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

ID:47609285

大小:4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30

马说》教学设计_第1页
马说》教学设计_第2页
马说》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马说》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年级语文下册7《马说》讲学稿课型:新授执笔:薛润萍审核:王芳时间:3.28领导签字: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做一点初步的文学探究。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虚词,品味情感,分析语调变化,当堂成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客观正确把握本文提出的怀才不遇的观念。二、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2、特殊词语。    三、学法导引这篇“说”带有寓言色彩,文章通篇比喻,千里马、伯乐等各有含义,控诉和讽刺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埋没和摧残,文章矮小精悍,却写得曲折而畅达。学习时要在质疑解难疏通文章的基础上,注意体味作者犀利、练达的语言特点,仔细品味作者所寄寓的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特别是要学习赏析作者寓深刻思想于具体事物中的写作特点,即“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特色。要在反复诵读,把握文旨的同时,辩证地分析文章的社会意义,从文中汲取积极的精神力量。这篇文章的文字不算艰深,要注意辨析文中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过程预习导学“伯乐相马”的故事:《战国策》里有这么个故事:一匹千里马能够驾车的年龄已经满了,但还是被套上了沉重的盐车行走在太行山陡峭的山路上。马蹄伸膝折,尾巴下垂,皮肤溃烂,脓水、血水、汗水交加,它使尽了所有的力气还是无法把盐车拉上去。这时,一个叫伯乐的路人看见了,抱住马失声痛哭,并脱下自己的衣服披在马身上。这时马低声吐气,仰天长啸,声达于天。马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马是在感谢伯乐的知遇之恩。唐代散文家韩愈有感于此,写了散文《马说》。今天请你走进《马说》。1.自查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等有关资料。作者:背

4、景:2.自查资料了解文体“说”以前我们有没有学过“说”这类文体的课文?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3.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课文(1)请你为下列加点字注音伯乐(   )   祗(  )  辱(  ) 骈(  )槽枥(   )(   )   食马者(  )  策(   )一食或尽粟一石(  )(  )(  )才美不外见(    )   其真无马邪(   )(2)试写出下面实、虚词的含义1.祗——2.骈——3.不以千里称也——4.外见——  5.食马者——  6.执策而临之——7.食之不能尽其材—— 

5、 8.不以其道—— 学习研讨(一)导入(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三)积累展示台“聚尘土而泰山”一点一滴的累积,也同样可以产生很大的效应。因而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正确的学习方法,重视点滴积累,构建知识的大厦,下面我们就比一比谁能积累的更多,更好.1、朗读课文、明确字音、语气、节奏。同时请同学们画出需要特别注意的词语或句子,小组交流提示2、精读课文,对照注释,同桌间相互讨论句子的翻译,圈出意思把握不住的字、词、句,准备提问3、同学们展示你“战果”的时候到了,你能迅速的完成下面的问题吗?

6、Ⅰ、一词多义        马之千里者                              安求其能千里也  之   策之不以其道                     其   其真无马邪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其真不知马也       而伯乐不常有而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执策而临之Ⅱ、解释下面各组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并试着说明词性1.执策而临之       (           )2.策之不以其道       (         )3.食不饱,力不尽,才美不外见(         )4.食之不能尽其材

7、         (          )Ⅲ、找出通假字并解释①食马者:②才美不外见:③食之不能尽其材:④其真无马邪:“Ⅳ、试翻译下列句子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栃之间。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四>思维训练天地同学们,你们已经扫清语言障碍了,你能不能通过阅读深入探究,跟作者进行超时空的心灵对话呢。分析文段一:1、本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2、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3、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分析文段二:1、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

8、原因是什么?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本段文字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什么?分析文段三:1、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2、本段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3、本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合作探究1、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呢?   2、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五>巩固练习。1.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1)故 (      )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