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的基本理论

情感教育的基本理论

ID:46584114

大小:301.3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5

情感教育的基本理论_第1页
情感教育的基本理论_第2页
情感教育的基本理论_第3页
情感教育的基本理论_第4页
情感教育的基本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情感教育的基本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情感教育的基本理论纲要当代世界主要国家的情感教育理论<包括美国,英国,中国等>罗杰斯与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教育理论*重点: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当代各国情感教育理论英国的情感教育(1)夏山快乐教育当代英国著名教育家尼尔在1924年创办夏山学校。他认为,当今很多学校只重视知识的学习,忽视情感教育。尼尔办学的指导思想是:尊重生命,尊重个体。强调教育的目的是适应儿童。学校的目标使儿童学会如何生活。(2)体谅教育体谅教育是上个世纪60年代在英国学校兴起的一种以培养道德情感为主的道德教育方式。其基本思想是多关心、少评价,认为道德教育不应仅仅分析规则和禁令。体谅教育实践的代表人物是彼得•麦

2、克费尔。他认为,道德靠理解和领会,主张富有成效的教育就是学会关心。美国:美国的情感教育在理论上以布卢姆等人提出的情感目标分类为指导,在实践上,则以职业指导与咨询为主。它的特点是利用专家的力量为那些有特殊的和显而易见需要的学生服务。丹麦:以级任教师实施情感教育,这乃其显著特征。荷兰:由各学校自己拟定教育方案。流行通过激励学校来实施情感教育,即学校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空间,让其被尊敬。西班牙:为男女儿童、男女青年提供全面的训练,以便他们能够塑造他们自己的个性,并发展道德的和伦理的价值观。我国的情感教育(1)情境教学由南通师范附小特级教师李吉林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情境教学讲究调动学生

3、的积极情绪,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逐步认识世界。情境教学经历了片断语言训练、提供作文题材、进行审美教育、促进整体发展四个阶段。其特点是形真、情深、意远。(2)愉快教育因片面追求升学率、家长对子女学习苛求、教法不当、师生关系紧张等原因造成学生苦学、厌学的情况,遂提出“愉快教育”这一理念。其主要特征有: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具体目标的个性化与总体目标一致性;在课程设置上,变化课程设置,注重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多样化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评价上,注重激励性评价。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情感教育理论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激

4、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发展学生的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和价值观体系,最终使学生自己能够教育自己。他突出了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首先,他认为教师应用情感进行教育。其次,学生的任职过程与情感过程是有机的统一体。再次,要创造师生情感交流的教育环境。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动力”思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研究的和谐教育,即通过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保证个性全面发展,保证个人天赋才能的充分表现,使学习富有成效。和谐教育的内在、恒久的支柱在于建立学生学习的积极的“情感动力系统”。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罗杰斯认为,发挥教师作为“促进者”的作用,关键不在于课程设置、教师知识水平及视听教具,而在于“促

5、进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某些态度品质”。这种态度品质包括三个方面:真诚、接受、理解。他认为,真诚是第一要素,是基本的。所谓真诚就是要求教师与学生坦诚相见、畅所欲言,不要有任何的做作和虚伪,喜怒哀乐要完全溢于言表。所谓接受,有时也称信任、奖赏,要求教师能够完全接受学生碰到某一问题时表露出来的畏惧和犹豫,并且接受学生达到目的时的那种惬意。所谓理解,罗杰斯常用“移情性的理解”一词,它是指教师要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察或认识学生的所思、所言、所为,而不是用教师的标准及主观的臆断来“框套”学生。思考作为即将走上教师岗位的人,我们应当怎样把情感教育的理论与思想运用到教学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