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ID:46712286

大小:8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_第1页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_第2页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_第3页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对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行分组治疗,患者随机分成32例研究组采用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32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5%,患者血管再通情况良好,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89%;Barthel指数和NIHSS指数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将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

2、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机械溶栓;尿激酶动脉溶栓;临床效果前言由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的致死率过高,因此找到可靠、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十分迫切,传统的治疗方式上,为患者采用溶栓疗法,但获得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治疗脑梗死需要疏通患者的血管,消除血栓,帮助缺血区尽快恢复供血功能,才能冇效抢救患者的脑神经细胞,减小脑梗死的范围山役本次研究主要将机械溶栓结合丿求激酶动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行治疗,并分析其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门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4年4月

3、至2015年6月收治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实行分组治疗,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32例研究组,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53〜77岁,平均61.27土&21岁;发病吋间2〜9h,平均3.09±l.18h«32例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52〜79岁,平均62.33±8・04岁;发病时间4〜8h,平均3.24±1.37ho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1.2方法研究组将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机械溶栓:对局部穿刺部位实行麻醉后行全身肝素化,穿刺位置由皮肤到右侧股动脉,穿刺完成后装好导管勒,

4、导管型号为6F,对'椎基底动脉和双侧颈动脉实行造影;等到血管闭塞后找出准确位置,并更换导管,利用Y阀侧壁、三通连接管和加压输液袋的顺序相互连接,接着使川微导管和微导丝放到6F引导管内部,利用Roadmap进行引导,肓到确定微导管的尖端处于血管的前方就可以将微导丝撤离;微导管的位置造影完成后,根据微导丝的指引,利用导引管的优势,将微导管在血栓部分穿洞,找到狭窄部分的位置,使用球囊导管对血栓进行预扩直到破碎;在血栓的远端位置做一个支架,将血管内明显看到的血栓或者斑块进行释放或者回拉。尿激酶动脉溶栓:将血栓取出后,利用微导管将血栓和输

5、液泵相连接,将尿激陆注入血栓的近端位置,含量为25万将其融入50毫升的生理盐水屮,利用微量泵泵入,泵入量为10万泵入速度为1万u/min;接着利用血管造影观察血管是否保持畅通,如果血管栓塞已经得到完全消除即可停止使用溶栓;耒得到消除则继续增加尿激他,每次增加10力最高剂量不对超过75万卩。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方法同研究组。1.3疗效评定标准患者经过治疗后,基本治愈:神经损伤评分数降低幅度超过90%,病残程度为0级;有效:神经损伤评分数降低幅度在19%至89%之间,病残程度在1至3级之间;无效:神经损伤评分数降低幅度

6、低于18%。总有效率二基本治愈率+有效率。使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口常生活能力,NTIISS评分量表评价精神缺损情况。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用x±s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用/检验计数资料,用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⑶。2.结果2.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研究组治疗询Barthel指数评分为37.12±7.09分与对照组的37.68±7.64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13);经治疗后,研究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6

7、6.10±6.03分与对照组的40.12±5.30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7.19)。1.2比较两组的治疗前后不同时段的NIHSS评分研究组在治疗前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的2小时、24小时和14天后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比较两组的治疗前后不同时段的NIHSS评分(x±s,分)组別例数治疗前治疗后2小时24小时14天研究组3216.23±2.078.12±2.097.64±2.305.11±2.29对照组3216.

8、11±2.2113.09±1.3412.08±1.069.64±2.33T0.034.013.283.27P>0.05<0.05<0.05<0.051.3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研究纟R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5%,患者血管再通情况良好,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8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