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溃疡病及其免疫研究概况【文献综述】

大黄鱼溃疡病及其免疫研究概况【文献综述】

ID:476680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8-08

大黄鱼溃疡病及其免疫研究概况【文献综述】_第1页
大黄鱼溃疡病及其免疫研究概况【文献综述】_第2页
大黄鱼溃疡病及其免疫研究概况【文献综述】_第3页
大黄鱼溃疡病及其免疫研究概况【文献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大黄鱼溃疡病及其免疫研究概况【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水产养殖大黄鱼溃疡病及其免疫研究概况摘要:近年来浙江、福建等各省网箱养殖的大黄鱼经常发生一种皮肤溃烂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黄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并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针对大黄鱼溃疡病的病症、流行、病原及抗感染免疫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反映出从大黄鱼免疫学的角度进行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研究,已成为水产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领域的热点,将为大黄鱼溃疡病的防控及免疫增强剂筛选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关键词:大黄鱼;溃疡病;非特异性免疫1引言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隶属于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

2、黄鱼属,俗称大黄花鱼、大鲜,广泛分布于黄海南部至南海北部海域,为我国特有的海水鱼类。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人们的青睐。自80年代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突破之后,大黄鱼的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大黄鱼的人工养殖已成为继鲈鱼、石斑鱼、鲷科鱼类之后的又一新型海水养殖产业。但是随着大黄鱼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各种病虫害的发生愈加频繁。2疾病流行与危害近年来浙江、福建等各省网箱养殖的大黄鱼经常发生一种皮肤溃烂病。患病大黄鱼前期症状不明显;中后期主要症状为:鱼体表脱鳞、溃疡,吻部充血,有的鱼吻部断裂,烂鳍、烂尾。解剖后可见肝脏肿大、有块状斑、略带土黄色;肾肿;

3、肠空,无食物,有少量液体。发病流行时间主要为6~10月份,7~8月份为高峰期,发病水温在22~28℃之间,一般死亡率为30~40%,最高可达80%以上。大黄鱼皮肤溃疡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黄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并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3病原研究网箱养殖大黄鱼的疾病研究于二十世纪末广泛开展起来,许多学者已将大黄鱼溃疡病的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研究显示细菌、病毒和寄生虫都会引起该病,且以细菌为主。通过对典型患病大黄鱼病鱼体表和内脏器官分离菌的回归感染试验、形态鉴定、生理生化特性检测等细菌学方法,已鉴定出的大黄鱼细菌性病原有溶藻弧菌(

4、Vibrioalginolyticus)、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哈氏弧菌(V.harveyi)、鳗弧菌(V.anguillarum)、创伤弧菌(V.vulnificus)、河流弧菌(V.fluvialis)、腐败假单胞菌(Pseudomonasputrefacien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肠型斑点气单胞菌(A.punctatafintestinalis)、点状气单胞菌(A.punctata)、柱状屈挠杆菌(Flexibactercolumnaris)和爱德华氏菌(Edwar

5、dsiella)等[1]。林克冰等[2]和鄢庆枇等[3]分别对宁德市网箱养殖大黄鱼的弧菌病进行了调查,金珊等[4]和王军等[5]分别对发生在浙江和闽南地区的大黄鱼弧菌病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大黄鱼的细菌性疾病中尤以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等引起的溃疡病最为严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给大黄鱼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大黄鱼寄生虫病主要有贝尼登虫病、库道虫病、隐核虫病等[6][7][8];关于大黄鱼病毒性疾病方面,已有研究表明在患病大黄鱼体内至少检测到两种可疑病毒,而且都存在于胞浆中[9]。陈新华等[10]也在被感染大黄鱼的脾、肾等组织观察到六边形

6、彩虹病毒颗粒,并通过感染试验证实其为病原。4抗感染免疫YanQP等[11]的研究表明,在大黄鱼的免疫机制中,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如白细胞和外周血中的抗菌物质在感染初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特异性免疫因子,包括抗体,在后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人工感染溶藻弧菌后,大黄鱼能通过红细胞和白细胞增殖、释放抗菌物质、产生特异性抗体等方式提高其对溶藻弧菌的抗感染能力。目前在大黄鱼养殖生产中,细菌性疾病的传统的防治方法是化学消毒剂和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而化学消毒剂和抗生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存在威胁,且该类细菌对常规抗生素的耐药性日渐增强。在水产品的安全问题日益引起社会

7、关注的今天,如何进行养殖疾病的无公害防治是摆在养殖户和相关科研人员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从免疫学角度进行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研究,通过提高鱼体非特异性免疫机能从而提高其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已成为水产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领域的热点。现阶段关于大黄鱼免疫功能的基础研究较薄弱,而非特异性免疫是鱼类抵御外来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因此研究对大黄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对鱼类的免疫保护均具有重要意义,且为将来各类免疫增强剂的筛选以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已经通过对不同的鱼类进行天然或者人工感染病原菌,对其抗感染免疫

8、机理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Yildiz等[12]研究了人工感染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鲤鱼血液学参数的变化,BenliACK等[13]研究了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