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审驴教案.doc

包公审驴教案.doc

ID:50109020

大小:2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4

包公审驴教案.doc_第1页
包公审驴教案.doc_第2页
包公审驴教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包公审驴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包公审驴》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对包公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 体会作者写作方法,了解包公的计谋,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2.对比小偷的计谋,让学生知道聪明要用在正当的地方。3.通过学生课本剧的编排,培养学生表达和合作能力。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包公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 体会作者写作方法,了解包公的计谋,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2.对比小偷的计谋,让学生知道聪明要用在正当的地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出示包公图片,引出课题。2.板书课题:包公审驴。3.复习文章脉络。4.交流:这是一桩怎样的案子

2、?5.齐读课题。二、品读探究(一)学习换驴部分1.默读课文1—2自然段,说说驴为什么就成被告了?2.交流那是两头怎样的驴呢?并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3.指导朗读(二)学习“审驴”部分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并作简单批注(出示课件)2.探讨交流包公在审案的过程中怎样使用计谋的?A、一审毛驴用计——饿驴。①指名读。②读了这几句话,你能说说包公一审瘦驴用了什么方法吗?③断案如神的包青天审案时为何也要皱眉?④“想了想”他想到了什么?(请联系下文回答)⑤可见包公是怎样的人?⑥指导朗读。⑦包公是“眉头一皱就计上心来”,可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出

3、包公心里的想法?B、二审毛驴计——打驴。①抽读。②交流。③包公命令打驴毫不手软,说明他办案怎样?④请你再读这几句话,要读出包公的英明果断。C、三审毛驴计——放驴。①驴打完之后呢?②指名读。③这说明包大人怎样?(三)学习“得驴”部分1.包公用这种奇招来审驴,结果怎样?请齐读最后一段2.为了抓住小偷,包公故意把驴给放了,这就是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3.质疑。A、包公尽可以饿驴、打驴,放驴,驴自然会跑回家去,可他为什么一定要威风凛凛的升堂、拍惊堂木、并大声喊呢?B、小结。C、用一两句话来夸夸包公。D、再读句子,读出包公用奇招破奇案的

4、威风严正、胸有成竹和沉着果断。E、总结写法。三、拓展延伸(一)想想这个故事中除了包公使用计谋,抓住了小偷,为老百姓伸张正义,还有谁用了计谋?结果如何?1.交流探讨小偷是怎样用计的?2.小偷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3.小偷用计结果如何?4.小结。(二)诵读有关智谋的名言。1.出示智谋名言,生读。2.小结。(三)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1.小组表演。2.全班交流。四、总结全文五、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把包公审驴编成课本剧在课后再演一演。2.读一读《包青天》这部书,了解更多的包公审案故事。板书设计             包公审驴(奇案

5、)         小偷:换驴(偷梁换柱)——被抓饿驴             包公打驴(欲擒故纵)——破案              ↓  放驴            足智多谋 神机妙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