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复习资料 全

食品化学复习资料 全

ID:47500306

大小:6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1-12

食品化学复习资料 全_第1页
食品化学复习资料 全_第2页
食品化学复习资料 全_第3页
食品化学复习资料 全_第4页
食品化学复习资料 全_第5页
资源描述:

《食品化学复习资料 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酶活力:就是酶催化能力,用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来表示。在25℃及其他酶最适条件下,在1min内1μmol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称为酶的国际单位(IU)。单位时间内催化反应生成产物的量称为比活力。每毫克酶蛋白含有的酶活力单位酶活力单位。2、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1.底物浓度的影响。在低底物浓度时,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几乎所有的酶都与底物结合后,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Vmax),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不再增加。2、酶浓度的影响。在底物浓度充足、反应条件适宜时,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3.温度的影

2、响。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高于酶活力的最适温度。4.pH的影响。在一定的pH下,酶具有最大的催化活性,通常称此pH为最适pH。3、米氏常数Km的意义:不同的酶具有不同Km值,它是酶的一个重要的特征物理常数。Km值只是在固定的底物,一定的温度和pH条件下,一定的缓冲体系中测定的,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Km值。Km值表示酶与底物之间的亲和程度:Km值大表示亲和程度,酶的催化活性4、不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的必需活性基团以非常牢固的共价键结合而引起酶活力的丧失,不能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而使酶恢复活性,称为~。5、可逆的抑制

3、作用:抑制剂通过非共价键与酶和(或)酶-底物复合物进行可逆结合而使酶活性降低或失活,可采用透析、超滤等方法将抑制剂除去而使酶恢复活性,称为~。分为:竞争性、非竞争性、反竞争性6、食品酶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研究食品原料体内酶的变化与作用。通过控制来减少食物贮藏时成分的损失,同时使食品具有更好的品质。研究酶学原理及酶制剂在食品工中的应用。达到控制和改善品质及贮藏性的目的。7、酶促褐变:当果蔬受到损伤时,组织和氧接触,由酶催化造成变色的作用。8、酶促褐变的控制:控制:针对酶促褐变的三个条件:酚类物质,氧和氧化酶类。(1)热处理法:理

4、论值70~95℃7s。不可过热和时间过长(会引起物料质构不理想变化)。也不能不够热量。方法有水煮、蒸汽、微波、高静压等。(2)驱氧法:具体措施:水糖盐液浸渍、浸涂抗坏血酸、真空等。(3)酸处理法:pH3以下。可用柠檬酸(可与酚酶的铜离子螯合)、苹果酸、抗坏血酸(使酚酶失活。消耗氧)等。(4)底物改性:利用甲基转移酶,将邻二羟基化合物进行甲基化,生成甲基取代衍生物。此物不能被酚酶作用。(5)添加底物类似物如肉桂酸等。(6)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生理法:作用原理:抑制酚酶的活性,并把醌还原成酚,与羰基加成而防止羰基化合物的聚合作用。

5、9、食品加工中常用的酶:水解酶类(1)淀粉酶(7)果胶酶(10)蛋白酶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淀粉加工、水果加工、肉蛋鱼类加工10、α-淀粉酶作用:以随机的方式水解淀粉产生低聚糖或单糖。只水解α-1,4键,随机地从分子内部切开α-1,4葡萄糖苷键,而使淀粉水解成糊精和一些还原糖,所生成产物均为α-构型。11、β—淀粉酶作用:外切酶,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从淀粉分子的非还原性未端开始,作用于β—1,4—糖苷键,依次切开麦芽糖单位,同时发生转位反应,使生成的麦芽糖的C(1)由β—型转为β—型。不能水解支链淀粉的β—1,6糖苷键,也

6、不能绕过支链淀粉的分支点继续作用于β—1,4键。12、葡萄糖淀粉酶作用:外切酶,催化淀粉水解成葡萄糖。从淀粉分子非还原性末端,逐个将葡萄糖单位水解下来当它裂开α-1,4-糖苷键时,将C1的构型从α-型转变为β-型。该酶的专一性较低,它还能作用α-1,3和α-1,6糖苷键1、食品色素:食品中能够吸收或反射可见光波进而使食品呈现各种颜色的物质的统称。包括:食品原料中固有的天然色素、食品加工中由原料成分转化产生的有色物质和外加的食品着色剂。2、色泽控制措施:护色:从控制影响色素稳定性的内外因素的原则出发,护色就是选择具有适当成熟度

7、的原料,力求有效、温和及快速的加工食品,尽量在加工和储藏中保证色素少经水流失、少接触氧气、避光、避免过强的酸性和碱性条件,避免过度加热、避免与金属设备直接接触和利用适当的护色剂处理等。染色:使获得和保持食品的另外一种方法。1、色淀:将可溶于水的色素沉淀在可使用的不溶性基质上所制备的一种特殊的着色剂。基质为氧化铝的为铝色淀,还有氧化锌、碳酸钙、二氧化钛、滑石粉等。2、焦糖色素:将蔗糖、糖浆等加热到熔点以上,发生焦糖褐变反应而生成的复杂的黑褐色混合物,用来作为食品色素的物质,称为焦糖色素。3、褐变:褐变是食品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变色

8、现象。新鲜果蔬原料进行加工时或经贮藏或受机械损伤后,食品原来的色泽变暗,这些变化都属于褐变。褐变按其发生的机理分为酶促褐变(生化褐变)和非酶促褐变(非生化褐变)两大类。4、类胡萝卜素按其组成可以分为两大类:①胡萝卜素类——纯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共轭多烯烃②叶黄素类——共轭多烯烃的含氧衍生物。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