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V感染相关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些问题.ppt

EBV感染相关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些问题.ppt

ID:51063390

大小:1.37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3-18

EBV感染相关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些问题.ppt_第1页
EBV感染相关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些问题.ppt_第2页
EBV感染相关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些问题.ppt_第3页
EBV感染相关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些问题.ppt_第4页
EBV感染相关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些问题.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EBV感染相关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些问题.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EBV感染相关性疾病诊断 和治疗的一些问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李文益2012.11.24概述EBVEpstein和Barr于1964年从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Burkitt’slymphoma)细胞培养中最早发现属疱疹病毒γ亚科1.外层有囊膜2.囊膜内是核衣壳,它是20面体,有162个壳粒3.致密体:基因组的线状双链DNA。基因组全长172kb,编码约100个基因,其中重要的有编码壳抗原(VCA),早期抗原(EA),核抗原(EBNA)和潜伏膜蛋白(LMP)等的基因流行病学多散布于世界各地全年可感染,见于秋末冬初好发于儿童及青年,

2、幼儿及35岁以上者少见,最小可在新生儿期发病男多于女通过口或飞沫传染,偶尔输血感染潜伏期30~50天感染类型增殖性感染:初次感染幼儿隐性感染多见青春期原发性感染50%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非增殖性感染:潜伏感染→引起细胞转化→恶性转化EB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血常规和细胞形态EBV特异性抗体检测抗原antigen抗体antibodyEB病毒核抗原(EBNA)在疾病早期出现,并长期存在膜抗原(MA)抗膜抗体是病毒的中和抗体,其高峰出现虽然较晚,但以后可持续终生早期抗原(EA)在疾病的急性期有80%的阳性率壳抗原(VCA)IgM抗体急性期

3、阳性率最高,急性期可首先出现,并很快达高滴定度,是传单患者急性期诊断的重要指标,以后在数周内消失。IgG抗体在发病两星期达高峰,以后以低水平存在持续终生,虽不能作为近期感染指标,但可用作流行病学调查。淋巴细胞决定抗原(LYDMA)抗EBV抗体的阳性率出现时间及持续时间抗体测定方法滴度(1:)阳性率(%)出现时间高峰持续时间VCA-IgGIIF*10~1280100病初第1~2周终身低滴度VCA-IgMIIF10~16097病初第1~2周2~3个月VCA-IgAIIF10~4080病初第1~2周近似VCA-IgMEA-IgGIIF5~

4、32050~80比抗VCA略晚比抗VCA略晚数月抗EBNAAGIF**5~160100恢复期后恢复期后终身抗MAIIF恢复期后恢复期后终身*间接免疫荧光法**抗补体荧光免疫法EB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EBV不同感染的血清抗体改变VCAIgGVCAIgMEAEBNA既往无感染----IM急性期+++-IM恢复期++/-+/--亚急性感染++/-+/-+/-既往感染+-低+/-+慢性活动性感染高++/-高+-EB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EBV-DNA检测:多用Real-timePCR方法测定,外周血EBV-DNA阳性提示机体有活动性感染,但不能区

5、分原发感染还是以往感染被再激活EBERs(EBV编码早期核糖核酸)原位杂交试验:是EBV潜伏感染的最好标志物,受累器官中EBERs原位杂交试验阳性是组织器官EBV感染的金指标EBV细胞潜伏感染的基因表达细胞EBV潜伏感染时病毒基因的表达类型EBERsEBEA-1EBEA-2EBEA3sLMP-1LMP-2潜伏感染-0型+-----潜伏感染-Ⅰ型++----潜伏感染-Ⅱ型+++-++潜伏感染-Ⅲ型++++++潜伏感染-0型:健康携带者潜伏感染-Ⅰ型:Burkitt淋巴瘤、胃肠道肿瘤潜伏感染-Ⅱ型:鼻咽癌、HD、T/NK细胞白细胞/淋巴

6、瘤、CAEBV潜伏感染-Ⅲ型:淋巴增殖疾病(移植后、艾滋相关)、平滑肌肿瘤EBV潜伏期感染的细胞含有大量EBEA-1、EBEA-2转录子其功能抑制干扰素介导的抗病毒效应和凋亡LMP-1是一种整合膜蛋白,是诱导B细胞转化的主要因子,是潜在致癌基因,与EBV感染后恶化转换有关EBV感染相关性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IM)X-连锁淋巴细胞增生症(XLP)病毒相关的噬血细胞综合征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口腔毛状粘膜白斑病(OHL)恶性肿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IM是原发性EBV感染所致,我国儿童IM发病高峰在学龄前和学龄儿

7、童。临床特点:(1)发热:约1周,重者2周或更久,幼儿可不明显。(2)咽峡炎:50%有灰白色渗出物,25%上腭有瘀点,部分病例合并链球菌感染。(3)淋巴结肿大:任何淋巴结均可受累,颈部淋巴结大最常见。(4)脾脏肿大:50%的病例可伴脾大,持续2~3周。(5)肝脏肿大:发生率约10%~15%。(6)皮疹:可出现多样性皮疹,如红斑、斑丘疹或麻疹。(7)其他:50%病例可有眼睑水肿。诊断指南:西方国家应用较多的是1975年Hoagland’s标准:1)临床三联征:发热、咽峡炎、淋巴结病;2)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50%和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

8、0%;3)血清嗜异凝集抗体阳性。上述标准的适应人群是10~30岁的IM病例。我国IM发病的高峰年龄在学龄前和学龄儿童,其血清嗜异凝集抗体常常阴性,而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的病例在学龄前儿童IM中只有41.8%,因此,我国诊断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