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陵教师学校潘继红

东陵教师学校潘继红

ID:43924428

大小:97.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19-10-16

东陵教师学校潘继红_第1页
东陵教师学校潘继红_第2页
东陵教师学校潘继红_第3页
东陵教师学校潘继红_第4页
东陵教师学校潘继红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陵教师学校潘继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东陵教师学校:潘继红S版二年级下册教学建议S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教学建议编写意图及特色:本单元围绕“春天”这个主题。单元中的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都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照顾到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轻松地掌握知识、激发情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增强环保意识。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学生还将完成以下学习目标:1.认字写字:能够认识汉字37个,会写33个。能够读准字音,运用所学过的识字、写字方法和有关知识掌握会写字的字形,了解字意。进一步了解同音字的特点并练习区分同音字。学习五个偏旁部首,注意独体字做偏旁时的笔画变化。2.能够正确、流利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春天在哪里》、《古诗两首》、《赋的古草原送别》。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初步尝试通过比较品味语言。感受文中词语使用的准确、生动、形象。4.学习“有……有……还有……”的句式说话写话。进一步学习观察图画,有顺序地、完整地把图上的景物说清楚,并初步学习把内容说具体。5.积累关于“笑”的词语、增强积累的意识,学习积累的方法。丰富语言。6.在教材创设的综合实践的时空中,多方面感受春天、了解家乡、用多种方式赞美家乡。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编写意图及特色:本单元以“爱学习,学会学习,培养创造精神

3、”为主题。S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建议本单元的教材都是写事的记叙文,教育学生尊敬老师,学会做人;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多观察事物,遇问题肯动脑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形声结合识汉字是本学期第一次识字写字专课。它是在以前识字学习基础上,对形声识字方法的总结和归纳,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认会57个字,会写43个字。学习1个偏旁。2.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流利、有感情地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曹冲称象》第4自然段。3.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课文中的重、难点语句所表达的意思(

4、5、7课)。4.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掌握“通过说话的内容”来确定是谁说的话。反问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5.能够掌握形声结合识汉字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独体字加偏旁组成新字的识字方法。6.训练学生在不同语境中,能用不同的语气说话。7.课内外知识的结合与拓展,实际动手操作,教育学生爱学习,勤学习,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综合能力。编写意图及特色:本单元围绕着“快乐”这个主题。S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教学建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认识36个生字,会写32个字。学习2个偏旁。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表演。背

5、诵《雨后》、《假如》两篇课文。3.能够了解诗、文的内容,能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能从重点语句中体会人物情感。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出自己的感受。正确掌握逗号、句号、问号、叹号的读法。5.巩固学生形声字、部件组合、偏旁组字的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汉字间架结构的习惯,能按正确笔顺书写。6.看懂图意,展开想象,按照一定顺序说清图意并写通顺的能力。7.能够采集词语,把语句扩充具体。培养听、说、读、写各方面语文素养。8.搜集资料,扩大视野,拓展学习空间,开展多种活动,引导学生健康向上,关注他人;培养学生健康、快乐的价值观、人生观;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综

6、合能力。编写意图及特色:本单元围绕着“科学、创新”这个主题。S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教学建议单元教材通过童话、传说、故事等向学生展示出科学对人类的贡献,发明创造令世界更加便利、精彩。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并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思想,敢于挑战未知,进行发明创造。在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会认77个生字,会写43个字。认识“斤字旁”,部首三框儿。2.“学习并掌握同音字的辨认方法,提高识字能力。3.能够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出自己的感受。正确掌握逗号、句号、问号、叹号的读法。4.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与创造的热爱之情,探索

7、未知的兴趣。5.培养学生观察汉字间架结构的习惯,学习写半包围结构的字,初步了解与“斤字旁”、部首三框儿有关的字的特点。6.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看懂画意,按照一定顺序完整叙述图意,并写通顺的能力。7.课内外知识交流,拓展学习空间,开展多种活动,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的奥秘,发明创造的伟大,收集科学、创新的信息、语言等,全方位地跟科学交朋友。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