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视角的中美贸易争端分析【毕业设计】

博弈视角的中美贸易争端分析【毕业设计】

ID:476171

大小:160.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7-08-08

上传者:U-944
博弈视角的中美贸易争端分析【毕业设计】_第1页
博弈视角的中美贸易争端分析【毕业设计】_第2页
博弈视角的中美贸易争端分析【毕业设计】_第3页
博弈视角的中美贸易争端分析【毕业设计】_第4页
博弈视角的中美贸易争端分析【毕业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博弈视角的中美贸易争端分析【毕业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本科毕业论文(20__届)博弈视角的中美贸易争端分析目录摘要关键词 AbstractKeywords前言11中美贸易现状及原因分析21.1中美贸易现状21.2中美贸易摩擦原因分析21.2.1中美双方统计方法的不同和转口贸易因素21.2.2美国贸易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出口管制31.2.3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转移32中美贸易争端博弈的历史考察32.1博弈的初级阶段(1979-1989)42.1.1纺织品配额问题42.1.2对华反倾销开始42.2博弈的转向发展阶段(1990-2001)42.2.1最惠国待遇问题42.2.2知识产权争端52.2.3纺织品配额设限52.2.4对华反倾销扩大52.2.5技术出口管制52.3博弈的升级阶段(2002-2010)52.3.1贸易不平衡问题52.3.2对华反倾销加剧62.3.3保障措施与特别保障措施62.3.4反补贴从“潜在威胁”到“现实威胁”62.3.5知识产权争端再起63中美贸易争端博弈分析63.1中美贸易政策的博弈63.1.1中美贸易争端与“囚徒困境”73.1.2中美贸易非零和博弈的“激励相容”机制73.2相关利益集团的博弈——以轮胎特保案为例84中美贸易争端博弈的效应分析94.1贸易摩擦对中国的影响104.1.1对中国出口的影响104.1.2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影响104.1.3对中国经济政策的压力104.1.4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104.1.5对中国贸易与经济模式的影响114.2贸易摩擦对美国的影响114.2.1对美国福利的影响114.2.2对美国产业升级与经济效率的影响115政策建议125.1对中美贸易争端的正确认识125.2中国的应对之道125.2.1政府方面12 5.2.2企业方面136总结13参考文献15致谢15 摘要: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资源、经济结构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随着中美贸易的发展,美国对中国的持续巨额贸易逆差,贸易争端日益加剧。本文先对中美贸易争端博弈的历史情况进行了考察,再从宏观角度总体把握中美间的贸易政策互动,又于具体案例中探讨中美利益集团的博弈,并分析了贸易争端对两国产生的经济效应,指出贸易争端会影响中美双方出口、社会福利、产业结构等方面,只有合作才会实现“双赢”。最后,运用博弈思想从中美政府间博弈及企业间博弈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最终提高我国政府与企业在中美贸易争端“对决”中的博弈能力。关键词:中美贸易争端;博弈;利益集团;贸易政策Abstract:ChinaandTheUnitedStates,asthelargestdevelopingcountryandthemostdevelopedcountry,haveastrongcomplementarityintheresources,economicstructureandsoon.WiththedevelopmentofSino-UStrade,theU.S.tradedeficitwithChinacontinuedtolarge,tradedisputesareincreasing.ThearticlefocusesonthehistoryofSino-UStradedisputesGameconductedastudy,andfromamacroperspectivetograsptheoverallinteractionbetweentradepolicybetweenthetwocountries,butalsoinspecificcasesofChinaandtheU.S.interestsinthegame,thenanalyzesthetradedisputesbetweenthetwocountrieseconomiceffectsthatwillaffectSino-UStradedisputesexports,socialwelfare,industrialstructure,andstatestheonlycooperationwillachieve"win-win.".Keywords:Sino-UStradedisputes;game;interestgroups;TradePolicy15 前言近年来,中美贸易迅速发展,各种贸易争端随之出现,成为中美关系中的突出问题。中美贸易争端问题急剧升温,并伴随着多样化、综合化和隐蔽化的特点。从产品看,个别产品的倾销与摩擦阶段,开始逐步向多产业贸易摩擦和结构性贸易摩擦方向发展;从领域看,从货物贸易向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环境保护、劳工标准等方向发展。以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等为借口,对我国出口产品采取限制措施,技术性贸易措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成为影响我国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知识产权、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贸易壁垒不断增加。在中美贸易争端中,美方通常是不计后果,发动进攻,中国则侧重于防守。总体看来,美国的博弈能力要明显高于中国。本文分析了中美贸易争端的原因,并从宏观政策和相关利益集团两个方面进行了博弈分析,相应地提出了意见和建议。1.中美贸易现状及原因分析1.1中美贸易现状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1979年两国建交之后,双方经贸关系获得了迅速而全面的发展。自2002年起,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美经贸关系更是进入了加速增长的新阶段,接连跃升新台阶,双边贸易额从2001年的805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3853.4亿美元。中美货物贸易总额的增速居美国贸易伙伴的第一位,至2006年中国已成为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中贸易逆差再创新高。贸易不平衡问题成为新一轮贸易争端的核心,并由此而引发贸易救济范围的广化和措施的升级:由原来一般性贸易摩擦演变成当今涉及到金融、投资、税收、技术、能源等全方位的贸易摩擦,贸易救济措施也从单一手段向复合手段升级,领域也从微观层面向制度层面纵伸[1]。1.2中美贸易摩擦原因分析中美贸易规模是在冲突中逐渐扩大的,而中美贸易逆差加剧了这种冲突。实际上,所有的国家都愿意多出口本国产品、少进口外国产品,因为这样可以扩大本国的贸易顺差,增加外汇储备,有利于促进出口导向型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保护国内市场。但另一方面,由于国际贸易不平衡是常态,当某些国家处在贸易逆差地位时很容易引发不满和国家间的贸易摩擦,比如关税壁垒、贸易保护主义等。中美贸易差额是个事实,近年来由此引发不少贸易争端,究其原因,大致归纳如下。1.2.1中美双方统计方法的不同和转口贸易因素美国方面的统计显示,美中贸易自1983年开始出现逆差,而中国方面的统计则表明,中方从1979年到1992年的14年里一直为逆差,自1993年转为顺差。另一项数据表明,2010年,中方统计逆差为1812.7亿美元,而美方统计为2730.7亿美元,相差达818亿美元。15 中美双方统计方法的不同造成了对中美贸易失衡认识的巨大差异。第一,在转口贸易统计的问题上,香港转口贸易有没有被考虑进去是导致中美贸易差额统计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中,香港发挥着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美两国贸易中转口贸易占了很高的比重,而相当数量是通过香港转口的。由于美国出口一般以出口商的海关申报记录为依据,也就是说,美国经过香港转口到中国的那部分算作对香港的出口,没有记录到对中国出口的数据中,因此会低估对华的出口贸易值。在进口统计方面,美国严格遵守的是原产地原则,即不管美国是从中国直接进口还是经香港转口,都算作是从中国进口,因此会高估了进口额度[2]。第二,是否把加工成本费用考虑进去也是导致中美贸易差额统计不同的一个因素。美国《洛杉矶时报》上一篇叫做《芭比娃娃与世界经济》的文章,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这篇文章说,从中国进口的“芭比娃娃”玩具,在美国零售价为9.99美元,而从中国的进口价仅为2美元,在这2美元中,中国只获35美分的劳务费,其余65美分用于进口原材料,1美元是运输和管理费用,按原产地统计,将这2美元全部计为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显然是不合理的[3]。第三,对跨国公司的贸易活动的统计也是构成中美贸易差额迥异的又一个原因。跨国公司的兴起,在统计上减少了投资国的出口,来自美国的跨国公司在华直接生产销售代替了部分对华直接出口,导致统计上美国对华出口的减少。本应算作内部交易的跨国公司子公司向母公司的出口,却被列入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一部分。这样,增加了中国对美出口贸易额,而美国对华出口却进一步减少,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3]。1.2.2美国贸易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出口管制目前,美国仍然没有完全解除对华制裁措施,出于“冷战思维”和遏制中国的需要,美国严厉管制对华高新技术的出口。“出口管制是美国维持全球霸权、保障国家安全、推进外交政策的常用手段之一。”其实,中美贸易结构应该是反映双方比较优势的。中国与美国相比,其比较优势是劳动力成本低廉,美国的比较优势是高技术。从一般贸易的情况来看,中美双方之间的贸易是比较典型的产业间贸易,充分体现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根据比较优势进行的优势互补的分工合作。如果双方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达到贸易平衡并不困难。但是,由于美国对华技术产品出口的重重限制,美国的比较优势受到了人为的限制而难以发挥,导致中美贸易出现严重失衡。只要美国卖给中国一些如核电站设施、超大型计算机、卫星以及数控机床等之类的高新技术产品,美方的贸易逆差就可以立刻缩小甚至转为顺差。但是美方极力出口到中国的却是小麦、转基因大豆之类。正是由于美国对华高新技术出口的严厉管制政策,难以充分发挥中美贸易的互补优势,因而导致中美间贸易滑向严重的不平衡。卖着不愿卖,买着买不到,美国所谓的高技术优势也只能损失惨重[4]。2008年,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总额为3400亿美元,由于美国政府严格的限制政策,美国在其中仅占7%左右。因此,美国对华出口限制严重影响了中美贸易的平衡,逆差是难免的。1.2.3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转移20世纪80年代,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比如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在经济转型后,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逐渐丧失了生产及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优势,于是他们纷纷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转移到中国大陆来生产,以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降低自身成本,再返销国内及国际市场,从而使得这些国家和地区对美贸易顺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部分转移给了中国。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和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报告,从1987年到199515 年,美国对新加坡、韩国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贸易逆差从340亿美元减少到78亿美元,而同期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则从28亿美元增加到338亿美元[5]。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转移是促使中美贸易差额扩大的重要因素,而贸易差额的持续扩大导致了大量的中美贸易争端。2.中美贸易争端博弈的历史考察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起伏跌宕,各种贸易争端时常伴随其中,可以说双方在贸易上的博弈从没间断过。总体上,从博弈内容的侧重点和双方的表现来看,中美双方贸易关系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1博弈的初级阶段(1979-1989)在这一阶段,中美贸易关系呈波浪式发展。1979年中美贸易协定签订后,中美经贸关系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从1981年起,政治关系上的阴影对中美两国经贸关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总体上,这一时期中美贸易争端博弈仍主要集中于纯经济贸易层面,博弈多为初级产品。2.1.1纺织品配额问题纺织品作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也是中国输美的大宗商品,尤其在中美恢复经贸关系后,中国纺织品输美以较快速度增长,美方便以“市场扰乱”为由,要求中国与之进行配额限制谈判。在当时外汇短缺的情况下,为维持出口增长,中国同美国于1980年9月签订了中美之间第一个纺织品贸易协定。其后几年间,美国又要求中国签订了两次纺织品协定,进一步削减了中国对美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受限产品类别增加到87种。在这一时期中美纺织品争端博弈中,美方一般采取主动进攻,中方则被动防守,博弈的内容主要是确定中国输美纺织品的配额种类、数量及年增长率。一般先是美国单方加大限制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的种类、压低限额水平或降低年增长率,然后中国被动与美国进行谈判,提出自己的解释或建议。博弈的结果虽然通常以中美达成新的纺织品协议而告终,但从利益分配来看,中方从博弈中获得的效用水平要远远低于美国,因为在谈判中,中方做出了相当程度的让步,所达成的协议未能给予中国输美纺织品合理待遇。这与当时我国博弈能力较弱有关[6]。2.1.2对华反倾销开始1980年7月2日,美国对中国的薄荷醇提起反倾销调查,拉开了中美建交后对华反倾销的序幕。在中美反倾销中,博弈双方为中美两国的企业或厂商。通常是美方企业对中国出口产品发动反倾销,而中方企业多是消极对待,不应诉。其博弈结果往往是中方企业被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中国出口企业将博弈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对手,这无疑增加了美国生产厂商提起申诉的期望收益,使其变本加厉,不停发动进攻。从博弈的收益来看,美方企业通常得利,而中方企业的“支付”则为负值。15 2.2博弈的转向发展阶段(1990-2001)1989年6月中国国内发生的政治事件,和后来东欧与前苏联的突变改变了中美的战略合作关系。冷战结束后,美国改变了对中美经济贸易关系性质和目标的看法。因此,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逐渐增加,贸易关系出现恶化。在经济贸易层面上的中美博弈,也开始加入了政治层面的因素[7]。2.2.1最惠国待遇问题最惠国待遇其实就是正常贸易待遇,它是指美国给予“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最惠国待遇期限只有一年,需每年经审议后才能延长,是冷战的产物。1989年前,由于战略合作的需要,这种审议不过是例行公事。但自1990年后,每年一度的最惠国待遇审议便成为中美两国和美国国内对华政策辩论的一大焦点[7]。美国一直试图取消或者有条件的限制中国的最惠国待遇。但双方博弈的结果都是合作均衡——延长一年。最终,美国考虑到自身的利益,把“最惠国待遇”改为了“正常贸易关系”。中美在最惠国待遇问题上的博弈以中美建立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而尘埃落定。2.2.2知识产权争端知识产权问题是90年代中美贸易纠纷中的核心,中美之间围绕知识产权进行了多次交锋,因为美国经常以“特别301条款”对中国进行威胁。但中国经过多次反复磋商之后都化险为夷。在这一时期的博弈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仍然采取主动进攻,但中国已经开始防守反击。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中国主动反击和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加强了,同时也表明了中美双边经贸关系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依赖性。2.2.3纺织品配额设限90年代中美贸易争端的焦点还是纺织品配额问题。纵使与中国签订了第四和第五个纺织品协议,美国依旧单方面违背该协议,年年减少中国应得的配额,与此同时,美国还谎造转口贸易的借口对中国实行反倾销立案,更加剧了中美双方的纺织品贸易争端。2.2.4对华反倾销扩大据统计,1990-2000年间,美国对华实施反倾销事件共61起,反倾销的频率大大提升,惩罚的随意性也大大加强,这与中美贸易规模扩大,中方企业消极应诉以及其所产生的“连锁反应”不无关系。中国厂商在博弈中遭受了巨大的损失。2.2.5技术出口管制1989年以后,美国15 停止了进一步放松对华出口的管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博弈上中美双方陷入了双输的境地。想比较而言,美国受到的损失大些。美国为此丧失几十亿美元的对华出口贸易机会;而美国对中国限制出口的产品大部分并不具有垄断性,中国可从其他国家进口。2.3博弈的升级阶段(2002-2010)2001年底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以后,中美贸易进入加速发展时期,但入世的效应也激发了双边贸易摩擦的日益加深。中美贸易摩擦博弈也日渐激烈与复杂化,表现出升级趋势。2.3.1贸易不平衡问题早在2003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就已达到586亿美元,这是中方的统计数据,美方的统计差额更是达到了1240.7亿美元,美国将巨大的贸易逆差甚至国内制造业的失业都归咎为人民币汇率过低,从而极力压迫人民币升值,由此引发了中美间激烈的人民币汇率之争,中美间的贸易摩擦演变为经济摩擦,微观摩擦上升为宏观经济摩擦[8]。中美贸易摩擦博弈的内容也越来越宽泛化。2.3.2对华反倾销加剧自从中国加入WTO后,美对华反倾销制裁急剧增加,共有50类进口商品成为反倾销对象。中国入世时承诺的“非市场经济条款”,使中方企业产品出口时确定的价格很容易被判定为倾销。在中国各方的努力下,被诉企业改变了过去消极应对的态度,应诉率大大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势头。2.3.3保障措施与特别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与保障措施的最大区别是,“特别条款”只针对中国,并且对产业影响的认定是“市场扰乱”。而保障措施针对所有进口国,并且对产业影响的认定是“严重损害”。我国加入WTO后,美国对中国更频繁实施特别保障措施和保障措施。我国的农产品、矿产品、纺织品及机电产品等先后受到限制。尤其在2005年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元年”,美国又陆续对我国9类纺织品实施特别保障措施,中国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在纺织品贸易的问题上中美再起争端。经过七轮谈判与博弈,中美才最终达成一份“双赢”协议。在博弈过程中,双方所采用的政策、策略也有所变化[6]。2.3.4反补贴从“潜在威胁”到“现实威胁”2007年美国商务部对中国铜版纸产品征收反补贴税,使得对“美国标准下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征收反补贴税成为现实,标志着美国维持了23年之久的贸易政策的改变。这引起了中国强烈的不满,拉开了中美反补贴博弈的帷幕。15 2.3.5知识产权争端再起近年来,知识产权争端再次成为重点。与上世纪90年代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有所不同的是,在微观层面我国企业遭受美国“337调查”的形势也日益趋紧。中美知识产权博弈的博弈方由以中美两国政府为主演变为当前既包括中美政府又涉及两国企业。这无疑增加了中美知识产权博弈的复杂性和激烈程度[6]。3.中美贸易争端博弈分析3.1中美贸易政策的博弈贸易争端的理论根源是贸易保护主义。近年来,新贸易保护主义迅速抬头,尤其是在2008年发生了金融危机之后,这种趋势更是明显。一国实施的贸易政策会牵涉到国与国之间的策略互动,表现为国与国之间的政策互动。在缺乏有效的国际协调与制度安排的情况下,非最优政策均衡的出现不可避免,贸易摩争端也就无可避免。3.1.1中美贸易争端与“囚徒困境”在博弈理论中,一次性博弈往往导致非合作的均衡解,即通常所说的“囚徒困境”,这是从个体理性出发所导致的集体非理性。在经贸关系的发展中,常常出现“囚徒困境”,致使双方遭受损失。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证明了自由贸易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总是充斥着各种贸易保护主义。尤其是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以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美国在对外贸易政策中充满了贸易保护主义色彩。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美国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在政策上选择贸易保护,而其他国家为了维护各自的经济利益,皆会效仿美国,同样采取贸易保护,由此产生的贸易争端不可避免。个体理性导致了集体非理性。下面我们以模型来说明中美两国政策博弈的过程与结果。美国自由化保护1010-82020-8-4-4中国自由化保护图3.1中美贸易政策博弈模型假设中美两国进行政策博弈,双方的支付矩阵如上图所示,每格中第一个数字代表中国的支付,第二个数字代表美国的支付。正数表示双方在政策博弈中所获得的利益,负数表示所受到的损失。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到,如果双方都采取自由贸易政策,则双方都从相互贸易中获益;如果一方采取自由贸易政策,而另一方采取保护贸易主义,则采取自由贸易政策的一方的利益将受到损害,而另一方会从中获益,且利益大于双方都采取自由贸易政策时的利益;如果双方都采取保护贸易主义,则将陷入“双输”的境地。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在这里博弈的结果——纳什均衡必然与博弈论中所谓的“15 囚徒困境”的结果完全一致。中美两国为了赢得自身福利的改善都会选择保护。如果实施单方面的保护措施,似乎可以获得最大的利益,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一方的保护主义举动必然引起另一方采取同样甚至更为强硬的政策,以牙还牙,这种硬碰硬的对抗,只会陷入“双输”的局面,导致贸易战的爆发与升级,造成双方整体福利的恶化。贸易保护主义这把双刃剑不仅会伤到对方,也会使自己受伤。如果中美两国都采取自由贸易政策,不仅双方都获益,而且获益的总和是最大的。3.1.2中美贸易非零和博弈的“激励相容”机制为了实现双方从贸易保护政策到自由贸易政策的转化,实现共赢,就需要按照非零和博弈理论,在博弈方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触发器”,即“激励相容”机制,来实现帕累托改进[6]。“激励相容”是一种通过报复或惩罚的约束来维护长期合作的有效作法。在中美贸易政策博弈模型中,由于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无法一致,所以必须通过建立某种制度安排即激励相容机制来调和上述两者间的矛盾。对于中美政策博弈来说,要实现非零和博弈的“激励相容”机制,就是要使双方达成协议,并使协议具有法律效益:双方都实施自由贸易,如果一方违反协议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将采取惩罚措施。只要国际法律体系完备,双方都会遵守协定,这样就会是双赢的结果。以此类推,签订多边贸易协定,就可能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毫无疑问,WTO就是旨在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多边贸易协定,但为什么现实是在WTO体制下贸易保护主义依然盛行?原因在于WTO的《保障协定》允许其成员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反补贴、反倾销、保障措施、特保措施等一系列保护措施。这样,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中,某些贸易保护就具有了合法的外衣和可操作性。WTO争端解决机制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程序漫长,步骤繁多,这既增加了报复的时间成本,又降低了报复行为的主动性,从而可信度不高,这个缺陷也纵容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发生[9]。3.2相关利益集团的博弈——以轮胎特保案为例随着中美贸易的不断扩大,一些在中美贸易中利益遭受损害或收益少于期望的商业利益集团则主张推行一种严厉的对华贸易政策,其代表有美国产业工会联合会、劳工联合会、美国大豆协会、计算机软件联盟等。这些组织要求美国政府向中国表明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开放更多农产品市场意愿。与此同时,美国纺织品制造商协会、美国制造商协会等机构及其成员,要求本国政府提高中国产品进入国内的贸易壁垒,并希望扩大非关税壁垒[10]。一些财大气粗的利益集团时常会通过竞选捐资、游说来影响美国国会议员,而国会议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会采纳能增进这些利益集团的决策。西方的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美国公共政策的决策过程往往是各个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过程,而决策结果则是众多利益集团博弈的均衡解[11]。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一项对中国输美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征收重税的命令,该命令于9月26日生效,此后3年,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在4%的原有关税基础上被分别加征25%、30%和35%的附加关税。实施特保的条件是:数量增加幅度过大,对成员的相关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害或者构成严重损害威胁。而诸如“过大”、“严重”等指标并没有被量化。在中国轮胎的出口业绩最好15 的2008年,也只比2007年多增加了27%。实际上,在没有任何一家轮胎制造商参与的情况下,美国钢铁工会已经提出诉求,认为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商用轮胎数量大幅上涨导致了市场混乱,希望限制从中国进口轮胎,主要原因在于想要借轮胎制造提高本国就业率。我们知道,工会在奥巴马竞选中的巨大作用。美国劳工联合会——产业工会联合会,作为美国最大的公会组织,曾派出了25万名志愿者在24个州发动了1300万选举人投票支持奥巴马竞选,号称是该组织历史上最大的、最一致的一次行动。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奥巴马在非工会白人男性中的支持率落后了对手16%,而在白人男性工会成员中,支持率却领先了对手18%,由此我们可看到工会对其竞选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奥巴马总统执政后,支持率呈下滑态势,但棘手的美国医疗保健制度改革却箭在弦上。此时签署特保案,可能会巩固工会方面对他的支持。美国政府在制定政策和与中国磋商时,既要考虑到国内的政治因素,又要考虑中国可能会做出的反应,这实际上是一种双重博弈。由于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的不同,中国出口的轮胎具有优势,美国厂商感觉受到威胁的时候,会通过自己的利益代言人对政府进行游说,希望政府出台保护本国轮胎的政策,以期待保住自己的利益。但是,作为美国政府来说,是否接受本国厂商的游说出台保护政策,取决于利益集团的政治影响力,同时要考虑保护的力度,以免遭到中国的报复行为。一般来讲。中美贸易争端要经过以下几个主要博弈阶段。申诉阶段。中美贸易争端一般都是由美国开始,对中国实施保护政策。美国产业首先基于比较劣势、游说能力以及中国出口增长态势来决定是否需要向美国政府寻求贸易保护。如果不申诉,则不引发贸易争端,博弈结束;如果申诉,则进入下一阶段。立案阶段。美国政府接到申诉后,审查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立案。这取决于美国产业的游说能力。若游说能力不强,则不立案,博弈结束;若游说能力足够强,立案,对中国实行贸易保护,博弈进入下一阶段。磋商阶段。美国实行贸易保护后,中国可提出磋商。这取决于美国的保护措施对中国产业造成的损失有多大以及中国产业的游说能力。没有提出磋商,博弈结束;提出磋商,博弈进入下一阶段。谈判阶段。中美双方达成协议,博弈结束;谈判未果,中方可根据本国产业游说能力和受到的损失决定是否采取贸易报复,博弈进入下一阶段。选择政策。中方决定不采取贸易报复,博弈结束;若中方决定对美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博弈进入下一阶段。再磋商阶段。美国可在中国实施贸易报复后选择与中方磋商。若美国选择不磋商,博弈结束;若再磋商,且解决了贸易争端,博弈结束。如果美国企业的比较成本劣势很大,则要求该产业的游说能力很强,美国政府才会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同时还要考虑中方的谈判能力,如果中方谈判能力不强甚至没有时,则美国政府容易对进口中国的产品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当美方进口产业游说能力不够强时,中方更容易提出磋商。或者美方的比较成本劣势很大的情况下,中方也会为了中国产业的利益,更容易提出磋商。中国的磋商请求提出后,还需要准备接下来的的谈判策略,是否需要对美国进行补偿?补偿什么进口产业?如果补偿很小,那么磋商由中方提出的可能性就很小。当中国一旦发现美国的贸易措施违背国际贸易规则,或对中国实行歧视性的贸易政策,那么中国应该马上提出磋商请求,借助贸易谈判的方式让美国修改该贸易措施,努力争取中方利益。要明白美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动机是什么,是否要求打开中方市场。要搜集美国商情资料,了解受到贸易保护的产业的游说能力,再来确立中国的谈判策略。15 如何才能提高中国的谈判能力呢?根据合作博弈原理,可以提高中国的威胁能力,比如在谈判磋商时,对美国对华出口的产品实行贸易保护措施。如果在此磋商的过程中一切顺利,中国便可以在接下来对美国实行贸易保护措施时更加灵活自主。如在磋商谈判中,美国满足了中国的磋商目的,那么中国也可以停止对美国实行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但是要是中国利益受到损害,中国也可以对美国实行对等的贸易保护措施,总的来说,中国掌握了谈判磋商的主动权,便可以根据美国的谈判策略采取相应的措施。[10]。4.中美贸易争端博弈的效应分析中美贸易争端不断,已经影响了中美正常贸易关系,纠缠于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使中美在博弈过程中,既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又浪费了大量的经济资源和行政资源。博弈的结果还可能是双方陷入“双输”的境地。4.1贸易摩擦对中国的影响4.1.1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我国的对外贸易直接受到了贸易摩擦的严重影响,出现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商品的进口被337调查、反倾销调查、保障措施调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阻碍,导致中国的出口受到挤压,利益受到侵蚀。另一方面,中国企业还承受了一些隐性成本。譬如我国要从国外雇佣具有相关知识的律师来应诉美国的反倾销案件。对中小企业来说,这些巨额的律师费也是沉重负担。另外,还有一些适应性成本,如需要收集国际市场的信息,改变陈旧的生产工艺,以及雇佣新的职工,购买新的大型设备等等。[12]。贸易保护主义在国际间似乎具有传染性,一项贸易救济措施在一国实施后,极易引起另外一些国家采取同样的措施,从而产生连锁反应。这是因为这些国家担心中国出口在美国受阻后会发生转移效应,导致本国相关产业受损,于是效仿美国竖起贸易壁垒。这就成倍扩大了我国受到的负面影响4.1.2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影响我国的出口仍依靠压低成本、扩大数量的方式,只算得上是贸易大国,而不是贸易强国。近几年我国出口产品频繁遭受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是一个“加工厂”,主要参与工业链中的低端环节,出口商品很少具有自主知识产品,商品的附加值低,质量和档次也低。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贸易摩擦使得我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减少,相关产业便会萎缩,从而退出的资源和资金就会流到更高层次的产业上,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贸易摩擦还利于企业的优胜劣汰和资源优化配置。4.1.3对中国经济政策的压力在中美贸易中,中国对美国保有顺差,但双方统计的数据有很大差距。早在2003年美国就鼓吹造成中美贸易逆差的决定性因素是人15 民币汇率过低,指责中国政府人为操纵人民币汇率,并联合日本、欧盟抨击我国的汇率政策和外贸政策,要求人民币升值,尽快开放中国资本市场,以达到减少本国贸易赤字的目的,但其实汇率制度的选择及改革属于一国经济主权,他国无权干涉,美国巨大的经常项目赤字是自身经济失衡的结果,鼓吹人民币汇率问题只是将其当作替罪羊,将内部矛盾引向外部。即使在中国汇率改革开始后,美国仍多次抱怨中国外汇制度改革速度过于迟缓。中美在经贸问题上的摩擦已给中国国内经济政策甚至是行政政策的实施带来了较大压力。4.1.4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贸易保护措施还可能带来直接投资效应。以反倾销为例,外国公司为了逃避反倾销指控和避免被征收反倾销税,通常会对反倾销国进行直接投资来绕过贸易壁垒,从而降低反倾销指控对国内产业的保护效应。鼓励我国企业积极“走出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既躲开了目的国发起的贸易保护措施,又可以贴近消费国市场,了解消费者需求,扩大市场份额。投资于美国这样的经济强国还可以学习美国先进的技术,对中国有实力的企业来说是个非常好的选择[12]。4.1.5对中国贸易与经济模式的影响目前,中国贸易的地理方向还不够多元化,对美国贸易的依赖过强,容易导致中国在中美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从积极的角度看中美贸易摩擦,我们可以认为这有助于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将贸易地理方向多元化,达到分散风险,提高经济利益的目的。从积极方面看,贸易摩擦也给中国企业敲响警钟,可以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通过个别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带动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将提高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目前中国要应对层出不穷的贸易争端,应当采取变外向型经济模式为内需外需并重的经济模式,着力扩大内需,这样才能促进国内市场的成长、成熟、确保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4.2贸易摩擦对美国的影响4.2.1对美国福利的影响以反倾销为例,反倾销产品分为直接消费品和中间投入品。对直接消费品实行反倾销的结果是抬高了消费品的价格,因而消费者的购买力降低,减少了消费者剩余,导致福利恶化。而对中间投入品实行反倾销的结果是下游产业的生产成本提高,降低了下游产业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且成本上升还会牵扯其他行业。对美国来说,反倾销对整体福利的影响将直接导致其经济合理性。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对国内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反倾销措施对他们的福利影响是不一样的。从整体来看,消费者利益受到侵蚀,而国内进口竞争产业生产者从中获利。如果生产者增加的福利超过消费者损失的福利,那么该国净福利得到改善;相反,美国的整体福利下降。对反倾销整体福利效应的一般均衡分析表明,在反倾销的过程中,美国的净福利实际是受损的。15 4.2.2对美国产业升级与经济效率的影响美国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要地位,而中国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中美贸易的分工可以使美国腾出的资金和劳动力转向以知识为基础的新技术工业和服务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但美国总是以各种借口保护衰落行业,如公平贸易、保护就业等等,这是一种短视行为。美国限制中国产品出口实际上是在保护美国的比较劣势产业,这会阻碍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首先,因为这些比较劣势产业受到全球竞争的冲击,但是中国起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这些贸易保护政策只会使与中国出口相似的替代国获利,中国利益受到损害,而美国并不会获得一点利益。其次,美国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是以牺牲其他行业的利益为代价的。通过出口本国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比较劣势的商品,各个国家才会从自由贸易中获利,改善本国的总体经济福利。中国的商品稳定了美国消费品的价格,等值的美元也可以买到更多的商品。大量的中国廉价产品提高了美国消费者的实际福利水平,也推动了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利于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美国的经济效率也提高了。5.政策建议5.1对中美贸易争端的正确认识理性客观的认识中美贸易争端是处理好中美贸易争端的前提条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更加有效地配置,改变了原有的国际分工和交换的格局。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不平衡的经济发展和矛盾的利益取向也开始显现出来,经济摩擦也在各国之间愈演愈烈。由于在经济发展水平、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很多方面存在差异,中美也因为一些问题发生贸易摩擦。但是,经济全球化却是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各国对于贸易利益的争夺也将长期存在。因此,在当代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下,应充分认识到中美贸易摩擦的必然性与长期性。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的情况下,我们不应把持双方之间的争端,应寻求双方之间的共同利益。中国和美国之间经济结构的分歧使他们进口与出口贸易互补性很强。中国有劳动力成本和规模经济,提供了一个任何行业的扩张稳健发展空间巨大的优势,比较独特的优势。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的下一个阶段,国内市场将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国内消费的巨大市场潜力的能力在未来数年将吸纳了大量产品,提供了一个美国的出口贸易潜在机会。中美经济关系的本质是互利,相互依存。这与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不仅带来了两国人民的巨大利益,也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尽管前进的道路将是一个问题很多,但中美经济和贸易发展的基础是牢固的。只要双方长期的工作,通过一起加强双边高层对话和有效的协商机制和促进相互了解和信任,中美贸易的前景是光明的[13]。15 5.2中国的应对之道5.2.1政府方面在中美贸易争端的博弈过程中,美方不时提出提案、报告,或者直接限制中国对其出口,影响中美正常贸易关系。中方总是在美国发动进攻后表示抗议和不满,阐释自身立场,缓和外交关系,偶尔采取威胁、报复措施。总体来看,在中博弈能力上,中国显然要弱于美国。这是由美国在中美贸易中处于巨额逆差地位以及中美经济实力不对称等因素造成的。要提高中国政府的博弈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充分利用WTO规则和相关机制解决贸易争端问题。充分利用WTO规则是指我国在遭受到国外贸易保护措施时,能积极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及其他相关规则据理力争,公平合理地解决贸易争端,并且要利用WTO规则,主动出击,维护自己的利益。作为WTO成员方,我们又要利用WTO谈判的参与权和制定新规则的发言权,扭转被动接受和承受别人谈判结果的不利局面,充分表达我国的利益需求。第二,大力发展技术贸易,放松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出口限制。建立高效、透明的技术交易市场,发展、完善中国高新技术保护政策,在对华技术出口方面,鼓励各国展开公开、公平的竞争。使美国了解放松对华技术出口限制是目前缓解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现实出路,有利于双方的共赢[14]。第三,建立中美贸易协调机制,全面增进了解。由于中美双方在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贸易争端不可避免。为了解决中美贸易摩擦,中国政府应加强与美国政府沟通,逐步建立经常性的双边磋商和协调机制,定期讨论经济合作,消除在国际经济中中美产生的分歧,保持中美双边经济和贸易关系的稳定发展[15],避免将双方贸易摩擦问题政治化。并且,要让美国看到一个繁荣的中国而不是贫穷落后的中国更加符合美国的利益。因为只有中国经济发展了,美国才会有一个可靠的贸易伙伴,才可能获得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和有利可图的投资场所。第四,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大幅增长,但是低端加工贸易在中国进出口产品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现阶段,我国应用质量的提升来替代数量的提升,提高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积极出口高附加值产品来获得更高的利润。因此,我国必须要从根本上优化出口结构,尽快完成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16]。第五,鼓励企业到美国进行直接投资。鼓励企业到美国进行直接投资,不仅可以绕过美国对华所设的各项贸易壁垒,还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5.2.2企业方面在面临中美企业间的博弈的问题上,主要考虑的是行政诉讼与应诉、司法审查和行政调查过程中的博弈。但美国企业总是率先发难,频频启动反倾销、“337调查”等措施,造成我方企业时常陷入被动应诉或“挨打”的局面。在这个博弈中,从根本上来说,最重要的是从自身理念入手。出口企业要通过竞争程序开发、制造高技术和高价值的产品,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吸引优秀人才,实施质量优先的战略,学习如何使用商标,包装,公关,广告等非价格竞争手段,以15 带来竞争优势,并且要积极探索新的海外市场。具体而言,我国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积极应诉、有效应诉。无论遭遇哪种方式的贸易摩擦,涉案企业都应该积极应战,沉着应对,尽量使损失降低到最小。如今美方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日益多样化,惩罚措施力度也有所加大,一味的消极应诉只会给美方企业带来较强的收益预期,增长他们的气焰,从而变本加厉。因此,积极应诉无疑是我方的最优反应策略。同时,企业还要注意有效应诉。在遭到起诉后既要与涉案企业、行业协会及相关部分做好沟通,又要与进口方积极合作,一般来说,进口方的立场和我方企业是一致的。第二,培育和增强知识产权竞争力。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知识产权将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必须尽快培育起较强的知识产权竞争力。这既需要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创新机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又要求实施专利战略和品牌战略,培育企业品牌竞争力[6]。6.总结在众多与我国发生贸易争端的国家中,美国是个特别值得关注的典型。一方面是因为美国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另一方是恰好美国是与我国发生贸易争端最多的国家之一。我们可以从博弈分析中看到,只有中美两国合作才会“双赢”,有利于两国的发展。我国也需要提高自己的博弈能力,才能在以后的贸易争端中占取主导位置。15 参考文献[1]王明严..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贸易争端的博弈[J].时代经贸,2008,(3):84-88[2]郎丽华.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影响与政策建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7):31-34[3]张威风,“非零和博弈”——中美贸易[J].红河学院学报,2008,6(2):44-47[4]贾怀勤.中美两国贸易政策对双边贸易平衡影响之辨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4)[5]张威.中美贸易不平衡原因及相关问题[J].北方经贸,2004,(10):45-46[6]赵勇.中美贸易摩擦博弈分析[D].沈阳:辽宁大学,2007[7]龙向阳.中美贸易摩擦的历史分析[J].南方经济,2004,(9):72-74[8]赵瑾.中美经济摩擦的焦点和主要问题[J].世界经济,2004,(3):17-21[9]黄晓凤.国际贸易非零和博弈的约束因素和实现机制探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1)[10]]宋志刚.中美贸易摩擦的博弈分析框架:以轮胎特保案为例[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30-36[11]陈岩.贸易摩擦中利益集团博弈分析:以中美贸易为例[J].中国经贸,2010,(10)[12]刘敏.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因素与经济效应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13]TongtongMa,JinmeiDou.AnalysisofMain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aboutSino-USTradeFrictions[J].InternationalBusinessResearch,2009,(1)[14]孙黎黎.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形成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J].商业经济,2006,(1):5-7[15]QigeWu.ResearchontheSino-usTradeConflictandCountermeasures[J],InternationalBusinessResearch,2009.(10)[16]刘冰.博弈论视野下的贸易保护主义——以中美贸易关系为例[J].九江学院学报,2010,(3):73-761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