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探析

中医药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探析

ID:46209274

大小:6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1

中医药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探析_第1页
中医药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探析_第2页
中医药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探析_第3页
中医药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探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药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探析摘要:屮医药文化与传统文化冇着天然的、密切的联系,传统文化教育是促进中医药文化发展、培养新时代中医药人才的必需。关键词: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影响和规范了民族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稳肚文化。一、中医药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十八大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由于全球性问题及其负效应危及到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全球发展不平衡扰乱了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确立;国际经济、金融局势波及大学牛的切身利益;发达国家对发展屮国家的文化渗透和入侵,使发展中国家在文化认同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

2、因此,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及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是时代及国家的迫切要求。十八大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回归自然的浪潮使中医药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屮医伪科学”的叫嚣从来没有停」I:,不能不引起屮医药院校的反思。中医药学是科学,也是文化,与传统文化血脉相连。因此,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医药院校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和作用,是其自身发展的需求,是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途径,更是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宝贵资源。再者,大学是学生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从修身养性到为国为民、着眼

3、全球无所不容,可以让大学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怵I惑得以消融。况且屮医药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才能掌握中医的思维方法及其理论精髓。可见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医药大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专业思想和综合素质的需要。二、中医药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传统文化教育,不单是传播文化知识,更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培育出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医药人才。(-)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爱国情感,如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激励着代代中国人。中医药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深受中医药文化影响的大学生更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坚定对民族、对国家的热爱。因此,传统文化

4、教育能使他们懂得:爱国、爱民是一个人应有的崇高品德及立身之木。(―)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文明形态。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学说体现了与现代相契合的生态智慧,指导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繁衍生息,经久不衰。在气候变暖及生态危机的严峻形势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大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的思想,并付诸行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1)自强不息精神教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传统文化的主旋律,无论是国家强盛之时还是民族危难之际,都曾激发全民族的斗志,培育了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盘古、大禹的积极进取、勇于探索,铸就

5、了中华创新之魂。医史上开拓屮医先河的医学鼻祖、大家楷模使中医药大学牛•更加坚信:刚健自强、勇于创新是其必备素质,因为开拓创新不仅是科学发展的精神力量,更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四)“和”的理念教育“和”是传统文化的基调,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和衷共济”“协和万邦”深深植根于我国各个领域及日常生活中,对调节人际关系和社会矛盾等起了积极作用。中医“持中”“平衡”“损余补缺”等正是“和”的体现。因此,夯实“和”的民族理念,利于大学生对中医理论的掌握、自身发展及和谐校园的建设,更有利于国内建设及国际发展。(五)道德修养教育十八大强调:“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6、以道德为重的传统文化视立徳、立功、立言为人生价值的三种体现;传统文化的义利观,提供了为人处世的坐标,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及内在修养,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结合“杏林暖春”等典故,更有利于他们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养成。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导向作用,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敬重与认同,以培养大学生胸怀天下的高尚情操,推己及人的博人胸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六)专业思想教育传统文化的“仁”决定了“医乃仁术”的医学价值定位和“仁爱救人”的思想境界,古代医家非常重视职业道德操守。因此,传统文化教育旨在加强中医夯大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中医

7、药学,树立热爱祖国医学、献身中医事业的信念。且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有助于拓宽学科口径,开阔视野。可见,传统文化教育能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优化其职业道徳及文化素养。当然,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应坚持批判继承、立足现实、古为今用的原则,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只有这样,才能营造有利于高素质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以培育中医药大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及民族文化代表人物。参考文献:[1]黄海波•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

8、007.[2]马英华•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