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自然的比例与对称美

浅谈大自然的比例与对称美

ID:44383234

大小:22.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大自然的比例与对称美_第1页
浅谈大自然的比例与对称美_第2页
浅谈大自然的比例与对称美_第3页
浅谈大自然的比例与对称美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大自然的比例与对称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大自然的比例与对称美摘要:自然造物是一种力量,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源泉。本文首先论述了什么是自然造物之美。其次从黄金分割比例和对称美两方面论述了大自然的造物美。引导人们崇尚口然造物的精神。关键词:自然美;黄金分割;对称美屮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200-01一、引言万物即是自然物,而所谓自然物也就是“自然界”,具有无穷多样性的一切存在物,与宇宙、物质、存在、客观实在等范畴同义的具体东西。而人类诞生于此,我们生活在自然屮,生活在美的世界,但是我们却很少留心身边美的事物,正是这些被忽视的美的自然物

2、,赋予了世界生命的活力。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生于自然,而自然将带给人最真实、最亲近的感受。二、自然之美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的万物的奇迹——自然造物。未经人类自然文明修饰的美是一种自然美。自然美是自然木真的存在,还因为它是自然界万物相互变化作用的结果,是自然万物相映成趣的佳作,是天地造化Z功。大自然,这个万能的创造者,凡是它创造出的有生命力的事物,其内容、结构、外形和色彩等,无不符合“实用”规律,即符合其物种的自我生活需要的功能要求,以及符合其对外部世界所施予的功能的要求,并因此而呈现这一事物的

3、独特之美。三、大自然的比例与对称设计(-)自然造物黄金分割比例有人往往认为:对比例美的要求,只是人的一种共同的心理和生理趋向,而客观世界并不存在什么真实的比例美。但事实证明:大自然创造了光,也就创造了人类用眼镜、(视器官)分辨和欣赏明暗及其色彩变化的能力而不是反过來。黄金分割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比例之一,定义为将一线段分成不相等的两段,使较小线段与较大线段的比等于较大线段与整个线段的比。对黄金分割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已经发现并很可能掌握了黄金分割问题。古代希腊的先哲、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一次散步中,偶然听到附近传来悦耳动听的打铁声,使

4、他好奇,于是寻声找到铁匠铺,并用尺度量了铁砧和铁锤,乂通过以后不断的测量研究,他发现声音的差异变化与发音器Z间的长短厚薄的比例有关,于是他创造了琴弦按一定长短比例排列的竖琴。通过一系列实践、研究、联想和推理,他发现几乎所有事物的形式美,都和它自身各部分的比例有关。而比例关系就是数和数的关系,因此他认为:美就是数的关系的表现。据说他在进一步研究事物之间的比例关系时,发现两条线段之间最美的比值是1:0.618o希腊人还由此发现:至少三次符合这种比值的人体,是最美的人体(全身长:肚脐以下长二二肚脐以下长:肚脐以上长二二腰以下长:大腿长二二1:0.618

5、)。古希腊艺术家对此深信不疑,在其建筑造型和人体雕塑中,无不应用这种比例,并从而又反过來证实了它确实存在的美学价值。因此,他们把这种比值的长短分割称为“黄金分割”,意即最高贵和最美的分割。当我们越是深入体察和了解大自然,我们就会对其创造力•物结构式,使他们趋向平衡与和谐的规律性设计,越加感到惊叹。与其说黄金分割比例是人所创造的,不如说是人所发现的,它本是大自然在创造万物的没得结构时,所遵循的自然本身的(美的)规律之一。(二)自然造物对称美对称,泛指两个以上的事物或•个事物的诸方面在数量上相等或相当。在内涵上相近或相对。达•芬奇也认为:“美感完全建

6、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在美的分类上,它当属于艺术美一一一种人为的美,是艺米家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审美观点,遵循美的规律上,对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和社会美进行集中、概括,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把它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它具冇社会美的内容,又具冇自然美的形式。对称性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对称性对于人,不仅仅是外在的美,也是健康和生存的需要。如果只有一只眼睛,人的视野不仅变小、对与目标的距离判断不精确,而且对物休的立体形状的认知会发生扭曲。如果一只耳朵失聪,对于声源的定位就会不准确:因为当人对声源定位时,大脑需要声音对于听者的方位仰角线索,

7、也需要到达左右耳间的时间和强度差线索。对于野外生存的动物,失去声源定位的能力,意味着生命随时会受到威胁。四、结语今天的精神世界正是需耍新的美学判断和价值,如同干涸荷塘在等待另一场骤雨。自然总归是自然,它向人类展示着精妙绝伦的生命形和绚丽多彩的生命篇章,它使人类成为最高级的受造物。需要人们汲取自然的精神,运用自然造物的黄金比例与对称关系开创自我的精神世界。参考文献:[1]张晶•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黄河Z声.2012(17)・[2]李珂珂•浅议崇尚自然的造物精神[J]•大舞台:266.[3]徐晓.自然审美基础[M]•长沙市:中南大学出版社.20

8、08:58・[4]薛宣林.论艺术之永恒[M]・南京市: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93:8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