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

ID:46069764

大小:5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釆取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西医基础治疗方式,观察组采取中药汤剂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死亡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更为显著,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疗效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心功能分级疗效总有效率为7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心衰;临床疗效慢性心力衰竭指的是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以及心室

2、受长期压力、容量负荷过量等影响,导致心肌收缩力逐渐减弱,无法有效维持心排血量,进而出现衰竭。病发时的表现为呼吸困难、身体乏力,是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同时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该病症具有愈后差,死亡率高的特点[1]。我院在治疗慢性心衰过程中,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50例慢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釆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5例,男16例,女7例,平均年龄(64.25±2.03)岁;心功能II级5例,III级13例,I

3、V级7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1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心脏瓣膜病5例,其他4例。对照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59.23±5.12)岁;心功能II级4例,III级11例,IV级10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心脏瓣膜病4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取西医基础治疗方式,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B受体阻滞剂、强心剂、硝酸酯类等等,治疗过程中,依据患者病情及病程制定具体剂量及用法。观察组采取中药汤剂的治疗方法,药用熟附

4、片、桂枝、黄罠、益母草、党参、丹参、郁金、尊苗子、泽泻、茯苓、干松为主方。血瘀明显加桃仁、红花;喘息痰多加苏子、陈皮、半夏;心悸明显加柏子仁、酸枣仁;腹胀纳差加莱菠子、砂仁、麦芽;大便秘结加瓜篓仁、枳实。两组均以15d为1疗程,通过在固定的时间内,将两组患者治疗情况予以呈现,以此判断治疗效果。1.3观察项目记录患者心功能分级、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死亡率。1.4疗效判定根据《临床医药实践》制定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心衰基本控制或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②有效:心功能提高1级,但达不到2级;③无效:心功能提高不足1级的患者;④恶化:指的是心功能恶化1级或1

5、级以上。1.5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