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可舒片治疗高血黏度综合征临床探究观察

心可舒片治疗高血黏度综合征临床探究观察

ID:45925800

大小:6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9

心可舒片治疗高血黏度综合征临床探究观察_第1页
心可舒片治疗高血黏度综合征临床探究观察_第2页
心可舒片治疗高血黏度综合征临床探究观察_第3页
心可舒片治疗高血黏度综合征临床探究观察_第4页
心可舒片治疗高血黏度综合征临床探究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可舒片治疗高血黏度综合征临床探究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心可舒片治疗高血黏度综合征临床探究观察摘要将16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年龄、职业、性别、工作环境、伴随症状、并发症经比较无显著差异。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心可舒片,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疗程1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流变血指标及评定临床证候,经统计学处理得出结论:心可舒片能显著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黏度和聚集,抗血栓形成,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疗效优于阿司匹林组。关键词心可舒片高血黏度综合征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5年~2007年5月门诊及住院病人共计160例,其中男72例,年龄4旷72岁,平均60.5岁,女88例,年龄45-79

2、岁,平均64岁。全部病例均有血液流变学指标1项或多项异常且伴有临床症状。按就诊次序,随机将患者分为心可舒片治疗组和肠溶阿司匹林对照组。两组间性别、年龄、职业、工作生活环境及血流变指标经t检验,无显著差别(P>0.05),具可比性。方法:心可舒片治疗组87例,给予沃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心可舒片每日3次,每次4片,疗程4周。其中6例中途停药退出观察,实际观察81例。肠溶阿司匹林对照组73例,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每晚睡前1次,1次3片,75mg,疗程4周。其中3例患者中途停药退出观察,实际观察70例。观察期间均不服用对血液黏度有影响的药物,包括其他抗血小板药、抗凝药、

3、钙离子拮抗剂,降脂药及其他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观察开始与结束时均常规做心电图及生化全项(包括心肌酶谱、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分析)。证候疗效判定标准:釆用尼莫地平方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三治疗前积分X100%。①显效:证候全部消失,积分为0或治疗前后积分之差280%。②有效:780%治疗前后积分之差230%。③无效:治疗前后征候积分之差〈30%。④恶化:治疗后征候积分超过治疗前积分。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统计软件。等级资料用Ridit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记数资料用X2检验。结果两组临床证候疗效判定结果:按尼莫地平积分法判定。治疗后心可舒

4、片组显效、有效、无效、恶化例数分别为51、18、12、0,总有效率为85.19%;肠溶阿司匹林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恶化例数分别为27、14、26、0,总有效率为58.57%O两组疗效经Ridit综合分析,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治疗组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高血黏度分级疗效判定结果:根据血液流变学指标划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4个级差,治疗后将至正常或降至2个以上级差为显效,下降1个级差为有效,无改变或升高为无效。治疗后治疗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50例、16例、15例,总有效率为81.48%;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是42、9、

5、20,总有效率为72.86%,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o两组患者血流变学指标观察判定结果:心可舒片治疗组5个切速(低切~高切)的全血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心可舒片对红细胞聚集指数AGREE,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粘附率PADT,纤维蛋白原亦有明显抑制作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而对照组5个切速(低切~高切)全血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粘附率、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的观察:160例患者3例自行无原

6、因中断观察,肠溶对照组因2人胃肠道反应,1人皮疹停药,治疗期间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讨论本项临床试验选取的心可舒片治疗组81例高血黏度综合征患者,经4周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粘附率、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充分证明心可舒片能明显改善血液黏稠状态,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了高血黏度综合征患者血液的浓、黏、聚、凝状态,而且该组的临床证候改善情况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亦明显下降,但临床证候改善程度却不及治疗组。充分肯定了心可舒片在高血黏度综合征患者

7、及血栓性疾病防治中能够起到积极作用。大量研究证实,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多脏器疾病都不同程度的伴有高血黏度综合征,这类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适时恰当地改善病人的高血黏状态,有利于基础病的控制,更为血栓性疾病的超早期治疗提供了途径。通过以上观察试验可知,心可舒片可安全有效治疗高血黏度综合征,其机制为:心可舒片能有效改善内皮功能,具有显著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形成作用。临床应予以推广作用。参考文献1李家增,主编•血栓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李晓云.血栓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中国微循环,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