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68例临床分析

子宫腺肌病68例临床分析

ID:44012497

大小:4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17

子宫腺肌病68例临床分析_第1页
子宫腺肌病68例临床分析_第2页
子宫腺肌病68例临床分析_第3页
子宫腺肌病68例临床分析_第4页
子宫腺肌病68例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子宫腺肌病68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子宫腺肌病68例临床分析【关键词】子宫腺肌病【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1年12月7年间我院收治的6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8例子宫腺肌病占我院妇科住院人数的3.6%,占同期妇科手术子宫切除的5.7%o术前痛经者40例(58.8%),月经过多者45例(64.7%)。术前诊断子宫腺肌病40例,诊断符合率58.8%,B超诊断符合率55.8%。68例中66例为子宫切除治疗。其屮24例曾服用米非司酮治疗3个月以上。100%服药期间停经疼痛症状消失。但停药1月后恢复月经,痛经复发,且B

2、超提示病灶无明显缩小。另2例因恐惧手术于小剂量间断服用米非司酮达5年以上,临床症状,B超及妇科检查均有明显好转。结论子宫腺肌病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对缓解临床症状有效,但停药后易复发。而小剂量间断服用米非司酮5年以上有效2例,是否能避免手术治疗还有待观察。关键词子宫腺肌病治疗米非司酮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因血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院妇科1995年1月〜2001年12月期间共收治子宫腺肌病68例,现将其发病情况、诊断和治疗等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在1995年1月〜2001年12月期间,我院妇

3、科共收治子宫腺肌病68例。占我院妇科住院人数的3.6%,占同期妇科手术子宫切除的5.7%o年龄最大50岁,最小31岁,平均年龄为(41・4±6・2)岁。68例屮未孕者2例(2.9%);孕1次20例29.4%);孕2次39例(57.3%);孕3次以上者9例(13.2%)。有剖宫产史14例(20.5%),人流史40例(58.8%),诊刮史12例(17.6%),W12例(17.6%),缙L6例(8.8%),附件手术4例(5.8%)01.2临床表现68例中术前痛经者40例(58.8%)o月经过多者45例(64.7%)o持续下腹痛10例(14.7%),性交痛、肛门

4、坠胀12例(17.4%),急腹症入院4例(5.8%),经手术证实为合并卵巢内异症囊肿破裂,腹腔游离巧克力液。子宫后壁触痛结节12例(17.4%),附件区包块并子宫增大月.子宫直肠陷凹和子宫后壁触痛结节5例(7.3%)。1.3诊断术前诊断40例,诊断符合率58.8%。术前B超检查68例,诊断子宫腺肌病38例,诊断符合率55.8%o术后病理证实66例中单纯子宫腺肌病40例(58.8%);合并子宫肌瘤16例(24.2%);合并卵巢盆腔内异症10例(14.7%);术中发现子宫及双侧附件与周围肠管或大网膜粘连6例(9.0%):贫血28例(42.4%)。1.4治疗本

5、组病例以手术治疗为主。68例屮66例子宫切除术(次全切除50例,全切除16例)。保留卵巢功能56例。根治术10例。10例患者为合并卵巢盆腔内异症,其特点是子宫、卵巢与周围组织器官紧密粘连。有2例在处理子宫动脉及子宫紙骨韧带时损伤输尿管。对于盆腔腹膜、肠管异位病灶给予电灼。全部术后病例均未给予继续药物治疗。术后随访1年,68例中24例在术前曾服用米非司酮治疗3个月以上。100%在服药期间停经,疼痛症状消失。但停药1月后恢复月经,痛经复发,且B超提示无明显缩小,而行手术治疗。另2例因恐惧手术于1996年4月及6月出院后按医嘱服用米非司酮25mg隔日一次,6个

6、月后自行小剂量间断服用5年以上。具体用法:米非司酮5〜7.5mg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服用3〜6月。停药1〜2个月再继续下一次疗程。2结果66例手术治疗者1年后症状完全缓解58例,指疼痛完全消失。B超提示盆腔无异常,检查盆腔无组织增厚。明显缓解6例,指症状明显减轻,B超提示盆腔无异常,但检查盆腔组织略触痛。1年后复发2例,其中疼痛复发1例,B超及盆腔检查均发现异位病灶,1例无疼痛,但B超及检查有附件包块。2例保守治疗者随访5年以上,自觉痛经、性交痛症状明显好转。B超及妇科检查子宫后壁触痛结节明显缩小。3讨论3.1发病率一般文献以子宫腺肌病在子宫切除标本屮所占

7、比率作为其发病率。张信美等[1]报道子宫腺肌病发病率为16.7%。本文的5.7%可能比较局限。3.2临床表现与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好发年龄为40岁至绝经前。本文平均年龄(41.4±6.2)岁。与周应芳报道的(42.9±2.4)岁相近[2]。患者主要症状为继发性痛经伴进行性加重。丿」经过多或经期延长。部分病人伴有肛门坠胀、性交痛。非经期下腹痛或盆腔痛。仅根据症状和一般妇科检查诊断子宫腺肌病准确率不高。B超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无创检查方法。Fedele等[1]发现弥漫型子宫腺肌病更适合应用阴道B超检查。敏感性达到80%、特异性74%o较腹部B超诊断准确率高。CA12

8、5测定对子宫腺肌病有辅助诊断价值。文献报道[2]腺肌病患者CA125水平明显升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