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

【论文】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

ID:46513037

大小:9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4

【论文】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_第1页
【论文】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_第2页
【论文】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_第3页
【论文】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_第4页
【论文】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高红勤、肖鹏、郭艳、高甜甜、陈晓玲、唐涵芬、顾娴、朱建良、唐女、徐丹(太仓市中医医院215400)【摘要】目的:总结20年治疗高血压病经验体会,初步探讨中医药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作用与定位、辨证治疗方案。方法:对本院门诊近20年所治疗的确诊高血压病患者555例通过问卷调査、体检、辅检等随访观察治疗询后各指标变化。结果:眩晕、头痛、心悸、胸闷、腰酸、耳鸣、乏力、失眠、肢麻、夜尿频位于髙血压患者常见症状前10位。通过中药辨证施治与西药降压结合,绝人部分症状都能完全缓解。除耳鸣、夜尿频外,显效率均达到95%

2、以上,总有效率均在96%以上。降压总有效率89.19%。血压达标率77.66%o脑梗塞10人11人次,无偏瘫。4例死亡,其中1例明确为脑血管性死亡。无心梗病例。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以阴虚阳亢为常见病机;气血失调、痰浊阻滞为重要病理因素;不良生活方式是生痰之因;屮西医结合可提高疗效,减少事件发牛及死亡率,提扁患者牛活质量。高血压及其并发症是可防可控的。关键词高血压病;屮医治疗;有效率;达标率;事件发生率1992年我院开设心血管门诊,20年来诊治高血压病患者数千人。2009年开始收集病人资料,截止2011年5有底资料完整者有555

3、例,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对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略有体会,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255例女300例,初诊时平均年龄(54・35±11.49)岁,(5.51+7.48)年,疗程6个月至19年,平均(4.41±3.38)年。合并脂肪肝184例,胆结石33例,肾结石13例,肾囊肿39例,糖尿病50例,冠心病9例,脑卒中3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例,血脂异常333例。1.2治疗方法1.2.1中医辨证治疗将高血压病分为以下六种证型:肝阳上亢型:眩晕耳鸣,头胀头痛,血红目赤,烦躁易怒,肢体震颤,火眠多梦,舌红苔

4、黄,脉眩。治予平肝潜阳,常用方为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常用药物:天麻、钩藤、龙骨、牡蛎、龟板、石决明、玄参、白芍、桑寄生、杜仲、怀牛膝、茯苓等。肝肾阴虚型:眩晕头痛,两口干涩,视物模糊,耳鸣耳聋,腰膝酸软,口干心烦,失眠健忘,舌红少苔,脉细弦等。治予滋养肝肾,滋水涵木,常川方如左归丸、杞菊地黃丸。常用药物:生地、熟地、山萸肉、山药、枸杞、白菊花、丹皮、牛膝、菟丝子、泽泻、龟板等。痰浊壅盛型:眩晕头重,视物旋转,胸闷脱痞,泛恶呕吐,纳呆或见便漁,神萎嗜卧,苔腻或白或黄,脉弦滑或濡细。治予燥湿化痰,健脾和胃。常用方如半夏白术天

5、麻汤、泽泻汤。常用药物:半夏、白术、茯苓、天麻、陈皮、泽泻等。气血两虚型:眩晕头痛,遇劳辄发,动则加重,面色无华,神倦乏力,气短懒言,心悸失眠,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治予益气养血,健脾养心。常用方如归脾汤。常用药物:黄罠、党参、白术、茯神、当归、木香、远志、酸枣仁、炙甘草、红枣等。瘀血阻络型:眩晕日久,头胀疼痛,或痛如针刺,而晦唇暗,胸闷胸痛,心悸怔忡,肢体麻木,女性月经不调,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或结代。治予活血通络。常用方如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常川药物:当归、赤芍、川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柴胡、桔梗、

6、牛膝、丹参等。阳气虚衰型:眩晕心悸,神疲乏力,气短自汗,面白无华,或面部肢体浮肿,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或夜尿频多,大便澹薄,舌淡质胖,苔白,脉细弱或沉迟。治予育阴温阳,常用方如金匮肾气丸、二仙汤等,常用药物: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附子、桂枝、仙茅、仙灵脾、巴戟天、杜仲、菟丝子等。1.2.2生活方式干预和心理疏导所有患者均给予主活方式干预和心理疏导:戒烟限酒,荤素合理搭配,淸淡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1.2.3降压西药使用对于2、3级高血压患者或1级高血压患者经生活方式干预和中

7、药治疗3个月血压不能有效控制者均予口服降压西药治疗。对于正在服用降压術药者根据病情调整川药。常川降压西药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索转换酚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拈抗剂、利尿剂、0-受体阻滞剂等。1.2疗效判断1.2.1血压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⑴,⑴显效:①舒张压下降lOmmll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或以上。⑵有效:①舒张压下降不及lOmmHg,但已达到止常范围;②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但未达到止常范围;③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虺以上;⑶

8、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1.2.2血压达标率参照2010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血压V140/90nirnHg、糖尿病者V130/80mmHg.65岁以上老人<150/90mmHg为血压达标。1.2.3症状分级量化及疗效标准参照卫牛部《中药新一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⑴结合我们前期所作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