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程序设计说课稿

C语言程序设计说课稿

ID:46767371

大小:71.0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7

C语言程序设计说课稿_第1页
C语言程序设计说课稿_第2页
C语言程序设计说课稿_第3页
C语言程序设计说课稿_第4页
C语言程序设计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C语言程序设计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C语言程序设计》说课稿信息工程系张林《C语言程序设计》说课稿(一)课程设置1、课程定位(性质和作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掌握运用C语言编程来解决岗位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为提高职业能力和拓展职业空间打下坚实基础。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主要有计算机管理员、单片机应用设计员、网络应用等,在计算机控制、单片机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等相关行业中都将使用C语言作为应用系统开发设计语言,C语言也是其它编程语言类课程的前导课程,也是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专业和软件专业水平资格

2、考试(程序员、网络管理员等)考试中要求的主要程序设计语言。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设计原则:坚持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本位的设计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均围绕能力培养来进行设计。设计理念:以后续课程对编程能力需求为导向,坚持理论够用,将相关知识点分解到实际项目中,让学生通过对项目的分析和实现来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编程技能,选择技术实用性、知识拓展性强的教学用例和实训项目,同时将计算机等级考试和专升本相关内容融入到相关的教学单元中。(二)教学内容(课程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型:理论课+实践课计划学时:理论课40课时实践课56课时开

3、课学期:第一学年后续课程:《基于C语言的数据结构算法设计》、《VC++》、《VB》、《软件工程》、《Java程序设计》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二、课程目标1、素质目标(1)、具有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独立调试的基本能力(2)、具有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再学习的能力(3)、具有良好的完成工作任务、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勤奋努力的工作态度(5)、培养较强的掌握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系统的能力(6)、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行为习惯、具有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责任感2、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数据处理的需求,熟练使用数值、字符、数组、指针

4、和文件等各种数据类型编写程序(2)、能够根据数据处理的需求,熟练运用顺序、选择、循环等结构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树的逻辑结构,描述其物理结构并实现相应算法(3)、能够灵活、有效地运用典型的排序、查找等算法(4)、能够采用模块化的方法进行程序设计(5)、能够读懂软件开发项目的部分编程逻辑与技巧、基本的业务流程控制与核心算法3、知识目标(1)数据类型与表达式(2)顺序结构程序设计(3)选择结构程序设计(4)循环结构程序设计(5)数组、指针、结构体和文件等数据类型的定义与应用(6)应用函数程序设计。三、教材分析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C语言程序设计》

5、,由恰汗·合孜尔主编,属于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本教材注重实例的安排,基本上相关概念都有相应的实例进行讲解和阐述,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配有习题集和上机指导手册作为辅助教学资料,学生通过习题的练习和上机实训,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理论教育课时安排表单元模块知识点学时基本概念C语言程序结构常用数据类型;变量声明;常用运算符与表达式学符与格式输入输出函数8基本程序设计结构选择结构设计:if,switch使用;循环结构设计:while,for使用;10数组与指针一、二维数组定义与引用;数

6、组表示字符串;字符串处理函数;指针概念;指针存取字符串;与数组的关系;变量指针作业函数参数;8函数函数间数据传递方式;参数结合规则;变量作用域和存储类别;8其它知识结构体与共用体类型定义;结构体变量、数组和指针作函数参数;包含文件;文件使用;6实验实训内容序号实训项目S1创建C程序并运行S2算法设计——计算圆的周长面积S3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及输入与输出操作S4选择结构——成绩分析S5循环结构——乘法表S6一维数组——成绩统计S7二维数组——计算题S8字符数组与字符串——字符分类S9函数——验证哥德巴赫猜想(一)课程教学一、课程重点(

7、1)流程图的画法(2)while与for循环程序设计(3)函数的定义与参数传递(4)结构体的定义与引用二、课程难点(1)多重循环程序设计(2)二维数组与字符数组(3)函数的嵌套调用与递归调用三、重点难点突破方法从基本语法规定入手,弱化实用性不强的细节,突出基本重点内容的掌握,以知识点的应用方法作为突破口,设置针对性的训练内容和题目。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学生情况的分析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因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学生:Ø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授课起点,做到承上启下、过渡自然、一如切题,新旧知识有机衔接。Ø了解全部学生学习层次状况

8、,确定各类学生的代表,以便在课堂上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并给学生分组,做到抓两头带中间,分类推进,整体提升。Ø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充分预见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加以分析,使教学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