|网络谣言的危害有大有小,在打击网络谣言上,要“把握好政策和法律的界限”。网络谣言汗牛充栋,但存在一大批谣言,即便流传已久,可能并不需要法律出拳应对,例如被证实是谣言的富兰克林风筝实验,流传已久,但这并不需要法律手段制裁。对于娱乐层面和道德层面的谣言,可以通过网络社区空间的白制和自净机制,在正常的讨论1把握好互联网这个“故大变量”.人民日报.2013年9月04日中,辨明真假,得出争取的舆论。在这一过程中,意见领袖,尤其是掌握一定话语权的记者微博将发挥巨大作用。而一旦网络谣言触碰了法律底线,则必须要动用法律制裁,正本清源,遏制流毒。从这个角度而言,可以从以下儿个角度具体入手。第一,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应该进一步加强和细化。当网络舆情击现杂音时,应该反映迅速,将谣言遏制在摇篮中。对于网络新技术犯罪,则应当紧跟技术发展,及时制定相应法律法规,加以制约。如动用网络水军、僵尸粉等,制造大量网络谣言,并产生了有较大影响的舆论,监管部门也应从技术和法律两方面着手遏制。第二,对于特殊人群,如记者这样掌握了较大话语权的意见领袖,仍需在法律层面进一步细化和深化,对意见领袖的互联网使用行为,在法律层面进行更加具体的规定。互联网并非法外Z地,在互联网上的行为,仍需于细微处也要有法可依。在行政层面,可以通过更多的手段对记者这类特殊群体的微博使用进行管理。例如,圈定媒体所在单位办公终端的IP地址进行监管,对于涉公行为进行有 效的约束,一方而可以督促记者积极应对网络谣言,另一方面,一旦记者微博涉及传播谣言等恶劣情况发生,有关部门可以及时干预。6.1.2政府加强对网民宣传教育,整体提升网民网络媒介素养网民是记者微博信息的直接受众,政府职能机构通过各种渠道对网民加强互联网媒介素养教育,是提升网民对于互联网信息处理能力、建立互联网道德的有效途径。人们接触和使用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介已超过百年,对广播、电视等媒介的使用也已数十年。而这些传统媒介中信息的呈现形式比较单一,通过人类社会长吋间的接触和使用,人们对于这些媒介的媒介素养已经比较成熟。而新兴的互联网媒介,如果以Web2.0时代开始、互联网产品的交互性大大提升为界,尚不足时间。因此,互联网用户的媒介素养尚需大大提升。互联网媒介所承载的信息以海量化和高度碎片化为特征,这对于公众媒介素养的要求是从阅读逻辑缜密的文字,接受编辑成片的视频等跃升为在海量的碎片化文本、图片、视频中搜索、归纳和理解信息。如果说这是网络媒介素养最基本的需求的话,那么目前对于互联网用户提出的更高的需求是质疑精神和网络媒介使用道德。质疑精神包括在甄别营销信息和事实信息,识别出信息所附加的偏见和立场,质疑信息的真伪等等。而网络媒介使用道德则要求网民正确理解互联网的分享精神,通过互联网强大的关系链和社交网提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对于网民的这些更深层次的媒介素养需求,以目前的互联网使用情况看来,还远未被满足。提升网民的网络媒介素养,需要网民自觉学习、自主摸索是不够的,这更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教育,通过传统媒体宣传及其它宣传方式,使更多人认识到提升网民素质的紧迫性。这种宣传教育,还应该区分互联网用户人群,有针对性的进行。如对于中小学生进行互联网常识普及、对大学生提供互联网价值判断教育,对公务员加强互联网意识形态安全、舆论安全等教育等等。6.2发挥行业协会的统筹协调作用我国的记者行业性组织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简称中国记协),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闻界的全国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同新闻界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记协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部分行政职能,在配合中央有关政策实施、 记者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记者微博的管理、记者微博应对网络谣言方面,记协同样应该发挥一定作用。首先,记协应配合中央有关政策的实施和落实,尤其是在当下集中整治网络谣言的背景下,记协作为行业性协会应当加强引导记者在网上积极发言,履行记者职能,对谣言信息进行反击;其次,记协应促进媒体间、记者间的交流和互通,为媒体间就互联网产品、尤其是微博类的互联网社交产品的使用经验交流大建平台;再次,协会应建立谣言信息通报和预警机制,对互联网产生的谣言按影响力分级预警,通报各媒体和记者,形成传统媒体和传统媒体在新媒体上的有效联动。6.3记者所在媒体应对记者微博进行有效的管理记者微博的使用,其最为和谐的状态是通过记者微博的口碑和赞誉,达到记者与其供职媒体的共赢。为了达到这样的和谐状态,媒体,和记者都需要加强自律。从媒体角度上来看,需要进一步明细记者使用社交产品需要遵守的规定。充分评估因记者使用微博而产生的风险,并未这些风险提前设定预案。当twitter率先在西方世界风靡的吋候,国际著名的媒体美联社及路透社都对社会化网络媒体的使用单独撰写了守则和规范。美联社要求自己的员工,“如果员工在工作上使用自己的社交网络账号,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他们都应该明确标示岀自己来自美联社的身份信息。”员工不必账户名称屮包含“美联社”的字样,但“应该在个人描述里体现出美联社的员工”与之类似,路透社鼓励记者充分使用社会化媒体,但“同样希望记者能完全了解使用社会化媒体的风险一尤其是对路透独立、不偏袒著称的声誉的威胁”。2而中国媒体在这方而相对滞后,缺乏成熟且可操作的守则规范。由于记者个人微博的信息发布缺少了新闻机构的把关,因而更加需要记者加强自我把关,记者所在媒体在以下方面加强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第一,鼓励记者使用微博获取新闻线索,进行新闻采访活动,但区分公私微博是十分必要的。在经职业身份、供职单位信息认证的微博上,发布过于私人化的话题是不妥的,极具情绪化的言论也同样应当避免。即便如此,记者在公开职业信息的微博上,也需声明微博观点不能代表供职单位立场。第二,记者接触到的新闻线索,未经媒体公开发布的新闻,以及止在采访中的新闻线索,可能是未经充分核实的,这些内容所涉及的信息可能有虚假的风险,甚至是谣言,因此,未经媒体公开发布的信息,不应提前公开在记者的个人微博上。 |美联社员工社交媒体使用守则•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rn/2013-05-16/165627143711.shtml2路透社网络报道守则:规范使用微博等社会化媒体.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rn/2011-02-19/11382198()415.shtml第三,新闻媒体应该对记者加强互联网信息安全教育,提示网络安全风险,建立互联网舆情通报机制,及时通报已经证伪的谣言信息供记者了解。最后,新闻媒体也应加大对记者微博的监管,对于记者微博发布的信息进行例行的审查,以及不定期抽查,对记者微博发布的内容通过技术手段及时备案及内容审核,如有异常情况,记者供职媒体应及时介入。6.4记者个人通过微博应对网络谣言的具体策略6.4.1对微博发布的信息进行核查验证首先记者应该从信源角度判断微博信息的真伪。某些专事制造微博段子的微博所发布的信息,基木为娱乐性的谣言信息,如“洋葱日报社”等,对于这类微博,已经声明了“我们的新闻都是假新闻”J需当笑话看待,也不会产生特别恶劣的影响,记者可不用查证和进行特别的应对。对于未加V认证的微博所发布的信息,尤其是内容涉及新闻事件的,记者在转发或评论时需要格外谨慎,严格查证、核对。其次,对于涉及的事件特别重大的,如群体性事件、重大伤亡类事件,记者可以向涉事的有关单位,事发地点的政府相关机构进行求证。如:2014年初的“某地H7N9禽流感爆发多人死亡”,“银行存款利率上浮到10%”等事件重大,但涉及的机构非常明确,易于查证的谣言,记者可以主动联系当地卫生局、银行等机构进行核实。如果该信息属实,则将是一条意义重大的新闻,若信息不实,记者则应主动将核实结果发布,消除谣言影响。作为普通公民,遇到这类事件,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或通过生活经历和常识进行判断,并不会主动联系相关机构进行查验,而记者区别于一般公民,其职业决定了这些查证行为本就是记者的工作内容。第三,当记者本身的知识结构不足以判断微博的真伪吋,可以考虑如下两种办法。首先,记者可以求助于互联网,通过搜索引擎搜索相关知识,通过学习相1洋葱日报社.新浪微博.http://weibo.eom/u/l806732505关知识以判断该信息的真伪。例如,越来越多的记者倾向于通过互联网百科类产品,如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查阅自己不懂的知识。有研究显示,三成以上记者 经常使用百科类网站,“百科网站对那些经过一定程度上'精确考证'词条(新闻)信息的归集,以及便捷的查询特点,已经成为媒体记者工作中进行信息查询的垂要渠道之一。”1其次,记者可以通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引起他们对相关信息的关注,让他们对信息真伪进行判断。6.4.2主动调查谣言涉及的事件记者在互联网上接触到的谣言信息往往蕴藏着潜在的新闻线索,而记者在使用微博的过程,同时也是新闻发现的过程。将新闻发现转化为报道,需要记者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采访工作。同时,记者的专业化身份特性决定了工作需要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而另一方而,谣言信息对公众而言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正是由于谣言中某些信息对于公众的强烈刺激,才使得谣言得以传播开来。因而,记者对于谣言所涉及事件的深入调查采访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受众需求相吻合的。同时,记者的主动出击,能够进一步保护公主对于公共事件的知情权。腾讯微博内容运营总监王雷,曾任《南方都市报》首席记者,有着媒体人使用微博和微博内容管理的双重经历。他谈到记者为微博的使吋表示,“记者是不能跨过做传统媒体的记者和参与事实这条明确的线,还是可以试着跨过这条线参与到更多的事实当中甚至推动事实、改变事实,这是一个更深的伦理问题而不光是使用微博。”在新媒体时代,记者不仅应该报道事件,甚至“应该尝试性地做一些改变,看看在报道的同时有没有可能更多地参与到这个事情当中。”2010-2011>|«国记者社交媒体使用习惯调查报告.美联社.媒体人加“V”该发声还是该禁言.中国新闻出版网http://www.chinaxwcb.com/2012-07/3l/content_248194.htm1新华网记者微博圆桌对话.新华网.http://ncws.xinhuanct.com/2012-06/11/c_l12174758.htm网络谣言一旦涉及记者所熟悉的领域和行业,记者更应该主动介入事件,积极应对,而非消极回避事件,对网络谣言发生时慎之又慎。微博的独特魅力在于,网民可以通过微博对自己感兴趣的用户进行关注,在时间上具有即时同步的特点。从而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互动性很强。微博环境下,记者不必仅仅靠通讯员发布会等方式来获取新闻线索,关注某些行业动态微博、名人微博等,可以发掘犬量线索,可以于第一吋间展开把握先机,开展调查、采访活动。而这些信息涉及谣言时,记者更可以通过自己的参与、调查,对谣言信息进行更深刻的证伪和辟谣。记者在微博上与媒体官微互动、与新闻报道同步、与当事人微博互动等方式,都是参与、调查谣言信息的有效手段。 6.4.3明确记者的社会责任,澄清谣言信息记者是新闻信息的采集者和写作者,其社会职能“便是迅速、及时地采集和提供真实的新闻信息,以满足社会的信息交流的需要。”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还包括强化主流声音,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互联网微博作为一种特殊的舆论产生平台,记者在微博上也有责任和义务进行舆论引导,在这一点上,和记者平日供职于传统媒体时所从事的工作是无异的。这些社会责任都要求记者需要积极应对微博平台的各类信息。积极向上、传递正能量和真善美的信息,记者需要广泛转载,传递主流声音;而而对不和谐的谣言杂音时,记者也不应消极回避。只有积极应对这些谣言信息,或查证、或批驳,才能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承担记者应尽的社会责任。记者还不应讳谈热点话题和敏感信息,只有积极介入、参与才有助于产生主流舆论,引导公众产生正向思潮。新华社记者张勇认为,记者微博引导舆论“一是要善于跟进社会热点,二是要果断堵截“谣言”,三是要妥善、合理运用所在媒体资源。”'这三方面是不可分割的,记者掌握了媒体资源,只有积极跟进热点,才不至这些资源在互联网空间的流失浪费,也正因为积极面对了热点,才可能堵截谣言泛滥。6.4.4重大谣言及时向上级反映情况虽然记者的职业身份赋予其釆访权,有权对新闻事件展开调查、采访。不过,记者一人之力有限,口记者是调查者,而没有行政权力、执法权力。当记者面对特别涉及面广、对社会可能产生特别重大负面影响的谣言吋,应及吋向上级单位反映情况,这也是记者履行职能下情上达职能的体现。记者可首先向其所在媒体反映情况,遇到特别重大的谣言事件时,可以向记协乃至党委、政府反映情况。谣言涉及犯罪的,还应向相应的执法机关及时举报。光阴荏苒,转眼两年的研究生学习即将结束,这篇硕士学位论文可以看做是我硕士阶段最终结出的一颗果实。这颗果实的顺利诞生,离不开老师们、同学们、各位朋友以及家人的关心和帮助。首先,最应该感谢的是我的导师欧阳明教授。两年的研究生学习阶段,欧阳 老师一直不辞辛苦的指导和帮助,这为我的论文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欧阳老师还非常关心我的实践环节,欧阳老师帮我联系了报社的实习,并大力支持我后续在两家互联网公司进行相关业务的实践,这些实习活动,为论文写作积累了一定的素材。从论文选题、初稿的完成,再到后续数稿的修改,欧阳老师无不在百忙之中给予我无微不至的指导。每次看到老师在我的论文上密密麻麻地批改字迹,都能对我形成极大的激励。欧阳老师严谨的学术态度、渊博的知识、悉心的指导都让我深受感动、受益匪浅。其次,要感谢我的同门博士师姐、11级师姐和同门其它三位同学。师姐的榜样、表率和指导,同门间的相互鼓励和帮助,都为我的研究生生涯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再次,感谢学院所有老师在这两年对我的谆谆教诲和悉心指导,是老师们的无私帮助,才能让我得以充分汲取知识。还要感谢新闻学院的全体同学,和你们一起学习奋斗,我度过了快乐和充实的两年。最后,再次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们,并对大家献上真挚的祝福!谢谢你们!参考文献专著部分:[1]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M].郭镇Z,徐培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胡泳•众声喧哗一一网络吋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岀版社.2007[4][法]勒莫.黑寡妇一一谣言的示意及传播[M].唐家龙译.商务印书馆.1999⑸[美]尼葛洛庞帝著.数字化生存[M]湖泳范海燕译.海南:海南岀版社.1996⑹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7]刘建明纪忠慧等•舆论学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8]程世寿刘洁.现代新闻传播学[M].华中科技大学,2000[9][法]让■诺埃尔.卡普费雷.谣言[M].郑若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文献:[11罗以澄.论新闻传播中的公共利益原则[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4)[2]闫文静.浅谈记者微博的管理[J].新闻传播.2013(6) ⑶张晓昭.“微博事件”与记者微博话语克制[J].文化学刊.2012(5)[4]华进.媒介融合时代记者个人微博叙事的伦理困境[J].编辑之友.2013(4)[5]纪莉张盼.论记者在微博上的媒介使用行为及其新闻伦理争议[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5)[6]任爽.微博谣言特征分析传播规律和治理之道一一基于2008年6月到2012年12月的400条微博谣言的案例分析[J]•社会视点.2013(7)[7]陈少波.当谣言邂逅微博,是自净还是泛滥一一自媒体环境下微博谣言的传播学分析及辟谣方略[J].新闻界。2012(15)⑻汪青云刘晨.“自媒体”时代微博谣言传播及应对机制[J]・东南传播.2012(10)|9|卞清•从“职业新闻人”到“在线行动者”:记者微博的中国场景[J]・现代传播.2012(12)[10]唐婵孙卫华钱娜娜.记者微博:私人化与专业化的冲突[J]冲国报业.2013(10下)[11]陈瑞霖.记者的“微博行为”探究[J].新闻世界.2012(1)[12]陈晓婉程弘.记者微博与传媒学者微博的议题选择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3(5)[13]王辰瑶.日常语境下的记者微博研究[J].现代传播.2013(1)[14]曹爱民张正其•记者微博困惑与问责[J]・现代视听.2012(11)[15]彭兰.记者微博:专业媒体与社会化媒体的碰撞[J].江淮论坛.2012(2)[16]陈琰.记者微博在微博谣言传播屮的作用建构分析[J].新闻传播.2012(11)[171NNIC.第32次屮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J.2013[18]人民网舆情检测室.2013年屮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R1.2014[19]美联社亚洲部•屮国记者社交媒体使用习惯调查报[R1.2012硕士论文:[1]朱慧鑫•微博谣言的传播模式及传播流程研究[D].山东大学.2013[2]左玮娜.网络谣言传播研究[D].屮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 [3]王媛.微博新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D].西北示范大学.2012|4|史尚静.微博谣言传播与辟谣方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⑸罗绮.记者微傅的特点、价值、问题与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2网络文献:[1]蓝媒沙龙第三期:记者与微博使用.记者站.http://w^uY.jizhczhan.nct/sharcncws・php?id=14&typc=l[2]媒体人加“V”该发声还是该禁言•中国新闻出版网http://www.chinaxwcb.com/2012-07/31/content_248194.htm[3]新华网记者微博圆桌对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2-06/ll/c_112174758.htm[4]微博中的媒体与媒体人的责任•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00/213308/213309/14948261.html[5]媒体舆情监测室提出名人使用微博六项建议•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sh/2011/03-19/2917197.shtml[6]路透社网络报道守则:规范使用微博等社会化媒体.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m/2011-02-19/113821980415.shtml英文文献:[1]Bordia.Prashan.ProblemSolvinginSocialInteractionsontheInternet:RumorAsSocialCognition[J].SocialPsychologyQuarterly.2004(3)[2]D.Centola.Thespreadofbehaviorinanonlinesocialnetworkexperiment[J].Science,2010,329(5996):1194-1197[3]EmGriffin.AFirstLookatCommunicationTheory[M].NY:McGraw-Hill.2006[4]HiestandMichael.Twitterusersbackbannedjournalist[N].USATODAY.31July2012:C.6[5]Kamins,M.,Folkes,V.andPerner,L.ConsumerResponsestoRumor:GoodNews,BadNews[J]•JournalofConsumerPsycholog.1997:Vol.6(2)[6]NiemanJournalismLab.Thisweekinreview:truthandliesonTwitterduringSandy,h11p://ww.nieman1ab. org/2012/11/this-week-in-review-tnith-and-lics-on-twittcr~during_sandy~and-the-pundits-vs~nate_si1ver/[1]N.B.Ellison,C.Steinfield,C.Lampe.ThebenefitsofFacebookfriends:Socialcapitalandcol1egestudentsuseofonlinesocialnetworksites[J].Journalof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2007,12(4):1143-1168[2]NoahArceneaux,AmySchmitzWeiss.Seemsstupiduntilyoutryit:presscoverageofTwitter,2006-9.NewMedia&Society[J].2010(12)[3]ShenXiaorong,WangFci.GovcrnmcntRemoldingandGovernanceontheNetworkRumorSubjectsintheViewofMicroPowerTheories,2011IntcrnationalConferenceonPublicAdministrationTwitterStudy—August2009.http://www・pearanalytics.com/wp—content/uploads/2009/08/Twitter—St[4]S.Hwang.ThestrategicuseofTwittertomanagepersonalpublicrelations[J].PublicRelationsReview,2012,38(1):159-161[5]YinPumin.CleaningUpCyberspace-Actionstakentocurbfalserumorsonlinc[J].BeijingReview.5Sep201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