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不为”问题的表现、根源及治理对策

“为官不为”问题的表现、根源及治理对策

ID:44264311

大小:2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0

“为官不为”问题的表现、根源及治理对策_第1页
“为官不为”问题的表现、根源及治理对策_第2页
“为官不为”问题的表现、根源及治理对策_第3页
资源描述:

《“为官不为”问题的表现、根源及治理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为官不为”问题的表现.根源及治理对策“为官不为"问题的表现、根源及治理对策发表时间:2016$2716:16:20治理“为官不为”,提振干部精神状态“为官不为”问题的表现、根源及治理对策类似范文:为官不为的突出问题、原因分析及整治建议市纪委等部门关于深入开展“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效遏制了“四风”问题,但是经济下行、简政放权、高压反腐的新情况又让一些领导干部产生了“为官不易”的错误认识,懒政、庸政、怠政等“为官不为”现象有所滋长。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

2、批评。”一、“为官不为''问题的主要表现1、懒政——工作面前不想事、不干事各级政府机关工作人员都必须做事,这是天经地义的。然而,“为官不为”者在工作面前却不想事、不干事。一是做事缺乏主动性,催着干、跟着干。有的干部做事缺乏主动性、自觉性,总是要等到事情火烧眉毛了,上级发出最后期限的通知了,才完成任务式地动一动;有的干部做事缺乏激情,总喜欢跟着别人的步伐走,别人动一动他就挪一挪,别人不动了他就干脆“趴着睡一睡S还有的干部一看到上级或百姓交代的事情就心烦肚燥、发牢骚、耍脾气,只想着少做事、多安逸。二是做事不求出色,甘心居于中游。有些干部做事奉行中庸主义,既害怕出头“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

3、,又不愿落后垫底“出丑”,对工作讲求“过得去”,不追求“过得硬”,甘心居于中游位置,得过且过。三是害怕吃苦受累,遇到困难绕着走。有些干部遇到困难“难"字当头,“避”字当先,能躲则躲、能拖则拖、能推则推,不敢血对困难、不能经受困难。这种不想事、不干事的心理状态主要存在于一些任职时间较长的领导干软骨病现实生活屮,一些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缺失。”当前,“为官不为”现彖得以滋生并蔓延,归根到底是由于理想信念不坚定,宗旨意识淡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些官员面对金钱、美色、权力的诱惑,理想信念动摇了,迷失了自我,宗旨意识变得淡薄,在他们眼中地位

4、、权力、名誉、金钱成为了做官的终极目标。群众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党的十八大以后,随着反“四风"、反腐败力度的加大,这些干部不能吃拿卡要了,不能公费旅游了,不能公车私用了。于是干事的劲头也没有了,只想不做事、少做事,慵懒散漫,疲疲沓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2、能力素质不适应当前,我们党和政府面临的复杂形势、肩负的艰巨任务,亟需一大批敢于创新、敢于担当的好干部。但是,一些干部还没有转变观念,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不能接受新任务的挑战,工作方式一成不变,遇到问题不会解决、不善解决、不能解决。新形势下要很好地履行政府职能,完成党和人民交付的

5、任务,仅仅靠某个方面的专业特长已经不行了,只有“一专多能",才能更好地胜任。面对这种形势和要求,少数干部出现本领恐慌、能力危机,不是不想干,而是干不了、干不好,自然就难有所为。3、考核机制不完善领导干部考核机制不完善,许多吋候流于形式,使之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是考核设置不够合理。当前,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一般都采収民主测评的方式,而印发的民主测评表都是统一的指标,没有体现岗位的差异性,不能对一名干部做出形彖的刻画和准确的评价。领导干部只要不违纪、不被查处,一般都不会被评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对于优秀等次,有的单位是由一把手指定;有些单位就搞轮流制,今年你來享受优秀指标,明年让

6、我享受,谁也不得罪,这样就让干部考核机制完全丧失了意义。二是考核结果运用不到位。从正而来看,考核结果的激励作用不大,领导干部的考核等级优秀和称职Z间差异就只有那么儿百块钱的奖金,基本不会影响干部的升迁和进步,评不评优秀效果不大。从反面来看,年度考核即使是基本称职甚至不称职,也就是少拿几百块的奖金而已,既不会降职又不会阻碍升迁,起不到应有的约束作用,客观上助长了“庸官懒官”、“太平官”现象的滋生。4、监督机制不到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指出:“信任代替不了监督,自律代替不了他律,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几为官不为”现象如果缺乏监督或者监督不到位,就会像脱缰的野马肆

7、意妄为、危害无穷。一方面,纪检部门和组织部门对于什么是“不为”?那种现象属于“不为"还没有做明确的规定,致使“为官不为''者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另一方面,对于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还没有形成合力。目前,对“为官不为"现象的监督还主要靠纪检组织部门,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的力度还不够。同时,相关部门惩处“为官不为”干部还不够严厉、震慑力还不够大,懒政怠政现象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和长期性。三、治理“为官不为"的对策建议基于“为官不为"出现的原因,笔者认为要治理“为官不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