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ID:46363918

大小:6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3

像科学家那样探究_第1页
像科学家那样探究_第2页
像科学家那样探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像科学家那样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分子与细胞”教学实践与体会福州八中陈红(350004)【摘要】开展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来实现“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这一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理念,应该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探究”工“动手操作”,“像科学家一样……”,是要像科学家一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关键词】问题情境探究式课堂教学我校于1998年进行“选课制、走班制、学分制”的教育改革,与今天的普通高中新课改有着惊人的相似。有了八年的经验和教训,在福州市众多学校高一年级不开设生物课的巧景下,八中率先尝试开设必修1《分子与细胞》,没有现成的经

2、验和模式,我们牛:物组的教师经过一段吋间的摸索,提出“以开展探究为核心的教学”來实现“提高学牛牛-物科学索养”这一课程理念。一、更新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新课程理念下,一节好课的六大标准:1、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2、有效的教学应使师生、牛牛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3、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4、有效的教学应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5、冇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6、冇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强调有效的教

3、学,强调实际的生成,新课程的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必须让学牛的内在潜能发挥出来,从原来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起来。我们侣导“把课堂述给学生”,而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木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探究式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著名教冇家萨其曼(J.R.Suchman)对于“独立学习者发展”的信念,他认为科学家用來分析解决问题,探究未知世界的理性智慧对以传授给学生。该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索的实践过程,试图模拟科学家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科学家如何面对

4、疑难,养成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习惯,并学会搜集和加工需要的新资料,从而获得在真实生活情境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培养白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活动。二、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开展“探究”学习,能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探究”H“动手操作”。探究不一定都要动手操作,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像科学家一样……”,是要像科学家一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一年的“分子与细胞”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以下方式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1、妙设

5、“问题情境”,进行纯思维探究编者在教材屮“问题探讨”环节的设计就是希望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师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学习概念。当然,教师创设的情境应是学生感兴趣的,是來自真实世界的,即源于生活,源于口然。例如:在“笫三节细胞核■一系统的控制中心”的问题可以从“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过程入手,分析多利的母亲到底是谁,为何早衰,初步认识细胞核的重要性,通过阅读资料分析,掌握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在对一个个核心概念的学习过程屮,让学牛在特定的情境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就会置身于探究情境Z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科学的概

6、念,进而有效地整合进学生的知识框架。2、创造性进行验证性实验的纯文本探究必修1《分了与细胞》中增加了许多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由于材料、课时、经费等问题,可能某些实验无法完成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屮的实验结论,引导学生进行纯文木的探究。例如:“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的探究实验,山于甲基绿、毗罗红染液尚未购买,我们设计成告诉学住结论:甲基绿使DNA呈绿色,毗罗红使RNA呈红色。请学牛们像科学家一样进行实验预期,如果用甲基绿、II比罗红染液对细菌、丨1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细胞将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学生在纸上、黑板上就着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7、图上模拟可能出现的结果,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讨论激烈,通过修正,达成共识:在真核细胞中,DNA主耍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耍分布在细胞质。原核细胞的现彖和真核细胞有区别,因为它们的结构不一样。最后教师指导学纶阅读教材中相关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木来无法完成的实验,通过精心的设计,既达到实验的要求,乂复习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结构,一举两得。3、给定课题的指导性实验探究生物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因此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重耍环节。在实验探究教学中,要突出培养学生实验的假说能力、方案的设计能力、过程的观察与记录能力、讨论与结论的分析能力

8、等,充分体现新课程培养学牛“过程与方法”的理念。例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节屮的探究实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由于木节教学内容十分接近生活,因此采用“过程式的教学”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探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